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手寫我心的散文
文字就像是照入我心底的一道光
我今年二十二歲,是一只即將畢業(yè)的大四狗。
出于對文字的喜歡和對語文的熱愛,我寫的文章常得到同學和朋友的認可。但是兒時的我,對寫作卻是無感甚至厭惡的。
其間的轉變,源于對我很重要的兩位語文老師。
兒時愛讀書,童話書科普書報紙雜志都喜歡,但往往只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學校里的小作文永遠是流水賬,不知如何下筆。
說來覺得羞赧,這種尷尬的局面一直持續(xù)到五年級。
五年級時我轉校,遇到了對我來說很重要的第一位語文老師。
那位老師姓蘇。
蘇老師很年輕,約莫不到三十歲。她是一個很有親和力和感染力的老師,而且對我們的作文很有一套辦法。
蘇老師知道我們不愛寫作文,便在作文課上給我們放動畫電影,以“續(xù)寫”的方式讓我們展開想象力進行寫作;蛟S那時的續(xù)寫鍛煉,就是我對小說情起的萌芽。
除了 “續(xù)寫”,蘇老師讓我們每人都準備兩個黑皮本,一本用作周記,一本用作摘抄。
記得我轉校后寫的第一篇周記叫做《夕陽西下》。那時剛剛學過一篇描寫夕陽的課文,我家又恰巧有一扇朝西的窗戶,我便在欣賞完夕陽西下后愉快地完成了那篇周記。
出乎我意料,那篇周記得到了蘇老師的大力表揚。也正是那天開始,我對自己寫作有了新的.認識。
——原來我是可以寫好作文的。
跟著蘇老師學習的那一年里,我漸漸意識到,寫作文要有自己的真情實感,當你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時,這篇文章就算是成功了一半了。
也是從那年開始,我打消了心底里對作文的恐懼和隔閡。
我明白了如何寫作文。
六年級時,蘇老師懷孕了,語文課便由一個實習老師來代理。而我剛剛燃起來對語文的熱愛,也因為她刻板的教學而消失殆盡了。
初中的語文老師也沒能挽救我對語文每況愈下的興趣,那三年我找到了應試作文的辦法,用同一件事情和不同的敘述模式,應付了初中所有的考試。
現(xiàn)在想想,也是蠻神奇的一件事。
以上這些,只是我與寫作之間的鋪墊。直到高中,我與寫作之間的故事,才正式開始。
說起來很奇妙,我高中遲到的第一堂課,就是語文課。
那天下午我急匆匆地往教室趕,終于在上課鈴響前一分鐘進了教室。我面紅耳赤地對講臺上的女老師說, “老師對不起,我來晚了”,而老師卻說,“沒事沒事,你回去坐下吧!
那時我心想,這位老師真溫柔。
事實如我所料,她不僅溫柔,還很有詩意。
這位老師姓張,我們私下里通常稱她為“張先生” 。
而張先生,便是對我極重要的第二位語文老師。
到現(xiàn)在為止,我仍然記得高中第一堂語文課的名字叫做,“詩意的棲居” 。
“人生充滿勞績,但還詩意的棲居在這大地上!薄蔂柕铝
循著這句話,我開始慢慢摸索寫作之路。
同蘇老師一樣,張先生也鼓勵我們寫周記。而我,在那張先生教課的兩年之內(nèi)積累了五本周記。包括后來選擇了理科,也一直在努力抽時間寫些什么。
雖然被班主任批評過“有些同學的周記啊,寫的跟日記一樣勤” 。可那時的我坐在座位上面不改色,手底下放著的,其實就是新學期換的新周記本。
——對于周記,我是真心喜歡的。畢竟那大概是我平淡無奇的高中生活里唯一的色彩了。
高中那兩年,經(jīng)歷過六神無主無話可說的階段,也經(jīng)歷過華而不實言之無物的階段。再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和長久的閱讀積累下,我終于找到了屬于我自己的寫作門路。
而我也明白了,該如何寫一篇好文章。
從那時候開始,我在周記本上寫下了“我手寫我心” 的愿望。
高三時,張先生因為身體原因不能繼續(xù)執(zhí)教去了其他的學校,由董先生接手了我們。此時我才意識到,我現(xiàn)在隨性的文風并不一定符合高考作文的標準。
在董先生的引導下,我逐漸懂得了如何寫一篇隨自己心意還能得高分的文章。
在一位位良師益友的幫助與陪伴下,我慢慢走在了寫作的路上。
大學后常寫小說,在湯圓、白熊等平臺都有逗留。也拿過一點稿費,滿足了些小小心愿。
時到今日,我仍是寫作路上的一名小學生,有太多值得我借鑒學習的地方。
但時至今日,我最初的想法也依然未變。
——無論何時,我依然愿意,以我手寫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