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聲質(zhì)疑散文
一聲質(zhì)疑郭成杰:此張繼非彼張籍
翻閱《名作欣賞》,讀到2005年12期所載郭成杰《也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試用復(fù)雜結(jié)構(gòu)范式理論分析閱讀和欣賞的基本構(gòu)成及演變》一文,發(fā)現(xiàn)內(nèi)中出現(xiàn)知識性錯誤:
如朱元慶的《近試上張水部》……參加科考的朱元慶只是想借這首詩向時任水部侍郎的張繼詢問……而張繼的回答也很巧妙……
這段文字所引述的是發(fā)生在唐代的一段詩壇佳話。
《近試上張水部》又題《閨意獻(xiàn)張水部》,詩題中的“張水部”并非是因《楓橋夜泊》一詩而名揚(yáng)后世的“落榜考生”張繼,而是時任水部員外郎(不是“水部侍郎”)的、與白居易齊名、與王建并稱為“張王”的`張籍。
而此張籍所賞識的人也不是什么“朱元慶”(不知此人是何方神圣),而叫朱慶馀。
朱慶馀,字可久,以字行,有《朱慶馀詩集》一卷傳世,張籍給朱慶馀的答詩就題為《酬朱慶馀》。
二聲質(zhì)疑叢維熙:焉能“垂詢”他人
著名作家叢維熙先生在2003年6月4日的《中華讀書報》上撰文,披露自己不久前親歷的一樁"文章奇案",其中說道:
聞此消息,我再次打電話垂詢這位編輯,希望他能給我一個認(rèn)真的回答.
句中"垂詢"之說,有失妥當(dāng).
"垂詢"是一個敬辭,"表示別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詢問".垂,猶言俯.白居易《答戶部催侍郎書》:"又垂問以舍弟,渠從事東川,近得書,且知無恙矣."蕭穎士《贈韋司業(yè)書》:
"足下本以道垂訪,小人亦以道自謀."
敬辭,與謙辭相對,是表示尊敬的禮貌用語.上引二"垂",都用于尊稱他人的動作.只有歡迎別人問自己時,才能用"垂詢",如"歡迎廣大新老客戶來電來函垂詢".而自己問別人,問尊長,則不能用"垂詢",如"上課時遇到聽不懂的問題,我們要當(dāng)堂向老師垂詢",便是把敬辭錯作謙辭用了.
江南某都市報副刊發(fā)表《激流里的石頭》一文冒用叢先生的大名,令叢先生"啼笑皆非",想搞清楚"編輯何以說是我寫的,將真正作者丟了呢!隱藏于這樁無頭案背后的核心問題,究竟是什么?"叢先生打電話給該編輯,口氣嚴(yán)厲點是"質(zhì)問",口氣平和點是"詢問",謙恭一點是"請問",但決不應(yīng)該是"垂詢"的.
三聲質(zhì)疑課文編輯:“汝心之固”非頑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一句,課本注解為(見初中課文第五冊《愚公移山》):
“你的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筆者以為此注頗有商榷的必要。
故事中的智叟對愚公“笑而止之”時,是首次亮相,他一開口就立即遭到愚公的斥責(zé)和反駁,于是乎“亡以應(yīng)”(啞口無言)了?梢娭芹胚@個自以為聰明的老頭兒并未固執(zhí)己見,昏昧不化,——那么,“頑固”之說從何談起?
固,從口,古聲,本義是四面閉塞,難攻易守,即許慎所說的“四塞”。
“四塞者,無罅漏之謂也!保ǘ斡癫谜Z)用于人的思維,引申為陋!抖Y.曲禮(下)》:“君子謂之固!弊ⅲ骸肮蹋病!薄妒酚.司馬相如傳》:“鄙人固陋,不知忌諱!庇帧敖颀R民以附夷狄,弊所悖以事無用,鄙人固陋,不識所謂”。
固陋,就是見識短淺!叭晷闹獭钡摹肮獭保褪怯玫倪@個義項,因而全句的意思應(yīng)該是:
“你的見識太淺薄了,真是不開竅!
愚公之所以斥責(zé)智叟固陋,是因為智叟不能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而是錯誤地從靜止的觀點出發(fā),認(rèn)為自然條件不可變更,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
【三聲質(zhì)疑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楓橋夜泊》新解質(zhì)疑習(xí)題(附答案)06-12
從凡事質(zhì)疑到再愿相信背后是見識和格局勵志文01-24
黑與白散文11-06
資格散文12-25
夢想_散文11-20
《父愛》散文11-20
塵緣散文11-19
年畫散文11-19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