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人性散文
常言道“無風不起浪”。在現實生活中總是存在著耐人尋味的事實,讓人感到似是而非,又不得不承認現實的存在。就像任何波浪都離不開水一樣,在海洋大河中波浪只是跟著水的大小及風力的大小而掀起,隨著地理環(huán)境和風力的變化,波浪會隨時漲起或消失,水是永存的,海洋照樣存在。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一個個體的消失,對于地球來說沒有什么變化。宇宙中的一個形體損落,宇宙還在。
一個人在所有人眼里總是千變萬化,而在千變萬化的人面前總是顯得自己無聊。睡眼看世界與晴空萬里的感覺總是有發(fā)自內心的感慨。若是寫下真實的感覺,記錄永恒的焦點,一成不變的深層次的意識,對人、對事、對物、對環(huán)境總是看到落伍的'變化。
每個有良知的人都有一個良好的心愿,那就是為了眾生而獻出自己的真、善、美,而不是利用胡說來造作。常言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不到!边@是善良的人們一種祈禱的最終信念。其根源在于無能為力時的意念。其實,天下還是善性多于劣性。要不是有善惡的劃分,天下豈不是混亂人性,災難重重?豈不是滅絕人性,眾叛親離了嗎?
歷史上曾經有過多少是非曲直,至今都在褒貶唱詠。對于那些曾經的作為,給后人留下的是喜、是憂,當時的作為怎么也沒有想到對于這個世界有那么大的影響。
人類總是在自己活動的范圍內相信自己的一切所作所為,其實,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所說、所做的一切,總是在被接受外界的制約下通過感觸后才產生了理智的幻象。這樣說,也許會有人提出來很多意想不到的理由來反駁這一結論。說白了,我們可以細心的想一想,在一個人專一做到的事情時,總是專心為之苦思冥想,千方百計的接受外界的許多知識,通過自己反思、匯總,得到了某些靈感,才產生了某些聚焦點。如果,在未接觸某些知識之前,是否也有那些思路的再現。比如:一個初生的孩子只是哭、只會鬧,不知道自己為了什么,就是父母也只是在接受長輩或其他有經驗的人那里學到了某些關于救助方法來欺騙孩子,不讓其哭鬧。這就是經驗、教訓的匯總,才有了哄騙的結果。這些就是一種撫養(yǎng)孩子的最好經驗之談。
再如:一個人在接受了一些專門訓練后,心無雜念,專心為某一件事去努力的進取,總是比那些不專一的人有成效。這是人類的本性使然,也是最基本的本性在起作用。就像動物中貓類一樣,就是在睡夢中也有警覺,看似放松,實是專一,專一與放松總是那么的接近,這也是一種真實的再現。
在許多的現代生活里,眼花繚亂的紛繁帶給人們盲從無至,讓人無所適從。不但工作環(huán)境、方式、方法改變了,就連生活節(jié)奏也改變了,讓人不知所措。
在人生中,所說的話有許多是虛假的,所做的許多事是虛假的,可是,有些明知道是虛假的,為什么還要千百次的重復那種虛假,這就是人類本身在不自主的情況下,為了生存的需要,為了生活的需要,為了迎合人類自身的弱點來欲蓋彌彰。
如果在人類自己完全放任下去,不能控制自己的時候,海嘯、地震、核爆炸等等會摧毀自己所辛苦建造的安樂家園,那可悲的現場就不是歷歷在目,而是每個人都是親身經歷的享受。
那么,人性就是一種奇怪,唯心的言行讓人不可思議,總是給一種幻化物鏡與浮云相提并論。也許會有超神入化的意境來重塑未來與現實的碰撞。要知道,超神入化的境界不是一般人都能進入的,“知足常樂”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由于常人本來沒有“足”,怎么去“知”。人是要保持日常生活才能活著,就連日常生活都保證不了,何來“知足”?這給“欲”的思念相對應,沒有欲,是沒我,無我的心態(tài)是要經過千錘百煉的克制才有的境界,“虛懷若谷”是讓人警覺,一旦內心空無無物,餓死的不都是窮光蛋,有些物質豐厚的人也會因某些原因而被餓死!疤煜掠蓙磔p兩臂,世間何苦重連城。”(木月禪師)的感嘆就是人性真實的寫照吧。
【漂浮的人性散文】相關文章:
描寫人性格品質的成語04-08
人性論的讀后感04-16
《人性的弱點》的勵志書籍08-06
《人性的弱點》讀后感1000字09-24
《人性的弱點》勵志書籍語錄10-09
人性的弱點讀書心得(精選15篇)04-12
人性的枷鎖名著讀書心得5篇04-11
人性的弱點讀書心得集合15篇04-03
探討人性的勵志書籍推薦12-28
探討人性的哲學勵志書籍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