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江南碗窯村散文
碗窯村,顧名思義是燒制碗的村子。在江南,有這么一個古村,這是一個坐落在浙江蒼南橋墩境內(nèi)一個山區(qū)里的村子,村子偎依山間,四處綠樹和翠竹緊環(huán),制作碗的舊窯仍在,它是抱著獨特而聞名。
村子內(nèi)有數(shù)百年留存的古民居,村里的古陶瓷生產(chǎn)的窯與窯址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村里靠近古窯遺址邊不遠的古廟、古戲臺亦在,古村被譽為江南“延伸百余年的制瓷歷史博物館!
初春,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山道進村,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總會讓人覺得有一種悠悠的古音樂在耳畔響著,這是古村的脈,連接著幢幢民居,腳下的石板已亮得像是在油里浸泡過的一樣,在陽光下閃爍著亮。
村里的景觀也許有點獨特,除了古色古香的古民居,還有建于清朝初年的吊腳樓。這些樓依山傍水而立,大都是二層樓,很有湘西一帶吊腳樓的民居特色,陽光明媚的日子,二層的小木樓像一個個仙女屹立著,它們搖響著歷史的風韻,錯落有致、形態(tài)各異地排列在山地四周,仿佛又像一條樸實珠鏈上點綴的飾物,古拙而又美麗。踩著腳下的石板路,我們在歲月的流逝中尋找昔日熱鬧非凡的風景。
頭頂?shù)膶娱埽廊槐珠_著遮蔽風雨的瓦頭。似一位位歲月的女神抬著頭,似在沉思,似在娓娓道來,講述著碗窯村的歷史變遷和風雨故事。古村落中有300多間明末清初樣式的古建筑,容貌還是原汁原味的浙南閩北特有的畬鄉(xiāng)風格。吊腳樓連接幢幢樓屋、平房都順坡拾級而筑,大都木質(zhì)結(jié)構(gòu),而且房子的檔次也比較高,這大概與當時這里的經(jīng)濟狀況與百姓的生活水準有關(guān)。
潺潺的溪水從山腰環(huán)繞著,流經(jīng)許多家院落。沒有溪流經(jīng)過的房子,屋前也安置了土制的竹筒流水,就像是給每戶人家送來了天然的“自來水”一樣。可以說,這是古村人們生態(tài)之居的典型。
稱它為碗窯村就是和碗搭界,這里產(chǎn)碗的歷史悠久。碗窯舊稱為蕉灘或蕉灘碗窯。相傳明末清初,福建連城縣有巫氏等先民為避戰(zhàn)亂,一路內(nèi)遷,至浙江省蒼南玉蒼山麓南坡蕉灘時,被當?shù)氐纳虾猛临|(zhì)資源等條件吸引,毅然定居下來,重操起原籍制碗的舊業(yè)———手工操作燒制陶瓷器皿,他們依山建造了碗窯,開始燒制青花陶瓷,很快獲得成功,一舉在南方聞名,享譽東南亞。
碗窯村落雖不大,但由于碗窯的發(fā)展而興盛,碗窯最興旺時有18窯之多,燒制時,山道四周的煙囪里飛煙滾滾,在山間升騰起一道道裊裊煙霧,像條條煙龍在綠色的山地上化開,升上天空,變成各種圖案,成為燒窯難得的一景。當然,那時燒的大多是木碳等,一年下來燃料驚人。由于燒窯有利可圖,小小村子竟吸引了40余姓前來聚居,人口最多時達4000余人。
碗窯人秉傳祖業(yè),默默地沉醉在這樣的山里,埋頭精制做碗。那時,村里除了三四家開小客棧的,其余的幾千號人口基本從事手工制陶。每年年頭,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云集,燒出的碗除了供應(yīng)江南和國內(nèi),還有許多遠銷東南亞等地,供不應(yīng)求。村里雖然有龍窯18條,但由于要貨的人又多,有的商人為了利益又屯足貨,甚至一住半年不走,可見生意之興隆。
碗窯村地處偏僻山區(qū),生活顯得簡單寂寞,但村里的文化底蘊卻十分濃厚。為了留住眾多的客人和手工藝人,讓他們空閑生活有情趣,村里特地興建了大戲臺。而且在半嶺和下窯各蓋一座。戲臺對面又蓋了三官殿,建筑工藝十分精良。三官殿里大大小小的藻井多達13個,每進入一個就會覺得這些門井形狀各異,無一類似。藻井層層描繪人物、詩詞、花草……還繪有十二部當時盛行的.古戲文。這里的戲班子演藝精湛一流,他們常常會串連一起,在演出中化真功夫,甚至還用上了真刀真槍。據(jù)介紹:當時演出戰(zhàn)爭戲時,這邊臺上演員激烈打拼,那邊臺觀眾直擦冷汗。最后忽聞一聲怒喝,會見長矛刺去,可以準確地刺下對方演員的耳環(huán),其演藝是多么精彩,真是險象環(huán)生。這樣的演戲,在碗窯村歷久不衰,成為村里的一道風景。
碗窯村的古屋檐是很有特色,它們的相挨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孩童放學回家時,如遇天上突來的大雨,只要貼著屋檐走,從村頭走到村尾,回到家身上不會沾上一點雨水;夏日太陽暴曬,檐下涼爽無比。古時,村里一到天黑時,碗窯村就點燈了,豆黃色的菜油燈輕輕地搖曳在每家的每扇窗口,望上去,層層疊疊,錯錯落落,像星星在眨眼睛,甚是美麗。
如今的碗窯村里的青年大多外出,進城的,打工的,村里只留下幾十位居民。隨著時間推移,那種歷史滄桑感已漸漸遠去,但是古代手工業(yè)和商品經(jīng)濟在山村萌芽時的遺跡還在,吸引了眾多愛好者和研究者前來考察觀光。雖然這里的粗碗不再,但濃濃的古風依然。村里有幾座空棄的小院落,院子里的野草高過膝蓋。也許這里的一切記憶已漸漸地成為逝去的歷史。
如今的碗窯村只剩下最后的一條龍窯,這窯比起當年的碗窯要現(xiàn)代化多了。村民們進進出出,只是斷斷續(xù)續(xù)地在燒著耐火磚,似乎是為了證實這里是古代的一個窯村,仿佛是似留著一道昔日繁忙的風景?粗@道風景,忽然想到清華大學教授陳志華先生說過的話:窯是這個村的靈魂,窯停了,碗窯也就失去靈魂。他由此提出的古村碗窯的傳承和發(fā)展問題,是很有價值的,特別是在旅游業(yè)發(fā)展的今天。
村里還保存著碗窯的作坊。走在小道上,會看到老農(nóng)民坐在古老的屋子里在為游客演繹古老的制碗手藝,四周圍滿了人,隨著老人巧手的揉捏,似在捏著古老的希冀。當然,你也可以動動手,試著做個碗,成功失敗都無關(guān)緊要,重要的是踐行一次制碗的快樂。
整個碗窯古村落外觀很美。從玉龍湖對岸望去,只見村伴窯,窯伴村,祠堂、廟宇、戲臺、客棧、古窯及古民居并存,是一個典型的小山城般的古村靚影。
在碗窯村游走,與靜謐相伴,與小路上的山花相伴,與紛飛的蝶群與土雞土鴨為伍,使常居住在城市中早已變得蕪雜的心靈,在這里會得到凈化與撫慰?纯赐敫G的古跡,就會被窯村的眾多歷史故事吸引而暢想無限。深深地呼吸山里的空氣,會覺得自己已經(jīng)成為山美、水美、藝術(shù)美的風景里的人……
【走進江南碗窯村散文】相關(guān)文章:
走在江南散文11-10
祈福江南散文11-03
故鄉(xiāng)江南散文04-30
雨墨江南散文11-08
夢思江南散文05-01
江南,杏花,煙雨散文欣賞11-18
江南相思雨隨感散文11-09
來到江南看茶林散文11-09
煙雨憶江南散文欣賞11-09
夢里水鄉(xiāng),煙雨江南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