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屋記事二則散文
兩個弟弟之死
兩個弟弟在我眼前死去的情景,讓我至今難忘。
那是上世紀人民公社大食堂時期,時間應該在1960年左右。我模模糊糊記得,我們家剛搬到三彎巷李家南院兩間東屋居住的時候,還在家里自己做飯吃。后來,公家不讓各家各戶在家里做飯了,要求大家都去大隊食堂——我們都叫大伙——吃大鍋飯,而且,家里的鐵鍋和勺子、鏟子,只要是沾了鐵器的,都被生產(chǎn)隊收去大煉鋼鐵了。一開始,每逢吃飯的時候,娘從大伙上領來饃和飯,一家人還能勉強吃飽。但是,沒有多久,飯食情況就每況愈下,人們越來越吃不飽,越來被饑餓煎熬。到后來,紅薯面成了病號飯,紅薯梗也成了好東西,吃糠咽菜,成了家常便飯。我至今記得,那時候,我們小孩子經(jīng)常哼唱一首兒歌,其中有一句很形象:“月婆婆,明晃晃,照到碗里圓又亮。”就是說的碗里的稀粥稀得能照見月亮。
我行三,下面有兩個弟弟,大的叫俊杰,小的叫俊才,他們兩個之間,和我跟二哥一樣,也相差不到兩歲。在我的印象中,一開始,他們倆又白又胖,模樣像我大哥,長得很俊秀,而且,經(jīng)常笑得“嘎嘎”的。但是,越到后來,越餓得精瘦,渾身松皮一拽老長,臉上也長滿了皺紋,而且,倆人都得了肺炎,天天咳嗽個不停,有時候,就喘不過氣來,憋得滿臉通紅。還虧得我姥娘家是縣城里有名的中醫(yī)之家,我姥爺、大舅、二舅,經(jīng)常給他倆診治,他們才艱難地活著。
其實,他們的病,主要就是餓的,缺乏營養(yǎng)。要是能多吃兩天飽飯,也許就過來了。但那時想吃飽飯無疑是癡人做夢。而且,我娘還得每天去生產(chǎn)隊參加勞動,很多時候,又吃住在田間,當然顧不上精心照料他們。我兩個哥哥都上學了,白天里照顧兩個弟弟的任務就自然落在了我身上。
那時候,許多人家都這樣,孩子多,大人又顧不得管護,只好讓大的帶小的。
我那時還不到上學的年齡,自己本就懵懂無知,讓我再看護兩個弟弟,實在是勉為其難,F(xiàn)在的孩子,臨近上學的年齡,正上幼兒園,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吃好玩好,無憂無慮。我那時候卻需要看護兩個弟弟,盡管我娘一再交代要看好他倆,很難盡心盡責卻是必然的。說看護,無非是看著大的在屋子里爬爬走走;小的,整天躺在床上,哭鬧了,就哄一哄。有時候,我忘了看護責任,就把他們倆扔在家里,自己跑出門去玩。
那時候的孩子,就像田間地頭的荒草一樣,風吹雨打,日曬雨淋,稀里糊涂,就長成了人。不幸的是,我兩個幼小的弟弟偏偏初生在極度饑荒的年代,年齡幼小,非常需要營養(yǎng),大人卻又無法供養(yǎng)他們,因此,他們的生命越來越孱弱,越來越疾病纏身。
記得一個漆黑的夜晚,我正睡得很沉,突然被娘的哭聲驚醒,醒來才知道,是老四俊杰死了。那時候,我爹不在家,我娘只好喊起我的一個本家爺爺——也記不清是哪個爺爺了,弄些破被褥,將俊杰的尸體裹把裹把,交給那位爺爺,讓他去扔到荒郊野外。
我們跟著哭了一場,等我娘收拾停當,依然倒頭睡下。
老五俊才,就死在我的眼皮底下。
他病重了,我娘出門的時候,一再交代我:“老五有病,一定要看好他。”
我倒也留了小心,一直守候在他身邊,不敢打外出的主意。有一段時間,他接連咳嗽,咳嗽得厲害了,喘不過氣來,不但臉憋得通紅,喉嚨里還“啾啾”的響。也記不得咳嗽了多長之間,他漸漸地沒了聲息。我以為他睡著了,給他掖好被頭,在屋里待了一會兒,實在沒意思,又沒心沒肺地跑出去玩。
等到我娘回來,問我:“俊才咋樣了?”
我若無其事地回答:“睡著了!”
我娘掀開被窩一看,不一會兒,就大放悲聲。原來,我五弟俊才早就死了。
兩個弟弟先后死了。我成了家里的老小,又不到上學年齡,反倒可以自由了。說自由,也就是可以經(jīng)常跑到大隊大伙上,和一群孩子圍著花生秧、紅薯梗垛緊扒拉,扒拉出一些癟花生、小紅薯頭,趕緊塞嘴里,填填肚子,抵抗一下百爪撓心的饑餓感。
現(xiàn)在想來,我比我那兩個弟弟幸運多了,能活下來,活到今天,不但衣食無憂,還能經(jīng)常云游天下。比起他們,我知足。
雨夜房塌
深夜,我睡得正酣,迷迷糊糊聽見“咕嚕咣當”的聲響,接著,又聽見娘急促的呼喊聲,“三兒,快起來,快起來,房子塌啦!”
醒過來,黑乎乎一片,卻感覺到北風裹著雨絲呼呼地吹到頭上和臉上。也記不得是什么季節(jié)了,大概是秋末,反正感覺異常寒冷。一盞煤油燈在冷風里瑟縮,昏黃的燈光下,模模糊糊看見屋子的北山墻向里傾倒下來,瓦片、土坯,滾落得到處都是,靠北墻的'衣柜和其它家具也被土坯覆蓋,滿屋一片狼藉。透過倒塌的墻豁可以看見黯淡而昏蒙的夜色。
那大概是我兩個弟弟死了之后的事。一場連綿雨,已經(jīng)一連下了許多天了。那時候許多人家的屋子,大都是磚塊和土坯混合的,屋墻的下面小半部分是磚墻,上面大部分是土坯墻。土坯,就是泥土經(jīng)過攪拌以后,在模子里做成磚坯,不經(jīng)磚瓦窯燒制,在陽光下曝曬,曬干以后,直接上墻。說到底,當時的老百姓還是手里缺錢,買不起那么多磚,只好以土坯代替。晴天還無所謂,陰雨天,特別是連綿雨天,如果雨水澆淋,土坯濕透了,就會松軟,松軟的土坯多了,發(fā)生連鎖反應,就可能房倒屋塌。我家的墻就是這種下磚上坯的混合墻。
那時候,我家仍住在三彎巷南院兩間東屋里。這之前,我家的北山墻已經(jīng)裂了好幾道彎彎曲曲的縫子,按現(xiàn)在的說法,早就是危房了。這樣的土坯墻,又是北向,最怕的就是連綿不斷的北潲雨,北潲雨一個勁兒地潲著,就可能把土坯墻潲個透濕,造成倒塌現(xiàn)象?汕桑菐滋,就是這樣的北潲雨。為了防止倒塌砸住人,我娘早做了預防,讓人在北山墻里面斜著頂了兩個木棍,還把一些比較高的櫥柜集中到北山墻下,希望北山墻塌了,那兩根木棍和那些櫥柜能起到個支撐作用,又把所有的床都挪到南邊一間屋里,以免砸到人。
預防著,預防著,危險的情境終于還是來臨了。在北潲雨的接連澆淋下,上半部分的土坯墻被澆透了,濡濕松軟,朝里面垮塌下來。好在,有那兩個斜木棍的緩沖,又有櫥柜的阻擋,也幸虧北山墻上還有一架橫梁,北山墻只歪倒上半截,屋頂也是部分垮塌,才沒有砸住人。
那時候,我爹在鄉(xiāng)下供銷店工作,經(jīng)常不在家里住,平時就是我娘和我們弟兄五個。因為提前有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所以,我們弟兄五個和我娘一點沒有傷到,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當時,我娘也似乎并不慌張,面色平靜,語氣平和,有條不紊,指揮我和兩個哥哥,找些能遮擋風雨的東西,例如席子啊,床單啊,遮擋一下北潲雨;又找了一些盆盆罐罐,接淋進屋里的雨水。經(jīng)過一番忙碌,北風裹著雨水往里吹的情況有所緩和,我娘就說:“沒事兒,該咋睡咋睡吧!”
對我們弟兄來說,娘的沉著冷靜,就像一粒定心丸。既然娘說沒事兒了,自然沒事兒。我們哥仨自然也都平平靜靜地聽娘的話,相繼鉆進被窩,睡覺。起初,只看見搖搖曳曳的昏黃的煤油燈光里,母親搖搖晃晃的忙碌的背影。后來,為了遮擋陣陣寒涼,我將被子蒙住頭,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呼呼進入了夢鄉(xiāng)。至于娘睡沒睡,什么時候睡的,就不知道了。
朦朦朧朧中,又被一陣呼喊聲和我娘應答的聲音驚醒。睜開眼,才知道,是我大舅來了。
比較清晰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我娘后來給我講過多次。
我大舅本是醫(yī)生,他家住南關,離我家也就一里多地。那幾天,我的兩個弟弟得了病,他經(jīng)常去我家給我弟弟看病,知道我家北山墻的危險情況,那兩根斜木棍還是我大舅幫助頂上的。那天夜里他一直很擔心,天一明就跑過來了。
我大舅看見北山墻倒塌,屋門緊閉,嚇壞了,一邊拼命拍打屋門,一邊聲嘶力竭地喊,“屋里有人嗎?人咧?人去哪啦?”
我媽在屋里答應道,“擱屋里頭咧!”說著就開開門,走出來,哈哈笑著,說:“哥,別怕,一個都沒死,都好好咧活著咧!”
我大舅說:“嚇死我啦,你還笑咧!”
其實,后半夜,雨已經(jīng)停了。雨下著的時候,我娘一直沒敢睡,觀察著屋子的情況,時不時給我們弟兄幾個掖掖被子,還不停往外倒那些盆盆罐罐里的積水。一直到雨停了,才躺下睡了。
我們一起回憶到那時情節(jié)的時候,我不由地問:“你那時候不害怕嗎?”
我娘又朗聲大笑,“怕啥,該死不能活,不該死,天塌了也不會有事兒!”
我娘個子比較矮,由于缺乏營養(yǎng),人又很瘦,那時候,常常一個人在家,帶著五個孩子,艱難度日。但是,就這樣一個又矮又瘦的女人,在房倒屋塌的時候,在我們五個孩子面前,內心有那么堅強的定力,那樣的沉著冷靜,從容豁達,令我至今難以忘懷。
【東屋記事二則散文】相關文章:
想起那一屋書香散文04-29
我的淚光記事散文02-02
學車的那些事兒記事散文11-19
東君07-09
有關動物的故事十二則12-01
《東觀漢記》東觀漢記卷二十07-12
《東觀漢記》東觀漢記卷十九07-12
《東觀漢記》東觀漢記卷十八07-12
《東觀漢記》東觀漢記卷十六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