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薦度:
- 雨夜的散文 推薦度:
-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春天的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家鄉(xiāng)的土豆散文
深秋的早上,晨煉回來,路經(jīng)農(nóng)貿(mào)市場,家鄉(xiāng)的土豆在市場里已堆成了小山。那圓滾滾、胖乎乎的土豆,在短短的幾個月內(nèi),淀積了滿滿的、白沙沙的淀粉,陽光和養(yǎng)分通過它們的枝葉輸進(jìn)體內(nèi),待到枝葉枯萎,倒在地上,它們的根部早已是一窩精神飽滿、人見人愛的土豆了。這些土豆美滋滋地躺在松軟的土地里,想必在祈盼人們把它刨出來,奉為美食。買回家里,即使用清水烀熟,咬上一口,頓時就能咬出大地的弘潤和火辣辣的陽光。
我自小就生活在大山里,土豆曾伴隨我走過少年和青年時代。
那時的大人們在山根兒、河邊或路旁開墾出一塊塊自留地,那些地雖地塊不大,很逼仄,但卻不貧瘠。在我生活的山窩窩里,土壤相當(dāng)肥沃,走進(jìn)地里,黑油油的泥土就能從腳趾縫‘吱吱’地鉆出來。人們習(xí)慣在這樣逼仄的小塊地里種上些土豆,一小畦的地塊兒,秋后就能刨回幾麻袋的收成。山里的氣溫不同于平原,這里白天日頭毒辣辣的,溽熱的不得了,等到晚上,太陽一卡山兒,氣溫就驟然下降,人們渾身上下都能讀出一個字——爽。這樣的氣候正適合土豆的生長,它們白天鉚足勁兒地吸收日光中的養(yǎng)分,夜里又將養(yǎng)分充分淀積下來。在這種環(huán)境生長出來的.土豆,又面又沙、又頂餓、又養(yǎng)人。它不同于南方生長的地瓜,那東西只甜不面,水分又多,狼吞虎咽地填了一肚子,可屁大工夫,撒了幾泡尿,肚子又餓得嘰哩咕嚕,滿嘴吐酸水兒。
得益于家鄉(xiāng)土豆的恩澤,山里人著實少挨了不少餓。真是男的虎背,女的熊腰,個個長得圓滾滾、憨乎乎。故而就少了些城里人的嬌氣和狡詐。所以城里人大多稱俺們山里人為“山炮”。
家鄉(xiāng)的土豆養(yǎng)育了家鄉(xiāng)人。特別是鬧饑荒的年代,土豆更是林區(qū)人的救命根子。那時每家的口糧幾乎都不夠吃,我家的男孩兒多,糧食更是緊張,不到月末口糧便已告罄,母親的雙眼布滿了惆悵,這是那個時代很多人心中共同的無奈與沉重。靠挪借度日總不是辦法,母親也學(xué)著鎮(zhèn)子膽兒大的人那樣,領(lǐng)著我們哥兒幾個,在山邊最不顯眼的地方墾出兩小塊地,偷偷種上土豆(在那寧長社會主義草,不長資本主義苗的年代,是不許種自留地的),我們像地下工作者一樣忙碌了一個春夏,到了秋天,我家真的收回了幾麻袋土豆。有了土豆填補口糧的不足,母親躺在土炕上睡覺都安生了許多。
從此,土豆成了我家餐桌上必備食品,全家人也免去了無糧時,吃干白菜葉子的難咽之苦。為了防止月末沒有糧時,上頓下頓地吃土豆,使我們哥兒幾個產(chǎn)生膩煩心理,母親便從月初領(lǐng)糧開始,隔三差五吃上一頓土豆,一家人坐在炕上,雖沒有美味珍饈,卻還是吃得津津有味。那年月,吃飽飯是硬道理,不挨餓就阿彌陀佛了。炒土豆絲、燉土豆塊、烀土豆、烙土豆餅等等,花樣翻新。家鄉(xiāng)的土豆不但沒有吃壞我的胃,反而加深了我對土豆那悠遠(yuǎn)的情愫。有時,母親將土豆削了皮,用刀切成片兒粘在飯鍋周圍,不一會兒,滿屋已是香氣氤氳。母親將那帶有焦黃、焦黃鍋巴的土豆片端上飯桌時,我們哥兒幾個立時垂涎欲滴。
最難忘的就是烤土豆了,數(shù)九隆冬,風(fēng)欺雪虐,在寒假“貓冬”的日子里,我和弟弟將個頭均勻的“黃麻子”土豆,整齊地擺在自家燒熱的爐蓋子上,用一個破盆子扣住,我倆蹲在一邊等候。爐子里的火正旺,不肖用多時,就烤出一爐蓋誘人的土豆,烤出一屋子的芳香,烤出我倆一臉的燦爛。那烤熟的土豆好香呀!滾燙滾燙的土豆在我倆手里顛來倒去,不停地來回拍打著,黃澄澄、香噴噴的土豆吃得我們余香滿腮,裊裊不去。
溜土豆更是早時鎮(zhèn)子里一道熱鬧的風(fēng)景,與其說溜土豆,不如說給生產(chǎn)隊刨地。到了老秋,生產(chǎn)隊開始收土豆,人們聽說后便趨之若鶩,守在地邊等待生產(chǎn)隊長的指令。未等最后一麻袋土豆裝上車,男女老少便蜂擁而上,沖到他們認(rèn)為沒有將土豆收干凈的地方,掄起齒子就刨,巴不得一齒子下去,能刨出一窩又大又圓的土豆。溜土豆純屬力氣活兒,有時刨得滿頭大汗,把很大一塊地都翻了過來都一無所獲,累得蹲在地里兩眼冒金光,恨不能把所有的土坷垃都看成土豆。等快要失望了,轉(zhuǎn)身要換個地方,就那么百無聊賴地?fù)P起齒子輕輕一刨,悠忽間,一個碩大完好的土豆居然神奇般地跳到你的面前,頓時招來同伴們的“眼紅”,紛紛向你靠攏過來,齒子飛揚,一不小心,齒子險些刨著前面人的屁股。
其實,溜土豆大抵上是很難溜到大個兒的。一是因那個缺糧的年代生產(chǎn)隊視土豆為珍寶;二是因那個年代的人們干活兢兢業(yè)業(yè),不像現(xiàn)在的人這樣精怪。倘若是現(xiàn)在,人們不挖個坑將土豆埋起來,夜里運回家才怪呢?所以人們溜的土豆,大多都是小得不盈一握的土豆崽子,或者是被社員們用齒子刨壞的“半拉瓜”,回家用刀削削,只能臨時吃不能久存。那時的人窮呀,“半拉瓜”也是好東西,一個晌午能溜回半筐“半拉瓜”也是值得慶幸的,這些土豆足可以夠全家人吃上一天。
記得是我十一歲左右的光景,也是在秋深草枯的季節(jié),我和幾個伙伴去溜土豆,我們連續(xù)溜了幾塊地都所獲甚微,那些地不知已被大人們翻過多少遍。正無奈地往回走時,途經(jīng)一塊早已收完的土豆地,但地中間還有一大堆土豆尚未運回生產(chǎn)隊,土豆堆兒上苫著厚厚的防寒毯,不遠(yuǎn)處還有一個用來看土豆的窩棚,里面空無一人。為了不空手回家,我便起了賊心,我說:反正四下無人,裝一些土豆回家,就說是溜的土豆。幾個伙伴都驚訝了,話說出來容易,做起來真的不易,想向前挪步,可腳跟卻像生了根,動彈不得。最后還是我使出吃奶的勁,帶頭哆嗦著雙腳向土豆堆挪去。
其實一些微小而不可取的東西,只要一躬身就可以得到,殊不知這一躬身是需要代價來補償?shù)。那天我和伙伴們真的把腰躬下,慌忙向袋子里撿著土豆。詎料,一個老頭兒提著褲子猝不及防地從草叢中鉆出。我猜想,他一定是去草叢里解手,看到我們偷土豆才匆忙地從草叢中竄出來。驚惶中,我們倉皇逃竄,那老頭兒一邊系著褲子一邊追趕我們,等跑到地頭兒我們驚呆了,一條不算寬的小河橫在我們面前,我們真的傻了,河水雖剛能沒膝,但河面上卻結(jié)了一層薄冰,身后老頭兒正像惡神一樣向我們逼進(jìn)。
一股熱血涌了上來,我頭一個闖下河去,用二齒子敲開薄冰,趟過河去。等我們趟到對岸,放下袋子坐在河灘上時,雙腿已變成了慘白,沒有一點血色,腳丫走在石子兒上,一點兒痛感都沒有。那老頭兒還站在對岸大放厥詞,但他沒有脫鞋過河的膽量。當(dāng)我們幾個能站起來,背著那半袋終生都不會忘卻的土豆,趔趄地向家走時,已是半個小時以后的事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通熱的火炕上,兩個膝蓋還在嗖嗖地冒著涼風(fēng)......
多年以后,我長大成人參加了工作,盡量在別人面前裝得十分“孔孟”,卻無法掩飾懷里的“小”。家鄉(xiāng)的土豆。∈悄闩惆槲议L大,是你教我如何做人。如今每逢陰天下雨,我的老寒腿就會疼痛,每當(dāng)這時,我會想起那半袋土豆,它似乎在告訴我:你以后要學(xué)好些才是呀!
【家鄉(xiāng)的土豆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吃土豆不去皮散文11-03
我的家鄉(xiāng)的小河散文01-03
土豆的故事05-24
家鄉(xiāng)那條清亮的小河散文欣賞11-14
家鄉(xiāng)的散文隨筆700字08-04
土豆的經(jīng)典謎語09-21
記家鄉(xiāng)的三江釣客散文11-03
火車帶我回家鄉(xiāng)散文05-02
夢圓家鄉(xiāng)話曲陽散文11-16
簡筆畫土豆的畫法步驟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