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盡良弓藏散文
近日讀史,多是關于漢朝那些開國大將的事跡。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如蕭何、韓信、張良、盧綰、樊噲、夏侯嬰、灌嬰等起于草莽之間,多為屠夫商賈,卻封侯拜相,位列公卿,真真是時勢造英雄!
亂世之中,命如草芥。那些封侯拜相都是用鮮血和人命堆積起來的,那些富貴不過是成王敗寇的結果。比如說劉邦和項羽,如果是劉邦被逼得烏江自刎,那漢朝就得改為楚朝了。人們茶余飯后,要惋惜慨嘆的應該是劉邦了。
政治的東西,比的是誰更能籠絡人心,誰更有手腕心機,誰更能采納別人的意見。如果當初項羽能夠聽取范增的意見,在鴻門宴上當機立斷殺了劉邦,那也沒有日后四面楚歌的`悲劇。奈何,項羽婦人之仁,終是敗在了自己的手中。
再說韓信,當初若聽蒯通之言,保持中立,與項羽、劉邦鼎足而立,三分天下,也不會有日后的悲慘結局。奈何韓信卻言: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xiāng)利倍義乎!一念之差,萬劫不復。大漢的萬世基業(yè)自有韓信的功勞,也卻需要他的血肉做奠基石。
若劉邦也能這樣想,怕是韓信、黔布、臧荼、彭越、盧綰、韓王信等也不會反。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豈止是越王勾踐不可以與之共富貴,古來帝王哪個不是呢?劉邦并非圣人,自然也不能免俗。若非劉邦的猜測,那些王侯戰(zhàn)戰(zhàn)兢兢,又怎會造反呢?狗急跳墻,終是無用。
當這些異姓王一個個被滅之后,劉邦的江山也坐穩(wěn)了。劉邦以一個農(nóng)民出生,開創(chuàng)了大漢王朝,心機謀略自非一般人可比。當然,從另一方面也說明,英雄不論出生。在機會面前,你有才,又能抓住機會,你就有可能成功。
從某一方面來說,樊噲、韓信、盧綰等都是成功了。奈何,他們還不夠懂政治,也就無法笑到最后。如張良、蕭何、周勃、灌嬰、曹參等得善始善終的,多半是長袖善舞之徒。他們能夠揣測帝王的心意,周旋在各種政治勢力當中,使帝王相信自己不會妨害他的權力,從而保護自己不受迫害。
人心如鬼蜮,深不可測。政治中更是權謀的中心,晦暗不堪。劉邦能坐擁天下,自有過人之處。項羽失了天下,也有其無可奈何之處。所謂蓋世英雄,到了窮途末路,也免不了英雄氣短。若項羽不自剄,而是渡江而去,歷史會不會又起一番波瀾?
木已成舟,事無可變。成王敗寇,任人評說。項羽雖然失敗了,終是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那一曲《霸王別姬》傳唱至今,依舊有很多人仰慕他的風采。劉邦雖擁江山萬里,也無法令人人都信服,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若不然,何以那些一起打江山的功臣最后都身首異處?
【飛鳥盡良弓藏散文】相關文章:
我有“良駒”散文11-14
舍盡的年華留下的悲痛散文11-19
飲盡一盞花香不再品茶散文11-04
古代詩人褚遂良05-15
義士趙良注釋翻譯03-24
堂良作文700字04-22
今日良宴會原文及賞析11-19
《義士趙良》注釋及翻譯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