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掃屋子散文
除了蒸棗糕,做豆腐也是講究合作的。一鍋豆腐好幾十斤,一家人吃不了,所以一般都是各出黃豆,幾家合做的。多年的習(xí)俗,每個村里都攢下了一幫子“豆腐專家”。壘灶的,架火的,掌鍋的,分工各有不同。小年前后,村子里便四處冒煙,濃郁的豆香籠罩著整個山村。在我們小孩子看來,做豆腐真是一種奇妙的操作。濃白的豆汁上火一熬,翻滾一通,掌鍋的再加上幾勺神秘的液體,那豆汁兒便開始凝結(jié)、分層,滿鍋里便綻開了一朵朵潔白的豆花兒,再到篩子里一瀝水、壓一壓,又變成了整齊致密的豆腐塊。農(nóng)村人實(shí)在,豆腐壓得特別硬,中間多小孔,燉菜時,灌飽了湯汁,放嘴里一咬,緊實(shí)彈性,湯汁的鮮美伴著淡淡的豆腥味,頰齒留香,至今想起,仍不免咽幾大口口水。
過年時另一件需要全村動員的大事兒就是殺豬了。因為動刀殺生的事情可不是人人做得,不僅膽要大,心要沉,眼要快,手要穩(wěn),再加上放血、脫毛、開肚、洗腸等一系列復(fù)雜的操作,必須得動員全村的力量不可。只是那場面可能太過血腥,父母們一般是不允許小孩子到場圍觀的。因此,對于殺豬的印象,就剩下飄蕩在小村上空的幾聲慘烈豬叫和吊掛在樹杈上的兩扇豬肉了。那時,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或許也曾對那豬有過同情,甚至對關(guān)于殺生有過淺顯的思考,但終究抵不過豬肉美味的誘惑,一片肥肉入口,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早扔到爪哇國去了。時至今日,那幾聲豬的慘叫是我關(guān)于年的記憶里唯一不甚和諧的一段,卻也是年味兒不可或缺的一段,因此,還是記下了。
年味兒是隆重的儀式。在那個物質(zhì)和精神都相對匱乏的年代,過年不僅意味著物質(zhì)上暫時的豐裕,在精神上也讓人倍感隆重而生期待。這種隆重則來源于過年形式多樣的儀式,讓人參與,讓人感知,進(jìn)而讓人滿懷期待。臘八剛過,便有些趕早的家戶開始掃屋了,這種清掃不僅有清除雜物,整潔衛(wèi)生的現(xiàn)實(shí)意義,也包含著掃除穢氣,掃除窮困,掃除拖累的美好愿望,因此,簡單的打掃也有了濃重的儀式感。
既然帶有祈福的意思,掃屋就不僅僅是女人家的事情,全家人都要參與進(jìn)來,偷懶不得。先是除舊,俗話說“業(yè)大累主家”,翻箱倒柜,里里外外,把那些破布爛鞋,廢舊家什統(tǒng)統(tǒng)清理出去,既是輕裝上陣,也是與舊年告別。然后是清污,屋頂梁柱,床底柜下,墻角旮沓,都要掃到,講究的是一個徹底。這是整個掃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最臟最累的一環(huán)。全家早早地?fù)Q上了舊衣舊褲,講究點(diǎn)的包一頭巾,不講究的就用報紙糊一個帽子戴上,怪模怪樣的引人發(fā)笑。爬高就低的活男人來做,尋一根長桿,綁上雞毛撣子,從頂上一梁一柱地掃起,四面墻壁都要掃到。撣子輕揮,積攢了一年的灰塵簌簌而下,陽光透進(jìn)來,整個屋子都籠罩在一種朦朧的溫暖里。臉上一定要圍一塊毛巾的,最好再含水噴上幾口,否則立時就響起一陣咳嗽和噴嚏聲。
接下來就該換窗紙了,白白的棉紙裁整齊,再來一鍋熱騰騰的面漿糊,把泛黃的窗紙扯下,沿著窗欞兒細(xì)細(xì)的貼上新紙,整個屋子立即亮堂了起來,新年的氣息漸漸凝聚。手巧的女主人早幾天就剪好了紅紅的窗花,胖娃娃的,小動物的,各色的花兒,慢慢地,慢慢地都攀上了窗欞,活了。彼時彼刻,孩子歪著小臉兒看花兒,媽媽淺笑著看孩子,男人安然的抽著旱煙看著娘倆,而陽光則懶懶地照著一家子,實(shí)在是年節(jié)間最好的一景。待到勤勞的女主人把東西歸置好了,幾案擦得干凈了,被褥都換了新的,年氣兒就在屋子里彌漫開來,那是輕松的氣息,是干凈的氣息,是滿滿的生機(jī)和鮮活的希望。
【掃屋子散文】相關(guān)文章:
老屋子的記憶回憶散文欣賞09-10
一屋子的康乃馨06-25
一屋子的康乃馨06-25
神奇的冰屋子05-02
美麗的金屋子06-15
一日秋雨,掃盡夏-散文欣賞09-09
小猴打掃屋子07-02
屋子里的秋雨06-12
那間亮著燈的屋子05-31
紅屋子的故事作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