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流浪記散文
20××年8月,呼倫貝爾,一次純粹的旅行
一輛租來的起亞獅跑帶我們走過3000多公里的路程。兩個人邊走邊玩,遇見喜歡的地方就下車;每個晚上都住在不同的地方,睡了木屋,也睡了炕;衣服晾不干,就搭在車的后排繼續(xù)晾;走啊走啊,偷偷覺得自己好像在流浪。
草原印象
驅(qū)車入草原,天上白云悠悠,地上綠草如茵,山丘起伏,形成柔美的曲線。成群的牛羊不緊不慢地低頭嚼著青草,有時又漫不經(jīng)心地踱上公路,讓過往的車輛無奈地等著。馬兒們在路邊齊齊點頭,游客自作多情,以為它們在招攬生意,其實只是因為天氣太過炎熱。偶爾能看見一只牧羊犬在牛羊群里轉(zhuǎn)悠;而牧民多半是見不著的,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筆直的公路兩旁,隨處可見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在風(fēng)中輕輕搖曳,在陽光下點點閃爍;還有大片大片的向日葵,橘黃色的、明黃色的、暗紅色的,全都朝太陽仰著大臉盤,就像一群熱切期盼老師表揚的小孩兒。
初入草原,看見什么都是滿心喜悅的。遠望四周,綠草,鮮花,牛羊……都是大自然的似水柔情,讓人流連,讓人沉迷,讓人想起童年聽過的歌曲。
可是當(dāng)一片烏云悄無聲息地飄過來,大自然就露出了陰沉森冷的面孔。碩大的雨點不由分說地砸下來,轉(zhuǎn)眼之間,就連成密密麻麻的一片。天蒼蒼,野茫茫,滿眼風(fēng)雨,無處可藏。牛羊早已習(xí)慣逆來順受,狼狽的只是路上抱頭鼠竄的游客。汽車在雨中飛馳,如果天邊還能見到一抹蔚藍,朝著那個方向開去,還有希望逃離烏云的籠罩,回到晴空之下,否則也只能如牛羊一般默然等待風(fēng)雨的停歇了。
等到太陽沉入地平線,天空變成藍紫色,再漸漸暗下去。夏季的呼倫貝爾,天不會完全變黑,太陽徘徊在離地平線不遠的地方,東邊的天空映著一抹幽暗的紅。皎潔的月亮在厚重的云層中時隱時現(xiàn),星星也見不著幾顆。這些微弱的光不足以照亮草原的夜,無邊的黑暗包圍著趕路的車輛。汽車沿著車燈照亮的一小段道路無聲地向前,白天的興奮與豪情,在這深不可測的草原之夜,也化作了內(nèi)心的一絲惴惴。
尋路貝爾湖
呼倫貝爾高原得名于其上的兩個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呼倫湖位于中俄邊境,大部分面積屬于中國,是草原上的熱門景點之一;貝爾湖位于中蒙邊境,大部分面積屬于蒙古,由于地處偏遠且交通不便,到訪的游客很少。
那天早上,天上下著淅淅瀝瀝的雨,我們從滿州里出發(fā),準備沿著203省道,能走多遠算多遠。呼倫湖是我們到達的第一站。把雨云拋到身后,駛?cè)雰膳蚤_滿點點野花的無名道路,忽然一個轉(zhuǎn)彎,呼倫湖的水就兀自出現(xiàn)在了眼前。天空,湖水,草地,是從藍到綠的柔和過渡,各種顏色的牛隨意點綴其間,畫面恬靜安然。
下車走到湖邊,卻發(fā)現(xiàn)這樣美麗的畫面不過是一戳即破的假象。湖水呈現(xiàn)黯淡無光的綠色,水體富營養(yǎng)化嚴重,散發(fā)著陣陣惡臭。遠處有一座涼亭,亭邊有一個高聳的巨石,傳說是成吉思汗曾經(jīng)拴馬的地方。不過為了治理污染,景區(qū)已經(jīng)不對外開放了。
驚喜過后,失望更深。為彌補心中缺憾,我們決定下午再到貝爾湖去。去貝爾湖需要駛出203省道,向南穿越草原腹地,70公里的路程全是無名路。這樣的路在草原上很多,說是“路”,其實不過是許多車輛反復(fù)壓出的兩行車輪印而已。做出決定的一瞬間,情緒立刻變high,有了點“勇闖天涯”的'豪情——天為蓋,地為廬,日月星辰為路標(biāo),這才是真正的草原啊!?
我們跟隨導(dǎo)航進入了草原上的土路,一開始還驚嘆于導(dǎo)航居然連“車輪印”都認識(而且還稱為XX縣道),但是走了幾分鐘,就發(fā)現(xiàn)導(dǎo)航跟現(xiàn)實的路對不上了。天剛下過雨,太陽的光線從西邊的云層中勉強透出一些。我們唯有據(jù)此判斷方向,朝著南邊走。
悶頭前進難免忐忑,何況草原上很多區(qū)域都被牧民用鐵絲網(wǎng)圍起來了,隨時可能遇到“此路不通”的情況。這時,一輛本地車牌的“五菱之光”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后視鏡中。停車相問,師傅說他去過一次那邊,我們的方向應(yīng)該是對的。稍微放了點兒心,決定跟著師傅走一段。路上坑坑洼洼,到處是或深或淺的積水,“五菱之光”居然還能開得飛快,讓我們的越野車疲于追趕。
走著走著,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我突然發(fā)現(xiàn),那片透光的云層不知道什么時候到了車的后方——我們已經(jīng)朝著東邊開出了好一段路。這時,“五菱之光”也停了下來,我們走上前去,師傅正在打電話,跟人說著“在草原上迷路了”。我們面面相覷,這個師傅是跟不下去了,咱還是繼續(xù)往南邊去吧。
走不多久,一群修路的工人擋在了面前。這兒正在修水泥路,沒法往下走,路的兩旁沒有可以行車的地方。工人們都是外地來的,也沒人能給我們指一條新路
默默開回路口,茫然不知該往哪里走。抬手看表,已經(jīng)六點多了,還有一個多小時,天就要黑了。我們絕無可能在天黑之前到達貝爾湖,更何況到了之后還得回來找住宿的地方。草原太大,沒有路也沒有燈,再不甘心,也知道不能冒險前進了。掉頭,原路返回,我們很阿Q地安慰自己,在草原上馳騁了一把,用車輪丈量了草原的廣闊,也算是不虛此行嘛。
重回203省道,繼續(xù)前進。暮色緩緩降臨,無意中瞥見前邊山坡上依稀可見一座孤伶伶的蒙古包,發(fā)著紅色的光。起初并沒有在意,過了一會兒再扭頭看,赫然發(fā)現(xiàn)“蒙古包”漂浮到了空中——那竟是一輪巨大的、紅色的滿月!南方秀美的山水間,升不起這樣的月亮,這樣的大氣磅薄、唯我獨尊,透著一股肅殺之氣,仿佛即將召喚狼人現(xiàn)出原形。
情緒再次變high,果然是不虛此行。
山嶺穿行
第一次進入大興安嶺,是在旅行剛開始的時候。
我們從哈爾濱出發(fā),沿著G10高速公路一路向西,穿過松嫩平原的黑土地,進入內(nèi)蒙古。地勢開始出現(xiàn)起伏,越往前走,起伏越明顯;路旁成片成片的不再是玉米和稻谷,換成了筆直挺立的樹木——這里就是大興安嶺了。
望月當(dāng)空,周圍只見山巒層疊,樹影幢幢。林間霧氣彌漫,有時輕裊似煙,若有若無地繚繞著;有時濃重如云,讓人看不清來去之路
穿過長逾3公里的大興安嶺隧道,地勢又逐漸平緩下來,林海已在身后。
在草原上游歷數(shù)日之后,我們從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再次進入了大興安嶺。公園位于大興安嶺的西南麓,屬于火山熔巖地貌。落葉松,山楊,接骨木……從裸露的黑色巖石之間頑強地生長出來,連成一片森林,將眾多的火山堰塞湖掩藏在了林間。
傍晚五點,公園大巴停運,小車重獲自由,我們又開著車去尋湖了。有些湖已經(jīng)開發(fā)為景區(qū),順著山上的水泥路即可到達,湖光山色任君采擷;有些湖依然“養(yǎng)在深閨”,沿著蜿蜒小路顛簸數(shù)公里才可尋得,卻又在叢林之中無法近前,湖面被樹木的枝椏切割成不規(guī)則的形狀,天空的暮色倒映其上,顯得分外寧靜,分外神秘。
僻靜無人處,會有松鼠出來覓食。一只松鼠不過跟巴掌一般高,尾巴占掉了全身體積的一半,身上覆蓋著棕灰色的皮毛,就是一個可愛的毛球。它站在一棵矮小的植物跟前,快速地用手抓取食物,快速地咀嚼,帶著噬齒動物特有的緊迫感。放輕腳步,不要說話,因為只要一丁點兒的風(fēng)吹草動,就能把它嚇得立刻逃之夭夭。
夜晚,我們就住在山里。旅館的屋子是用木頭搭的,地板一踩上去就吱嘎作響。晚飯后,天又下起雨來,房間里透著一股濕冷。我們窩在水暖炕上,百無聊賴地聽著窗外的夜雨潺潺,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次日,雨還是無休無止地下著,我們決定離開。沿著蘑阿公路,在大興安嶺連綿不絕的山嶺間穿行,舉頭是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的山頂;低頭是滿坑滿谷的樹木,在公路的盤旋切割之下,就像蛋糕上的一層一層綠色花邊。落葉松細長而筆直的樹干齊刷刷地立著,從路的近旁一直延伸到看不見的地方。這是我無數(shù)次想象過的森林,走進去就會迷路的,住著小矮人,藏著糖果屋的森林。
在這一路上,我的內(nèi)心不斷翻騰著隱居的愿望,做一個牧羊人,或者守林人也好,在這樣的草原、山林之間默默走過四季輪回。天地之間,煢煢一人。
也許旅行的最美妙之處,就是讓你在陌生的地方,想象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然后把你的想象和那里的美景一起記在心里?。
【呼倫貝爾流浪記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陪你流浪遠方散文11-17
流浪到會所散文11-03
天地一沙鷗與流浪散文11-10
為一段幸福,不斷流浪散文12-22
雷雨夜記散文04-29
斗鼠記散文11-14
洛陽伽藍記散文05-16
讀苦兒流浪記讀后感12-10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800字12-20
記紅山村瀑布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