- 相關(guān)推薦
揮指五弦余絕響散文
一
柳葉扶風(fēng),遮擋著世事的紛擾;蟬鳴悠揚,阻隔著時代的動蕩。柳蔭下?lián)]錘打鐵的嵇康,凝望著熊旺的爐火,飛濺的鐵花,正游于玄思默想。風(fēng)箱的呼吸聽起來有點遙遠(yuǎn),仿佛世界盡頭的一個風(fēng)口,吞吐著天地八荒之氣,滾落塵埃的汗水,將內(nèi)心洗得一片空明,晴朗無比……
也許,在嵇康看來,這一刻,天地是如此靜穆,時間是如此完美,生命是如此多情。
可惜的是,鐘會的來訪將這一切都打破了。
世間的一些美好,總難免會被打破的。嵇康不是不懂這個道理。他不過是厭惡并且常常對這種打破懷著痛感而已。他更喜歡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之際,沉浸于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忘憂時光里。生命寶貴,人世殘酷。放達(dá)天地之間,樂道閑居,與世無營,才是他的夢想。愉悅山野林泉,恬靜閑逸,超然自在,才是他的向往。而司馬昭和他的這幫下屬,成天裝著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弄得他避之不及。所以對鐘會的拜訪,嵇康才會埋頭依舊,揮錘自若,一言不發(fā)。
春風(fēng)得意、名動一時的鐘會,雖然從小就對這位大名鼎鼎的怪人充滿敬意,仰慕結(jié)交之心由來已久。但是,當(dāng)看到嵇康視己如無物的神態(tài),甚至連眼皮也不抬,自尊心無疑受到強烈地打擊。《晉書·嵇康傳》通過“會以此憾之”五字記載了鐘會的反應(yīng)。然而,千載而后,誰還能明辨史家這一“憾”中包含著多少當(dāng)事人的怨毒和懷恨呢?
柳蔭下的空氣,似乎為嵇康和鐘會二人的沉默所凝結(jié)。良久,只有蟬鳴聒噪,風(fēng)箱吐聲。
終于,鐘會似乎打定主意,撥轉(zhuǎn)馬頭,準(zhǔn)備離開,沒想到身后卻傳來嵇康的聲音:“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頭也不回地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备呤诌^招,一出手便知端底,表面平淡無奇,卻暗藏鋒芒。只是嵇康沒有想到,這樣一件小事,會成為人生的致命傷,讓他的生命在39歲時就早早地畫上休止符,留給后人無限感慨與唏噓。
二
嵇康本來是希望自己長壽的!叭松鷫鄞伲斓亻L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壽。思欲登仙,以濟不朽!
在這個“千里無雞鳴,百骨露于野”的時代,在這個“人生譬朝露,世變多百羅”的世界,太多的事物給人以無常感,太多的苦痛昭示著人生的卑微。生命一經(jīng)降生,就踏上了一條追逐虛妄的不歸路,人們爭來爭去,篡來篡去,殺來殺去。到頭來,最終比的,還是看誰活得更長久。君不見多少王侯將相一朝被夷族滅種,多少權(quán)臣達(dá)貴轉(zhuǎn)眼成為階下囚,多少無辜悲號呻吟于戰(zhàn)火與硝煙之中。生命的花,如同草芥一樣在亂世風(fēng)雨中飄搖不定。
既然世界是這樣紛亂,生命是這樣脆弱。那么,怎么才能更為長久地維持肉身的存在呢?嵇康以學(xué)生的姿態(tài),從老子和莊子那里,接過了亂世生存之道的接力棒,為自己也為大多數(shù)人們開出了藥方子:“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白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一,養(yǎng)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忘歡而后樂足,遺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庶可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不僅如此,嵇康還似乎刻意與混亂的世界保持著某種距離,經(jīng)常以不洗澡、吃藥、柳下鍛鐵之類的行為藝術(shù),自虐式地毀壞自己的形象。同時恪守著“口不臧否人物”的做人信條,以致于多年之中,一些親朋好友都難得見其喜慍之色。
然而,生命是這樣容易保存的嗎?靈魂的安頓是這樣輕易獲取的嗎?“棄而弗顧”、“忘歡遺生”是這樣容易做到的嗎?果真如此,那“意趣疏遠(yuǎn),心性放達(dá)”的自然之性將徘徊于何地?那“剛腸疾惡,輕肆直言”的人格堅守將如何安妥?深諳生活之理的人們也許懂得,只有背負(fù)沉重的精神苦悶的人,才會選擇這種無奈的自我保護方式,才會生發(fā)出這樣背離現(xiàn)實的理想。
或許,理想這根傳說的稻草,在那樣的時代,比之現(xiàn)實的船板更能讓人獲救!
當(dāng)《廣陵散》的音符輕輕敲擊著夜幕中的空氣時,我通過對嵇康的書寫,分明感到,那些生活于無望時代中的智者,面對滿眼野蠻的屠戮,滿耳大眾的悲鳴,所展現(xiàn)出來的所謂放達(dá)和風(fēng)流,無非是一種抵抗污濁的姿勢!老子的寂然出關(guān)如此,莊子的濮水垂釣也是如此。
三
與喜歡抽象描述失望的老子相比,與孤守于恣意想象的莊子相比,在嵇康的身上,我更多地看到了作為文學(xué)家和音樂家的感性的悲觀。
“學(xué)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的嵇康,有著與生俱來的聰穎和悟性,有著清醒明晰的自我觀照!班涤啾§铩I僭獠辉。哀煢靡識。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無威。恃憂肆妲。不訓(xùn)不師。爰及冠帶。憑寵自放?剐南9。任其所尚”,“所親安在。舍我遠(yuǎn)邁”。嵇康似乎在通過對童年和少年時代的回顧,反思自己性格形成的原因。父母的早亡,賦予它深沉的感傷氣質(zhì),讓他成為一個找不到根的人;兄嫂的驕縱,造就他特立獨行的叛逆氣質(zhì),讓他成為一個不愿與世妥協(xié)的人。一個無根而又不愿與世妥協(xié)的人,最終成為一個幽憤的精神流亡者。這既是神秘的命運指向,也是天賦的性格使然!澳魏纬钯獬顭o聊。恒惻惻兮心若抽。愁奈何兮悲思多。情郁結(jié)兮不可化。”這化不開的郁結(jié)是什么呢?是生命的頓逝,是尋根的感傷,是紛紜的世務(wù)在豐滿的理想與骨感的現(xiàn)實之間拉開的那段遙不可及的距離。
嵇康本是曹操的孫女婿,年紀(jì)輕輕就步入官場,官拜中散大夫。按照常理,他可以在官場上有一番作為。但是,當(dāng)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時候,曹氏政權(quán)呼啦啦傾于一旦。殺的殺了,篡的篡了,嵇康也就看透了。從此,他再也不愿涉足官場是非。他寧愿永遠(yuǎn)過著“鄴下放歌”、“竹林飲酒”、“曲水流觴”、“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讓世俗官場的穢氣給心靈蒙塵,使生命遮蔽。
嵇康本是十分珍惜友誼的。但是,他卻為后人留下了兩篇著名的絕交書。他痛罵呂巽,無非是想以絕交來表白自身的好惡,論證朋友的真義。他與山濤絕交,也是出于朋友對自己的誤會,借機重申自己的立場,表明不與世沉浮的決絕。他不能像阮籍、劉伶那樣成天喝酒裝瘋,更不能像山濤、向秀那樣妥協(xié)入仕。
面對卑劣,他忍不住斥責(zé),面對無恥,他壓不住怒火。這就是嵇康。
無奈的是,“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在充盈著虛妄和荒誕的世界里,美好的事物,往往只能作為一種審美的存在。最終,嵇康因鐘會的構(gòu)陷,受呂安案的牽連,以莫須有的罪名刑于洛陽東市。是嵇康的桀驁不馴,為他走向亂世的刑場發(fā)放了通行證;是嵇康的人格堅守,讓他過早叩開了死亡之門。
四
嵇康被處死刑的消息,驚動了一個時代。
在洛陽東市的刑場上,夏日的夕陽寂靜地照耀著這個喧囂的所在,風(fēng)兒輕輕,鳥兒不鳴,蟬鳴嘶啞。往常的這個時候,或許正是嵇康打鐵打累了在溪水中洗澡的當(dāng)口,也或許是他正在竹林中與知己們縱論暢飲最酣之際,又或許,正是很多人們聚集在一起聆聽他揮彈《廣陵散》的中途。而這一天的太陽落山之后,一切美妙的場景都不復(fù)再現(xiàn)。痛惜之情縈繞在很多人的心頭,所以才有三千名太學(xué)生山呼請愿,要求赦免嵇康,擔(dān)任他們的太學(xué)導(dǎo)師。
然而,這依舊是一種理想,連稻草也不如的理想。專制者決意拿起的屠刀,從來不會因為卑微的民意而放下。權(quán)勢舉起的高壓之棒,也從來沒有離開過異己的文化脊梁。
望著黑壓壓一大片的人群和屠刀閃耀出來的光輝,情知生命即將消亡的嵇康,神色自若,悠悠地轉(zhuǎn)過頭,看了看即將落山的太陽,輕輕揮動五指,撥動了留存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一記絕響——《廣陵散》。這一記絕響舒緩而峻急,平靜而鏗鏘,切近而悠遠(yuǎn),仿佛自天際響起,從靈魂深處而來,包含著優(yōu)雅的精神氣韻,散發(fā)著神秘的咆哮氣息,隱含著斬絕不盡的意志之堅。以致于當(dāng)我即將結(jié)束這篇文字的時候,這些穿越時空的絕響的音符,仍然在一片寂靜中令我感受到一種震動心靈的躍動。
這種躍動是什么呢?是一種美、一種真,還是一種痛?
在萬籟俱靜的夜的盡頭,我忽然想起了嵇康就刑時的那個快要落下去的太陽,它曾經(jīng)給過嵇康在這個人間最后的一絲溫暖和光芒,曾經(jīng)照見出很多痛心的人們?yōu)轱盗飨碌臏I光。余秋雨就曾經(jīng)悲痛地說,這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還有太陽……
但是,我想,無論怎樣黑暗,太陽是必須要有的,昨天要有,今天要有,明天依然要有。
【揮指五弦余絕響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揮不去的背影散文09-27
揮不去的記憶散文欣賞09-10
散文欣賞:輕彈秋弦09-10
指月街散文欣賞09-10
學(xué)有三余經(jīng)典散文09-22
暗夜絕響07-08
遙遠(yuǎn)的絕響作文05-16
那一叢叢灘涂鹽蒿美漫絕響散文欣賞09-11
十指緊扣的溫柔散文09-15
弦波的優(yōu)美散文范文(精選8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