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家子散文
當(dāng)一個人的時候,總會想起我的家鄉(xiāng),家是影響一個人一輩子的港灣,每一個人生命中留下很多珍貴的記憶,都是從家庭開始的。
——題記
我們這一家子人,先祖遠(yuǎn)在,今已無處覓,唯有子孫,更遠(yuǎn)卻還生。
從我婆和我爺有了第一個孩子那會開始算的話,到今年已經(jīng)整整八十年了。八十年后的今天,我們的家族已經(jīng)繁衍到了第四輩了,共計六十四個人了,當(dāng)然,這里面除了有直接血緣關(guān)系的,還包括女婿、孫女婿,媳婦、孫媳婦。
我婆我爺都是本本分分的農(nóng)民,一直生活在我們那個村子里,一生含辛茹苦,辛勤勞作,共養(yǎng)育了六個孩子,四個兒子,兩個女兒。他們中間最大的孩子當(dāng)然是我大伯,在世的話,今年都八十歲了,最小孩子的是我的父親,他也已經(jīng)67歲了。他們都出生在解放前后期,我婆的娘家在興平,她是舊社會逃難到我們村子后,就成了我婆。
我爺去世的時候,我大伯才上大學(xué)。所以,是我婆一個人拉扯六個孩子,讓他們長大成人,給他們?nèi)⑵奚樱谀莻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窮苦年代,我婆和幾個孩子是受了很多苦的,這苦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當(dāng)然,最苦的還是我婆,她帶著幾個孩子,為了家庭的生存和希望,也不知熬亮了多少夜晚,拉了多少鞋底,紡了多少穗子縫縫補補,修修糊糊,自己一個人默默的承受著家里的吃喝拉撒睡一切,艱辛地打點著時常沒有炊煙的日子,把一切苦難打碎了往肚里咽,偶爾,她也會坐在村口的土埝上大哭一場,釋懷,因為咽下的這種痛是那種讓人痛不欲生的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婆必須是一個厲害的人物,才能庇護她的孩子更好的成長。也確實如此,我婆在村里人眼里算是厲害的一個女人,也是村里是婦女主任,一個基層老黨員。但是,不管她是一個女人,還是一個主任,像她這樣一個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女人能養(yǎng)活六個孩子,她在我心里便是非常偉大的。
時光荏苒,在我婆的盼望中,她的幾個孩子都長大了,也都分家了,各自過著各自的日子。我婆便閑了下來,幾個孩子誰家忙的時候,她就去幫幫這家,幫幫那家,沒事的時候,總是和村里的幾個老太太在一起摸花花牌,我婆的人緣好,村子里的幾個隊她都去轉(zhuǎn),有時她也不回來吃飯。其中,村里有兩個孩子小時候是吃我婆奶長大的,也就把我婆叫干媽。我婆也經(jīng)常去他家,和他們的父母閑聊,閑聊著兒女的生活,閑聊著那些來來往往的日子。
我婆在世的時候,我家里還是四間廈子房帶一個外炕,我婆生前一直住在那個土炕上,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一座廈子房散發(fā)出豪邁悠揚的秦腔秦味,猶如一本歷經(jīng)風(fēng)殘的古書,慢慢被記憶的手指翻動,去尋找最為感動心扉的往事,也正如我婆一樣。我婆去世后以后,我每次回家,看著被煙火熏色黑黑的炕洞,似乎都能看見我婆炕洞前忙活著,在往炕洞里塞麥秸,濃煙從炕洞里冒出來,嗆得我婆眼淚直流,不一會濃煙就彌漫著整個院子。那個土炕在我婆去世幾年后,才被拆去,連那座炕房一起。西院墻在風(fēng)雨的侵蝕中泥皮脫落后,我才發(fā)現(xiàn)墻上有一道黑黑的痕跡鑲嵌在黃土墻上,那是土炕原來的煙囪,除此之外,這個院子里似乎尋找不到一點關(guān)于我婆生活過的痕跡了。
我初中畢業(yè)的時候,我婆已經(jīng)去世幾年了。有次,我去鄰村一個同學(xué)家,他媽問我家是哪里的,我說,崇德村的,他媽便一下子說出我婆的名字,問我認(rèn)識不?我說那是我婆,親婆。我同學(xué)他媽緊接著又說,你婆不容易,那個時候養(yǎng)活你大姊妹幾個,還經(jīng)常來我們村里開會,是個很能干的人。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一個素不相識的一個人對于我婆的評價。
我家就是我們家族的老屋里,也是我婆我爺一直生活的地方。在我們家鄉(xiāng),所謂的老屋里就是兄弟姐們分家前一起居住的地方,祖先的靈魂經(jīng);貧w的地方。那時候,我們一家子人在一起生活,大大小小,出出進進,一日三餐難免有所磕磕絆絆,吵吵鬧鬧。但是在那個窮苦的年代,他們或許為了一個蒸饃吵了一架,或者為了一個笸籃打破了頭,這些都是能理解的,因為那都是為了生存呀!一種扎根于深深的塵埃里的生存。那是關(guān)于活命的問題呀,勉強可以講得通。
我婆生于1919年,卒于1994年,享年76歲,葬于村北公墳。我們家里沒有用文字刻意形成的家規(guī),似乎都是老一輩身體力行耳濡目染著下一輩的。當(dāng)然,家里從父輩到現(xiàn)在總是都多多少少發(fā)生一些家長里短的事情,但是,大部分事情都是些雞毛蒜皮搬不上臺面的,但是,往往是這種家長里短兒的事情卻都成了親情關(guān)系的致命殺手,越是這種事情他們還越愛搬到臺面上去理論,當(dāng)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是各執(zhí)一詞,挑對自己有利的說,以點概面,以偏概全,置親情倫理與不顧,但最后都是兩敗俱傷,到最后又以言和結(jié)束。但是,在今天的晚輩身上,還是免不了有此類事情發(fā)生,人與人之間動不動就雞毛蒜皮的事就誰不理誰了,這實在不是個好習(xí)慣。
我婆我爺就像是一棵大樹,大伯就是這棵樹上最大的樹杈。在我婆三周年的時候,她幾個孩子在墳前立了碑子,修了碑樓。由于我爺去世的早,已經(jīng)找不到他墳堆的具體位置了,就把我爺?shù)撵`位放在了我婆的墓穴里,寓意他們合葬在了一起。但是,今天,隨著大伯、二伯的相繼離世,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一輩離一輩的距離遠(yuǎn)了。這又讓我想起了賈在《古爐》里一句話:“不知道他爺?shù)臓數(shù)拿,卻在為他爺?shù)臓攤髯诮哟。?/p>
我大伯大學(xué)畢業(yè)后,一直在電力行業(yè)工作,直到退休后定居在了西安。2016年清明的前一天,他走完了他人生的七十九個春秋,去了遙遠(yuǎn)的天國。他在世的時候,很喜歡給我講那些關(guān)于我們家族的話題,我也很喜歡聽,我從骨子里對家族往事就有一種了解的渴望,對熱愛寫作的我來講,那是最好的素材了。我是他難得的觀眾,他也就講的很徹底,從它記憶最遠(yuǎn)的地方開始,似乎要將那些陳谷子爛芝麻的家族一股腦的倒給我,他就輕松了,這或許就是一種傳承。但是,他從來不給我講家族里發(fā)生過一些負(fù)面的事情,或者一句帶過。因為,他是有文化的人,他知道作為長輩應(yīng)該給下一輩傳承一些什么,他也分的清啥該給我說,啥不該給我說,因為我是晚輩,家族里的有些事情是不應(yīng)該知道的。所以,在人的一生中,注定有很多事情是要深埋在一輩人的記憶里的,隨著他們的離去,這些事情將煙消云散。
二伯身材高大,性格耿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二伯腦子簡單,平時也不怎么愛說話,總是坐在門臺階上,卷上葉子煙,叼在口上蹲在墻根上曬太陽,有時和左鄰右舍積聚在一起,他也很少說話。由于爺爺?shù)脑缡,大伯在外求學(xué),三伯在外當(dāng)兵,父親那時候還小,二伯便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力,帶著妹妹與奶奶辛勤勞作在祖輩的黃土地上,沒有離開過我們的那個村子。后來,二伯成家,就搬到了村子?xùn)|頭新蓋的房子里,有了三個兒子,沒有女兒。那是二伯去世的前一年,我還看見二伯拉著架子車去賣早熟梨,那時候,他已經(jīng)疾病纏身了,身體走過來已經(jīng)沒有力氣了,搖搖晃晃的從巷道里走過。鄉(xiāng)親們看著他的背影嘆息的說:“你二伯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以前走過來是多么的風(fēng)風(fēng)火火!2013年春節(jié)剛過,二伯去告別了病痛的折磨,去了極樂世界。
三伯如今也是古稀之年了,他真的是“少小離家老大回”。他當(dāng)兵離家,后來一直在新疆工作,直到退休。我婆在世的時候,他是每四年回一次家,看望我婆。后來,我婆不在了,自己年齡也大了,他回來的次數(shù)也就更加的少了。記得二伯去世的時候,他也沒有回來,大伯病重期間,他卻回來了,陪伴了大伯一個多月,大伯卻撒手人寰。身邊一個親人接一個親人離開人世,在我三伯心中有著太多的遺憾。他說,我婆病重的時候,他沒有在我婆身邊盡孝,我婆去世的時候,他因為家里的事情也沒有回來送葬。2015年大年初一那天,他回來了,他的汽車穿著村子直接開到了我婆的墳前,他一邊朝我婆的墳頭撒他給我婆帶的小吃,一邊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地對著我婆的墳頭給我婆說話,紙錢灰飛,香燭裊裊,一縷縷輕煙在墳頭漫延開來。三伯在寒風(fēng)中更顯得神態(tài)耄耄,形單影只,他說的每句話讓人聽了都是那種揪心的.痛。
我大,也就是我爸,是我婆最小的兒子,他當(dāng)兵復(fù)原后先在鎮(zhèn)政府工作,后來也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就在我家的日子正值成上升趨勢的時候,我母親卻因病去世了,我母親是1994年陰歷正月初二去世的,和我婆是同一年去世的。我媽是在冬天去世的,我婆是夏天去世的,兩個親人的相繼離世,讓我感覺的冬天的嚴(yán)寒和夏天的炙熱是同樣的讓人痛不欲生。隨后的日子,我大一個人帶著我們姊妹三個過日子,既當(dāng)?shù)之?dāng)媽,那時候日子確實過得艱難呀。后來,我姐師范畢業(yè)成了一名教師。我學(xué)習(xí)比較差,但是幾經(jīng)周折,最后從技?嫉搅舜髮W(xué),也獲得了一份工作,總算我大的心血沒有白費。同時,在我們姊妹三個的成長的過程中,也得到了三個伯父,兩個姑媽的關(guān)照,我們真的是不勝感激。
說起我的兩個姑,他們都嫁到了距離我們村不遠(yuǎn)的村子里,大姑現(xiàn)在也是古稀之年了,兩個兒子都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一個女兒也嫁人了。二姑已經(jīng)是花甲之年。一兒一女,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了。兩個姑現(xiàn)在是子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雖然,沒有什么大富大貴,日子也都過的太平。
往事如風(fēng),一旋悠悠而過。日子如流水般的一去不返,留給人們太多的美好和遺憾。在漫長的日子里,身為農(nóng)民父輩們用苦日子給子孫換來好日子了。所以,農(nóng)民的后代總有一天不是農(nóng)民,也終有一天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們的后代的后代,也終有一天也會成為陌路,這是誰也左右不了的事情;蛟S,如果他們的記憶能再記久遠(yuǎn)一點,父輩的傳承能深遠(yuǎn)一點,那留在他們記憶里的祖先也僅僅只是一個名字而已。
一彎冷月,懸掛蒼穹;仡^看,身邊的有些人已不在了,有些事已發(fā)生了,有些已經(jīng)遠(yuǎn)去了,有些也已經(jīng)淡化了,這也是沿著生活的軌道在發(fā)展,至于那些被遺忘的,或者將要被遺忘的,都將在人們腦海的角落被埋葬。如今,我婆的兩個孩子也都已經(jīng)去世了。這讓我深刻的體會到,在歷史的長河里,人的生命不過百年,那可以說是一閃而過。父輩們?nèi)绱蟮匾话,默默地承載了一切,包容了一切,化育了一切。他們除了給我們血肉之軀外,最關(guān)鍵的是給予了我們血緣情緣,我們所有的情感都是這份血緣情緣在維系著。每一個人好好活著就是對每一個失去的生命最好的慰藉。
我們作為子孫后輩,更應(yīng)該在父輩的基礎(chǔ)上,更加的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多一點感情的交流,少一點物質(zhì)的私欲,擴大心胸,相互忍讓。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的心去完善一切,讓各自的家庭上下和睦。因為同根同宗同血緣的一家人,即使在相處的過程,或者是為了一句話,或者是為了一件事而造成了仇恨,那仇恨放在生命的長河中都是暫時的,因為當(dāng)你總會在生命盡頭的那一刻放下所發(fā)生的一切。因為家里的事情,無論大小,弄到最后還是得求和睦,只有和睦才能心安,只有心安才能無悔,只有無悔才能瞑目,一切只是時間的問題。
“門前老樹長新芽
院里枯木又開花
半生存了好多話
藏進了滿頭白發(fā)
記憶中的小腳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愛交給他
只為那一聲爸媽
時間都去哪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yǎng)女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了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鹽半輩子
轉(zhuǎn)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聽著王錚亮的這首《時間都去哪了》,內(nèi)心亂亂的有些感傷。
愿逝者如斯夫,生者請珍惜。
【我這一家子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這一季有多長散文12-14
我真想散文11-17
這一次我懂了記敘文05-08
這一次,我懂了說明文01-15
我不懂的是我散文11-11
我在等散文11-11
我不是英雄散文11-09
我的想念散文11-05
我依我戀散文11-04
我的她散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