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牧童的散文
二姐在家族群里曬了一個視頻,是她家的母牛下崽了,二姐夫把牛崽抱到屋內(nèi),用電吹風吹干牛崽的毛發(fā),仿佛是一個盛大的慶典,值得讓二姐在群里奔走相告、喜笑顏開
隔天回村里,看到了這頭新生的牛崽,整個牛頭的部分都是白色的,臥在母牛身邊,恬靜的樣子蠢萌蠢萌的。
看到舐犢的母牛,想起了小學語文課本有一篇課文《老!,開篇的幾句話我也依稀記得:“故鄉(xiāng)的許多景物,一直留在我的記憶里;特別是我家那頭瘦骨嶙峋的老牛,更使我不能忘懷!
課后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讓同學們用“瘦骨嶙峋”造句,鬧出了好多笑話,諸如我家有一頭瘦骨嶙峋的羊;我家一頭只瘦骨嶙峋的狗;我家有一匹瘦骨嶙峋的馬等等,甚至有的同學還把瘦骨嶙峋用到描寫母親的形象中,頗是引起來了幾分不懷好意的笑聲。
二姐家之所以養(yǎng)牛,是作為耕牛來用的,蓋因為我們村子典型的兩山夾一溝的地形,大部分耕地坡度較大,四輪車之類的機具,終究有不能到達的地方,役使耕牛雖然慢,畢竟能趕在節(jié)氣前把地種完,秋季的時候還需要在耕牛的勞作下,把一年的辛勞收獲到家。
在我的記憶里,我們家養(yǎng)牛的日子很短,父親事業(yè)鼎盛的十年,是家里種植人參期間。
那時候的耕種,多用人力,最多的時候家里長期雇傭十個以上的勞力,如果那個時候家里養(yǎng)牛,平時經(jīng)管也是用不到我這個少年的。
到了初二的暑假,在我家長年做工的日照老鄉(xiāng),有三個人回鄉(xiāng)成親,一時間勞動力缺乏,父親便命令我利用暑假的時間每日里去放牛。
這種勞動,哪里有詩詞中所描寫的詩意,什么“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之類的。
那時候根本就體會不到這樣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
只是記得每天比上學的時候起的還要早一些,睡眼朦朧間從牛欄里牽出那頭老牛。
一頭典型的延邊黃牛,胸部深寬,骨骼堅實,頸厚而隆起,肌肉發(fā)達,寬寬的額頭上角基雖然粗大,卻只剩了一只角,成一字形向后伸展;牛尾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從中間斷開。
那時候正值《西游記》熱映,看到牛魔王的坐騎叫“避水金晶獸”,便根據(jù)老牛的特征和二哥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獨角斷尾獸”。
放了幾天,看到我時顯得親切了一些。每天早晨與傍晚時分,和老牛沿著村路向東走,南山邊梯田梗上多是水稗草,所以每次要走上幾段山路,陪著老牛在慢慢地行走著,仿佛是一次短暫的野游。
因為老牛的斷尾,不能有效的驅(qū)趕虻蠅,常常要撅上一根柳條,輕輕揮動著,不讓虻蠅來叮咬,老牛便會在掠草的間隙,用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投來貌似感激的目光。從那時起,我漸漸知道其實牛和人一樣,是有著感情的動物。
慢慢地與小伙伴合群了,每天吆三喝四地結(jié)伴去放牛,看到小伙伴們熟練的在牛背上爬上爬下,很是羨慕。
能騎牛,才會成為我們眼中一個標準的牧童,也是鄉(xiāng)親們眼中的一個合格牛倌的標準。在小伙伴的嘲笑下,終于有一天鼓起勇氣爬上牛背,卻忽略了老牛正在走上坡路,一把沒有抓住,順著牛背滑了下來,許是感覺到受到了攻擊,老牛后蹄一蹬,踢到我的肚子,雖不是很疼,卻引起了母親的后怕,護著我不再去放牛,就這樣,結(jié)束了一個暑假的牧童生活,也結(jié)束了無暇的少年時代快樂的時光。
記憶中絲毫沒有這頭我們戲稱為“獨角斷尾獸”的老牛的結(jié)局,多半是被賣與牛販子,滿足了別人的口腹之欲吧。如果今年沒有去祭祀奶奶和母親,是不會想起生命中還有著這么一段做牧童的日子。如果沒有看到,有一只黃牛亦步亦趨地想要席卷供桌上的水果,是不會在驅(qū)趕的對視中,想著生命中曾經(jīng)有過一頭牛那么溫情地注視。
人的記憶都是如此么,年齡越大記憶愈?什么時候還能有一份沉靜的心,讓生命慢下來,過上記憶中的牧童生活?只能臆想著退休以后,回到村子,在老宅處建一棟木屋,討得三五根垅,栽花種菜,日落而息,荷一把鋤頭,有一頭老牛相伴著,踏著夕陽歸去。
2018年2月11日
【牧童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牧童05-19
牧童06-18
牧童08-23
牧童改寫06-27
改寫《牧童》10-06
《牧童》改寫06-25
牧童短笛06-15
《牧童》改寫06-24
牧童改寫06-23
牧童的作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