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籬笆散文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我怎么也難忘記老家的籬笆。
在那些土里刨食的歲月里,村里人都過著單調(diào)而窮苦的日子,籬笆便是家與家的界限。而那些籬笆,大部分都是用樹枝和玉米秸稈做成的,土里埋一截,上面露一截,既省工又美觀,有的還用繩子絡一絡,顯得堅固耐用。只有那些條件稍好的人家,才筑起土坯墻,上面栽著仙人掌,綠瑩瑩地很打眼,壯觀得很呢!
記得我家的院子,被籬笆隔成幾個小塊,這塊是韭菜,那塊是菠菜,接著一塊是辣椒,甚至幾只小雞也有了自己的領地。母親別出心裁,在籬笆的周圍,種點菊花、芍藥什么的.,季節(jié)變換,花兒盛開,處處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尚‰u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乖巧,動不動就跳出自己的領地,到別的地方“大鬧天宮”,萬不得已,母親就采用畫地為牢的辦法,把它們的腿用繩子絆上,讓滑稽的小東西們“英雄無用武之地”。
村里的籬笆,最經(jīng)久耐用的,莫過于王老五家的籬笆,他是村里的泥瓦匠,籬笆就是他的金字招牌。他選材很講究,盡量不用玉米秸稈而是樹枝,很多樹枝都是他百里挑一的,高低、粗細、放置也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更和別人不同的是,樹枝埋在土里的那部分要經(jīng)過煙熏火燎,說是經(jīng)得起歲月。王老五的籬笆做好后,齊刷刷地像哨兵一般整齊,間隔大小、樹枝勻稱、拐彎處的造型,也處處給人美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老五特別注意善后工作,用繩子把樹枝絡兩遭,防止籬笆變形;有事無事的時候他還在籬笆周圍來回轉(zhuǎn)悠,該更換樹枝的更換樹枝,該培土的培土,真的是讓人津津樂道。一場風雨過后,村里的大多數(shù)籬笆,特別是那些玉米秸做成的,都紛紛腐爛、倒下,只有王老五家的籬笆,頂風傲雨,鶴立雞群,讓人嘆為觀止。
村東的“二癩子”,那是村里懶人的代名詞。他是個吃了這頓不想下頓的人,即使勉強造個籬笆,也是一塌糊涂;他隨便將一些玉米秸和樹枝圍著院子一周一丟,偶爾也埋一埋,一個簡單的籬笆算是做成了。仔細看看,高高矮矮、犬牙參差;間隔大大小小,鬧不清那兒是大門兒!偶有風吹草動,他家的籬笆就會七零八落,他也省事,干脆聽之任之,作為燒火的柴薪。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可以說看不到他家的籬笆。
現(xiàn)在回到鄉(xiāng)下,再也看不到過去的籬笆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堵堵磚墻。但無論怎樣,我的腦海里老是閃過老家的籬笆!
【老家的籬笆散文】相關文章:
回老家散文11-03
籬笆國王的故事11-10
史鐵生老家全文11-04
《籬笆那邊》高二語文教案03-09
籬笆那邊高一語文教案03-04
高一語文上冊《籬笆那邊》教案02-21
我的老家作文通用15篇03-31
農(nóng)村老家現(xiàn)代詩01-25
老家的年味敘事作文500字(通用32篇)03-20
卑微的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