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薦度:
- 雨夜的散文 推薦度:
-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春天的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有炊煙的鄉(xiāng)愁散文
每位有過鄉(xiāng)村歲月的人,都會對炊煙有種格外的情愫與眷戀。因為炊煙滋潤過我們的童年,縈繞過你我的生活,沉淀在我腦海深處,即使這個題目有點陳舊,那繚繞升起的炊煙,仍然會某時某刻,冷不丁地在心頭升騰盤繞,變得清新而熟悉,就會情不自禁地要去書寫、去回味,將情動于心的沖動付諸于拙笨的文字。
小時候家里很窮,做飯用的全是我們從山上挖的草皮、割的茅草、砍的樹枝、扒的松樹枝一類柴禾。家里缺柴的時候,我與灣里的小伙伴們,便一起到山上、田邊、地頭、河沿四處撿拾。運氣好的時候,一個下午會撿滿一苑蔸。每逢此時,我就會很驕傲自信、心情愉快地背著這些柴火走向家里,母親見了會露出滿面的笑容,有時也會夸獎我?guī)拙。然后,母親便張羅著做飯。淘米、加水、上鍋、生火。那還有些濕濕的樹枝、茅草,一把把地往灶堂里遞的時候,炊煙就會裊裊升起,從煙囪中縷縷地飄出,火就越燒越旺。傍晚時刻,夕陽西下,灣里家家戶戶的屋子后面,都會冒出縷縷的炊煙,緩緩散開在天空中,相互交織,匯成一片,彌漫在山巒,成為一道繚繞在天際的靚麗風景。
有煙炊就有村子,有村子就有人家,有人家就有溫飽和安寧。大片的炊煙,星羅棋布的村子,千千萬萬黑瓦白墻的人家,組成“人煙”兩個字,這就是古老人群和當代鄉(xiāng)村生活的“人”與“煙”的兩種要素。淡藍色的炊煙,或出于竹籬茅舍,或隱于密林深坳,繚繞且升騰,肆意分割鄉(xiāng)村那方清新的天空,直到完全與淡淡的霧氣相互融合。從童年開始,炊煙就向我滲透,透徹著我的肌膚、臟腑、骨血,乃至滲入到我那片空靈敏銳的靈感之地。我無法準確地描述那種滲透的過程、狀態(tài)和意義,但我知道炊煙與我是融為一體的。
燃燒著干草或劈柴的灶膛里,火光由淺紅到深紅,直到燃燒成金紅色。在這無數(shù)個金紅色火光閃亮的灶膛前,會有無數(shù)個母親圍繞著轉(zhuǎn)動。她們或是白發(fā)蒼蒼,或是烏黑發(fā)絲,那紋絲不亂的髻,一個比一個好看;鸸庥痴罩齻兊哪,在她們黃色的肌膚上一層一層地鍍上幸福、滿足和淡淡的憂愁。她們的思緒、寄托和幻想,就是伴著這或淡或濃的煙霧,從煙囪中飄出,飄向大地,飄向天空,最后凝結(jié)成一朵朵白色的希望。我們一代又一代的母親,就是用這縷縷炊煙哺育著華廈大地,還有她們熱愛的子孫。在這火光之中,在這炊煙之下,她們無疑就是一群不為人知的最偉大的女神!
每縷炊煙的背后,就有一位勤勞母親的身影。我的母親,同這些母親一樣,作為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村婦女,大半生都與土色灶臺、鍋碗瓢勺相伴。土灶就是母親的人生舞臺,炊煙構(gòu)成了母親艱辛勞作的生活旋律。瑣累的家務(wù),操心的柴火,總是像那幽幽的炊煙一樣,曲曲彎彎綿延不斷。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母親就這樣任勞任怨地坐在土灶前的小板凳上,嫻靜而忙碌。無論下雨落雪,還是春耕夏忙,母親始終都會熟練地往灶膛里添柴加草,紅紅的火苗伴著煙灰竄出來,映紅了母親的臉頰,熏染著母親的眼睛,沾染著母親的發(fā)絲。炊煙在母親粗糙的十指間,演奏著歡快的樂曲,緩緩升向空中,生命的交響中溢滿稻米的馨香。農(nóng)忙時節(jié),母親常常要承擔起雙份的勞累。她一邊要在炎熱的稻田地里揮鐮收割,一邊又要匆匆地趕往家中升火做飯。而少不更事的我們,只知道這炊煙的消息,會給我們帶來一頓美滿的食物口欲,卻不知道,為了給我們傳遞這快意的'信號,母親有多負累,有多勞心。母親的青春,就在這默默的炊煙中熏老;母親的肌膚,就在這輪回的炊煙中松弛。我們兄弟姐妹,就是徜徉在母親的炊煙中一天天地長大。
小時侯,無論是走在放學(xué)的路上,還是步行在牽;丶业耐局,我最喜歡癡看那夕陽里,家中煙囪冒出的裊裊炊煙。稻田勞動,饑腸轆轆之時,猛然遠遠地瞥見家里的炊煙升起,我就有一種希望,一種期盼,我就會加快勞作的速度。上小學(xué)時,走在回家的路上,遠遠望見家里屋后升起的煙囪,我會不由自主地加快腳步。中學(xué)時期住校,每次周末回家,一到村口就可看見家里的炊煙,恨不能一步跑回家享受炊煙下的美妙。炊煙成了母親對兒子無聲的呼喚。
炊煙里不僅僅只有母親的辛勞,還包含著許許多多的故事。遠遠近近,模模糊糊,縈繞腦海,浮在眼際。在鄉(xiāng)村,從炊煙中可以看出主人的狀態(tài)。如果炊煙徐徐,節(jié)奏縷縷有序,并散發(fā)出陣陣稻米的清香,那肯定是有經(jīng)驗的主婦;如果時而火光沖天,時而濃煙滾滾,那可能就是剛過門的小媳婦或者早當家的孩子;如果煙色淡淡,薄霧籠罩,那一定是那家偶有肉骨清煮。不只如此,從煙霧色澤還能判斷出燃燒的是什么柴草:灰白色煙霧,略帶煙塵,一般都是樹葉和松樹枝,它們體積較輕,熱量少;灰黑色煙霧,伴隨大量煙塵,一般是隔年稻草或秸桿,它們有的受潮,不易燃燒。如果誰家做了美味,炊煙還會透出主人家的秘密,將其昭示全灣。炊煙里有了肉味,準是來了遠方的客人;炊煙散發(fā)出淡淡青菜味,這家子恐怕有個難捱的日子;炊煙里飄出蔥花炒蛋的香味,一定是出嫁的姑娘又回了家門。每一種炊煙有一種含義。一年四季,苦澀甜蜜,只有自家人知曉。
有位詩人說過,人類創(chuàng)造了城市,上帝創(chuàng)造了鄉(xiāng)村。而炊煙則是鄉(xiāng)村風景單純底色上的一抹永恒的點綴,一點靈動的色彩,F(xiàn)如今,經(jīng)濟發(fā)展了,社會進步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炊煙,對城市少不更事的孩童而言,是一種純真的向往;對從鄉(xiāng)村走出來的游子,則是鄉(xiāng)愁物化的一個因子。我們這一代人從老一輩的家中分離出來,又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已經(jīng)慢慢地把那些搭建在老家廚房里的灶臺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液化氣、管道煤氣、電燃設(shè)備。干凈、快捷、方便成了人們的首選。廚房也一改過去臟的形象,變得光明潔凈,一塵不染,身在廚房,油煙絲毫不沾。不但城市里沒有炊煙,鄉(xiāng)村也越來越少用干草、樹枝、秸稈等做柴禾。
炊煙越來越少,而炊煙作為一種象征性的符號,在我心中永生,成為我記憶里一抹濃得化不開的古典情結(jié),讓我在流金歲月里懷想。那裊裊炊煙,是一幅寫意的水墨,悠然地飄搖在我心中……
【有炊煙的鄉(xiāng)愁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炊煙的散文(精選23篇)11-10
風吹鄉(xiāng)愁起散文11-19
鄉(xiāng)土 鄉(xiāng)情 鄉(xiāng)愁散文欣賞04-30
荷塘月色鄉(xiāng)愁散文04-30
炊煙的現(xiàn)代詩歌12-02
有哲理的散文11-29
有夢的地方散文04-30
因為有你散文11-19
我有書房散文11-22
我有“良駒”散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