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漫記散文
。ㄒ唬┍本┠愫
拎著一肚子的心事,隨開了學的妹妹一起踏上了北上的火車;疖囌竞蜍囀依镂跷跞寥翑D滿了人,放眼望去一片黑白。發(fā)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一時要消化清真的很難。善解人意的小妹一路上不停地逗我說話,奈何心里亂糟糟的,只得辜負了她一番美意。
列車開動了,車窗外的景色漸次向身后移去。剛才還擁擠不堪的站臺,此時僅了了剩下幾個身著藍衣的乘務員,正是初春乍暖還寒時節(jié),列車馳動卷起的風,刮飄得乘務員的大衣下擺一翕一合,很快,連這個也看不到了。別了,我的邯鄲城,唯愿我再回來時,能有足夠的力量重擔起被迫加付予我的重擔。
北京,去得并不多,95年時曾隨父親單位去過故宮,十三陵等幾大名勝,之后又在去年匆匆掠過,北京,給我的印象是裹在油紙包中的陳年舊瓷瓶,四周散發(fā)著淡薄而輕暖的煙氣。這種氣息多年來一直縈繞在我的思想里,是從那巍峨的宮殿里,還是從明清的累累電視劇中,還是從什么書里,總之,印象一旦形成就在心里留下了那么個影子?梢哉f,兩次赴京,卻并沒有真的走進北京。
晚上6點多,我們在京西站下車,一樣的繁雜,一樣的喧囂,好象沒有什么值得我去震動的地方,直到坐上374次公交車,妹妹掏出乘車卡,而我沒有,才略略在心里有了一個概念:北京,到了,而我是一個外地人。
不知走了多久,在北京的公交車上打量北京,實在沒有看出北京有什么特別,車子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眼望處除了立交橋,就是來往的車輛。妹妹說,在北京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在街頭看車,能欣賞到許多不同的好車,并指給我看其中的一部。而我劉姥姥般瞪大眼,竟沒發(fā)現(xiàn)它有什么特別,對于車的標志什么的,找來找去也沒看到在哪里,頗為汗顏。北京的公交真沒得說,空調(diào)開得剛剛好,車廂里暖意融融,坐在舒服的坐椅上,看著車載電視播報著新聞,竟然感覺有些困了。在后來在京的幾天,只要是出門就會搭公交,怨不得后來見到的那個北京的老師說,北京人是生活在車上的。
下車后,我們奔向妹妹的宿舍,簡單擦洗一通就找地方解決民生問題。現(xiàn)在已想不起第一天,在哪里吃的什么了,只記得當時妹妹一路給我介紹北京小吃,讓這已敲起警鐘的胃口更加的告急。飯后,妹妹提出帶我去“人大”逛逛,乍聞下,以為是那個人大,有些發(fā)悶,還好我沒出口相問,走到門口才知道是“人民大學”這個“人大”。傍晚的.“人大”人影憧憧卻又頗為安靜,沿著整潔的校園小道漫步,仿佛圓了自己若干年前上清華、北大的一個夢,有些微意熏熏了,和妹妹的談話也由有一搭沒一搭,而慢慢成了貼心的交流。在特定的某一環(huán)境,思想上的包袱會自覺的松一松。
散步回來后,安頓進妹妹小格子籠似的宿舍鋪上,這幾個月來,頭一次安安穩(wěn)穩(wěn)地睡了一覺,沒有夢魘,沒有驚懼,甚至沒有一絲身處異地的陌生,這一夜睡得極好。
。ǘ┢斡∠
第二天早晨9點多才睜開眼,迷迷糊糊間一時沒轉(zhuǎn)過神來自己在哪兒,軟乎乎的床鋪上空間狹小,床尾架著一把可折疊的小學習桌(后來我打量其他床上也都有這么個東西),桌上堆滿了書籍,另外還有一把綠色的小梳子,和兩個有些發(fā)蔫的蘋果、桔子。不知道這個鋪的主人有多久沒有回來過了,枕頭邊上有個支棱著手腳的卡通娃娃,說明主人是個還沒有脫離孩子氣的女孩兒。
妹妹這屋內(nèi)并不如我開始所想,是她的同學,而是與人合租在一起。靠門邊兒的上鋪,是個勤奮的姑娘,我在的那幾天,沒怎么見她出過門兒,天天鉆在屋子里看書,備考注冊會計師。后來知道,我已經(jīng)睡過一夜的上鋪的另一個女孩兒,也是在考注冊會計師。考試、拿證,在北京成了一塊拍門磚,沒有根底的人,無論是找工作,還是嫁人,沒有幾證在手,說話都不硬氣,似乎這些是立世存身的資本。更為離奇的是,其中一個女孩兒因為北京當?shù)氐哪信笥岩痪湓,已?jīng)從專科考完了本科,之后拿到了會計師的本本,現(xiàn)在考注冊會計師,已經(jīng)將近五年矣。這兩個人不找工作,全職為了考證。聽她們說,在北京可不好找工作,尤其是好工作。親眼見識了另兩個女孩兒找工作的不易,一個是妹妹的下鋪,一個是門邊兒的下鋪,這兩個人天天捧著招工廣告,早早起床對自己一番精心梳洗打妝,然后出門應聘,中午或晚上回來必大談今天的遭遇。
盡管是做為一個路人甲,我不過是偶然在北京佇足,卻已經(jīng)在這短短的幾個小時中感到在北京立穩(wěn)腳根有多難,猛然覺得自己以往的生活真的太安逸了。
吃完早飯已經(jīng)中午十點多了,妹妹問我想去哪里玩兒,我站在北京泛出明艷陽光的街頭,想了半天,突然想到自己沒有坐過地鐵,決心今天來試一試。不知道妹妹領著我坐的哪路車,也不記得走了多遠,更不知道走得方向是南還是北,然后我們就到了地下通道,站在了鐵軌的高臺前。妹妹找到西單的路線,而我四處打量所謂的地鐵站,人很多,不時有手持旗子的人吆喝大家站到黃線以外。
地鐵沒等多久就嗚哮著馳來,匆匆卸下來一批人又裝進去一批人,摩肩接踵間人們各自在廂內(nèi)尋找自己的立足之地。地鐵廂內(nèi)狹長,前面有單排依窗坐椅,只是坐滿了人,中間廂頂扶手上也抓著一只只男人或者女人的手,空氣中浮動著與地面完全不同的氣味。原來地鐵是這個樣子,我再次感覺自己成了劉姥姥,新鮮感十足,只是心里頭發(fā)悶,開始出現(xiàn)暈車前兆。地鐵移動了,一下子腦袋象被抽空了,恍惚間心神似從身體中剝離進入失重狀態(tài)。沒出息的很,平時有暈車的毛病,所以很少出門,這次來北京純是沒有考慮那么多,長面子的是直到現(xiàn)在也沒真的暈一回,還沒想過竊喜呢,可別把人丟在自己強烈要求坐的地鐵上。還好,還沒來得及讓暈車的感覺泛濫起來,車就到站了,呼吸下站外的空氣,盡管沒有地面上的清爽,卻也讓整個人平靜下來。
之后,就開始了亂逛,我們從這條街走到另一條街,從這個商場進入另一個商場,從這條電梯爬上另一條電梯,走了不知多少的路,最后看看自己手內(nèi)已拎了好幾紙袋衣服。說來好笑,開始時說定請妹妹幫我設計下不同的著衣風格,我現(xiàn)在的形象自己也感覺太正統(tǒng)不入時了,可真的走入店內(nèi),她所指定的衣服我不是說太時尚,就是說小女孩兒穿的,連試也很勉強,沒辦法,幾十年形成的著衣風格想改真的不容易。只有一件黑色大毛衣,乍一穿上,一下子她眼前一亮,自己在衣鏡前也有些不相信,好象換了個人似的,說不清哪里不一樣,可惜最后沒買,大概還是習慣的力量吧。回來后想一想,又有點兒后悔,耐何再找不到了,所以人在想得到什么東西的時候別猶豫,錯過了就永遠錯過,補救的機會幾乎為零。
傍晚時分,拖著疲乏的雙腿,兩人幾乎是站了十幾站回到了宿舍。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一般單位和學校都已經(jīng)開始了正常運轉(zhuǎn),公交車上的人,眼見得比昨天多了許多,在一些站臺前,遠遠望去人流排起了長龍,安靜而有秩序。
。ㄈ┯汉蛯m拜香
第三天,因誤信了不確切情報,我們跑去地壇看廟會。在地壇大牌樓前的天橋上,我拍了不少張照片,天壇地壇這么有名兒,卻真的一次也沒有去過,只是可惜了從天橋望去,一條條的電線橫穿而過,找哪個角度也是繞不開。
地壇并不大,只能用“鬧市中一片安靜的公園”來形容,整齊有序的林木,幾堵紅墻,過門處磨的光滑的條階,除此,我這樣一個對北京地理歷史文化知之甚少的外地人,真沒瞧出什么名堂來,如果之前曾K下這些東西就好了,遺憾。遠遠的,見售票處圍了一幫人,走到近前,我與妹妹樂了,原來這些人和我們一樣,同是被假情報或是想當然忽悠的人,也是當十五這天地壇有廟會。早在初七廟會就結(jié)束了,工作人員給我們解釋,如果想熱鬧,不如去不遠處的雍和宮。既來之則安之,當即,我們打道雍和宮,上車后,早先在地壇門口的那些人也搭上了這趟車,我們相視而笑。
雍和宮,清朝滿人的官廟,現(xiàn)如今飛入尋常百姓的生活,我們趕到這里時上香的人已是人潮涌動,大殿前香火鼎盛。買了一大把的香,入鄉(xiāng)隨俗我也依禮見殿便一一參拜而去。
在煙氣繚繞間,在供香濃郁而安神的味道中,在四周香客五花八門卻又虔誠的參拜氛圍的感染下,逐漸地褪去了我初時的不適與拘謹,心與身投入了另一個空間,游走于雍和宮人群,內(nèi)心卻墜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想起了剛剛離世的父親,想起了家人……
想問這些神祉們,這個世間是不是有天命,是不是在這個天之外,還存在著一個天,作古離開這個人世的人又到了哪里去……
想問這些神祉們,人世上的親情、友情、愛情所有的情,是不是如宇宙間星與星的組合,僅僅是因為偶然才相遇,所以有了所謂的緣分,緣至則聚、緣盡則散,全不管將這聚散后的付出與擁有,快樂與痛苦所有所有的情緒至于何處……
人潮涌動,在世間的海中不過如一滴滴的水珠,我滑向你,你滑向我,錯綜交匯中不過是完成了世間的一幕幕圖畫。
口里心里默念著保佑,保佑離去的親人安息,保佑依舊活著的健康、開心的生活好每一天,除此,我想不出更好的愿望……
。ㄋ模┍本┖
第四日是我在京的最后一天,因為一些事情,明天就要走了,火車票已經(jīng)訂好。這趟出來也就出來了,沒有窩在家里時想得那么復雜,難與易是辯證的關系,程度的深淺有時不過在人的一念之間。只是有些遺憾,北京,我來了,遠比前兩次時再接近北京的生活,可是仍感覺有些不足,沒有深入到北京的內(nèi)核,沒有完全的見識到老北京獨特的風情。
究竟是什么呢?自己卻又是說不清楚。我把這個疑問告訴了北京的老師。他一聽樂了,馬上知道我想要看的是什么:走,帶你去逛逛北京的胡同。
上午會友,早早就起床坐公交車走了很遠的路,近午才到,就是在這時候老師說北京人是活在車上的。透過車窗打量窗外林立的大廈慢慢稀少,隨后低矮不齊,再隨后便是那農(nóng)田或是什么在建工程,城鄉(xiāng)的劃分就是這樣形成的,老師說。很慶幸找到個老北京當向?qū),一路上老師滔滔不絕向我介紹沿途建筑及有此涉及到的歷史,從市區(qū)我就看花了眼,眼睛隨著介紹四處跳躍,前一夜沒睡好今天又早起的那份蒙朧及慵懶早跑去了爪瓦國,這次出行可不以前兩天,所見由于所聞使北京一下子在腦子里立體起來,由此也更期待一探北京胡同。
中午在五環(huán)的高開區(qū)就餐,與那里的另一個朋友小雪相會,賓主相逢頗歡。下午2點多我們往回趕,這次老師談起小說,針對我對科幻題材的興趣談起了科幻小說。從硬科幻和軟科幻的區(qū)別,談到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談到中國科幻小說所走過的歷程及界內(nèi)前輩。科幻小說是很奇特的一種題材,它與魔幻和鬼故事又是不同,要寫好不僅是憑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還要有它的合理及預見性,外加對新生事物的敏感,這樣才初步具備了寫好科幻小說的條件。
處于原生態(tài)的老北京胡同其中之一位于后海,相對比較集中保護得也比較完好。由于僅有這一下午時間,我們要去的地方也只能是這里。穿過什剎海咖啡廳一條街,我們進入了北京胡同。不時有人力三輪車兜售著生意,要逛原味的北京胡同,得靠兩只腳走,坐在車上只是走馬觀花那種感覺可就不對了。沿左邊小路閃進一條胡同,沒有我想象中的狹窄。老師指著地面問:看出什么門道了嗎?疑疑惑惑望來望去搖搖頭。原來,北京的胡同地面是有講究的,比如中間一溜兒平坦地柏油,而墻邊兒卻是青磚或地面磚漫道,代表這條路可以過車,一路暢通無阻;如果完全是地面磚,則表示是條死胡同,盡頭處此路不通。聽得這么有意思,就留心觀察,果然,完全是地面磚的地方,胡同里面不是一戶人家就是一堵山墻,而我們走過的地方全是中間一道柏油的道兒。
來到一面破舊有些年頭的長長的后墻前,陳年的泥面難掩歲月的蒼桑,墻頭雜草林立,在北京轉(zhuǎn)暖的小風中傲然翹首。這是哪里呢?老師在墻體上輕輕抹了一把,一種似白似灰毛乎乎的東西簌簌剝落?粗鴽],這是糯米加動物的毛發(fā)打成漿制成的古代水泥,非達官貴人沒有這個條件啊。這是恭王府后花園的山墻,墻上瓦端依稀可見雕紋,這些雕紋大有講究,什么花飾紋路三六九品及至普通百姓各有等級,不得越雷池半步。從墻外可以見到園內(nèi)高高聳立的屋頂,人字型屋頂明顯比已經(jīng)見過的平常人家屋頂要寬敞,前后屋頂各有一尊龍頭,龍生九子被安在屋頂不同的位置,前五后四形態(tài)各異,在大龍頭的帶領下甚是威風壯觀。只是那屋中的主人哪里去了呢?那曾生于斯長于斯的男人和女人們,無論是經(jīng)歷了榮耀還是暗淡,是輝煌還是蒼白,現(xiàn)如今都一個個消逝于光陰中了,如果他們的靈魂仍留戀著他們的舊莊園,是不是在透過這棟花園的另一個空間的縫隙,疑惑地觀察我們這些充滿好奇而探究的路人?追前撫今,一時情難自已。尤其是在轉(zhuǎn)過后海,站在清明珠相府的后花園“云起”樓,清朝第一詞圣納蘭性德親手栽種的合歡樹旁,這種情緒在心內(nèi)更是激蕩不已。
逝者如斯,所有的所有都是要去的,仿佛人生的一筆作業(yè),做與不做都要經(jīng)歷這個過程。
前塵如夢,人生來過一回,有留下的,更多的是會永遠的消失于時間的流中。
我們應該珍惜什么,又應該如何走好自己腳下的每一步路呢?
眼望著夕陽西下,孤圓的太陽將浩蕩的光芒灑在什剎海的湖面上,還沒有完全消融的冰面反射著粼粼波光,淋浴在料峭的風中,整個人似乎有些清醒了……
【北京漫記散文】相關文章:
登白雞峰漫記散文11-15
以北京的春天為題的散文11-30
黑與白散文11-06
資格散文12-25
夢想_散文11-20
《父愛》散文11-20
塵緣散文11-19
年畫散文11-19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