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的草頭散文
每當看到鄉(xiāng)村田野嫩綠色的草頭,每當耳畔響起“嫩是嫩得來,香是香得來”的對草頭的贊美聲時,我記憶的閘門就會打開。
小時候,家住靠近長江口邊的一個村子里。由于鄉(xiāng)村各生產(chǎn)隊每年種植大量的草頭,被譽為草頭之鄉(xiāng)。說是草頭之鄉(xiāng)真是名不虛傳。每到鄉(xiāng)間草頭繁衍生長的時候,站在田野的路上眺望,就會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草頭地,就像鋪就的綠色地毯伸向遠處。俯身觀望,只見綠色的草頭在和風中輕輕搖曳,綠嫩得醉人。
草頭原名為苜蔌,古稱“盤歧頭”,別名黃花苜蓿、金花菜,相傳我國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從大宛國帶回西安。當時是作為喂馬的飼料而引進的,后來流傳至江南,經(jīng)江南的氣候和土質(zhì)的潤養(yǎng),成為江南人家餐桌上的一道野菜,在上海地區(qū)和江浙一些地方,人們都喚它為草頭。
我清楚地記得,故鄉(xiāng)的草頭是在每年的金秋時節(jié)播種的,那時為挖潛節(jié)約用地,草頭大多是被播種在棉花地里的,當八月底棉鈴開始成熟的時候,當棉花鈴開出潔白的棉朵時。這時,母親和鄉(xiāng)人就會手握鋤頭,在成片的棉花地里松土,把泥搗細后,就把圓形的扁扁的如小紐扣似的毛茸茸的草籽撒在地里;除了這種播種方法外,凡河灘頭有空地的地方,也通過直接松土后播種,經(jīng)過一至二次秋雨的淋灑,入土的草頭籽就會很快萌芽長出新葉,密密麻麻,水嫩嫩的特別嬌嫩。等到十月下旬,它們就會蓬蓬勃勃地長出茂密的葉子。草頭葉為羽狀,葉呈倒心圓形,每小葉小如指頂,綠色碧艷,光滑無毛,它的葉梗極短,炒或腌鮮嫩可口,在江浙一帶被視為美味佳肴。
到了入冬后,棉花枝干全被鄉(xiāng)人合力從地里拔掉了,留下的就是滿眼新綠的草頭。入冬后的草頭約有二三寸高了,經(jīng)過冬雨的洗禮和幾場霜降,農(nóng)田里的草頭開始從水嫩嫩變得翠綠般嫩色,草頭經(jīng)霜打之后是最好吃的,賣起來也最值錢。為了能賣個好價錢,生產(chǎn)隊就組織鄉(xiāng)人用小鐮刀把它們的葉割下來,運到市區(qū)的菜市場賣。城里人都喜歡買。因為經(jīng)霜的草頭經(jīng)油鍋一炒,吃起來又糯又香甜,是餐桌上的一道香噴噴的綠色菜肴,深受城里人喜歡。
草頭的生命力很強,無論在春光明媚的條件下,還是冰雪滿地的惡劣氣候下,它們總是頂風冒雪生長,無所畏懼。特別是草頭葉被割了幾次后,它們又會很快長出新葉來,再生能力特別強。那時民風純樸,盡管鄉(xiāng)人的生活條件還比較艱苦,面對農(nóng)田里到處是草頭,但誰也不會隨便去偷割生產(chǎn)隊的草頭吃。
草頭過了春節(jié)后就變得更加生機盎然起來,等到了清明節(jié)前后,隨著春雨的增多,草頭就又變得蓬蓬勃勃向上,莖葉密密麻麻地疊聳起來,這時的草頭割下依然柔軟好吃。到了清明節(jié)前后不久,成片的草頭地開始盛開金黃色的小花,這就是鄉(xiāng)間的草頭開花,黃色的花蕾從葉莖的縫隙中探出頭來,簇簇,一朵朵,在陽光下越發(fā)變得黃金,黃綠相融,遠眺似繁星落地,成為鄉(xiāng)野里一道別致的風景。
草頭是鄉(xiāng)間的一道長菜。等到清明節(jié)過后,草頭除了由集體割了繼續(xù)上市場賣外,生產(chǎn)隊還會按照每戶家庭人員的多少進行人均分配。這樣的日子從入冬到立夏有三到四次,特別是到了清明后,每個人最多可以分得15斤之多,鄉(xiāng)人們扛著沉甸甸的草頭回家,在草頭上各做自己最喜歡吃的文章,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那時,母親既是生產(chǎn)隊的勞動好手,又是家庭生活的一把手,我們常常品嘗由母親用草頭做成的各種菜肴和點心。
又后來,聽學校植物老師介紹,鄉(xiāng)間的草頭是一種很好的鄉(xiāng)土野地菜,內(nèi)含有大量的鐵元素、維生素B和維生素K,常吃一些是治療貧血的輔助健康食品,其中還可幫助治療惡性貧血,對止咳平喘和支氣管炎有一定療效;另外草頭中還含有的粗纖維,可以促進大腸蠕動,有助于大便及毒素的排泄,還可以預(yù)防大便秘結(jié)和腸癌……
我們把老師的話在鄉(xiāng)間普及開來,草頭的身價頓時倍增,有些不愛吃草頭的人家,也開始喜歡起來。在鄉(xiāng)間,母親和鄉(xiāng)人食用的草頭方法基本大同小異,但又有一些不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吃法:一是炒來吃。草頭經(jīng)旺火加工后變得脆嫩,爽口,這道菜取名“生煸草頭”,是上海灘的特色菜之一。我的母親和鄉(xiāng)村其他家庭主婦一樣,炒“生煸草頭”是她的拿手。炒時鐵鍋里放點油,待油溫升熱時,將草頭倒入,快速翻炒后便入鹽、糖、味精,跟著再澆一小勺濃香型白酒,熄火裝入瓷盆即可。當潔白的瓷盤中裝著綠瑩瑩的草頭端上桌面時,吃一口,頓覺清嫩爽口,還有一絲綿甜和酒香。后來上海灘及其他地方的“酒香草頭”,也是承襲了“生煸草頭”的炒制方法。草頭炒時炒速要快,如白酒沒有就用江南的黃酒。如果速度一慢,嫩草頭就會變成老草頭,吃起來味道就不一樣。那時食用油是憑票供應(yīng),所以家里很少用這種方法炒菜,大多是放進湯里煮了就吃,名稱是家庭草頭湯。但每年的清明祭日在招待親戚吃飯時,母親總是會炒出清香撲鼻的“生煸草頭”。
二是把草頭制作成金花菜。母親把洗凈和涼干的草頭加點鹽用手揉和把滲水擠干后,用木棍子把草頭撐進壇子里,撐得越結(jié)實越好。撐滿壇子后,在壇子口上包扎不透風的竹筍殼扎緊,再涂上嚴嚴實實的泥巴,讓壇子里不漏空氣。過了十天半月打開時,一股清香味直撲鼻子,從壇子里拿出來的草頭都變成了金黃色,所以這時的草頭也被喚作為“鹽金花菜”!胞}金花菜”吃起來稍帶點酸甜味,是吃粥和吃飯的上好的菜肴。記得小時候吃粥吃飯時,母親從壇子里夾出一筷子金花菜,然后放在小碗里,灑上幾滴麻油遞到桌子上,讓我們在酸甜的香味中感受無窮的舌尖上的美味。
三是把吃不完的草頭用來制作草頭干。母親把洗凈后的草頭放在鐵鍋燒開的水中燙一下,涼一會后用手把水擠干,然后放在竹篇里,在熾熱的太陽下曬干,就成為了草頭干。草頭干是農(nóng)家的一道長菜,放在壇子里密封保存好,可以吃到來年春天。吃時加點鹽麻油清蒸,或者用來煮紅燒肉等菜肴,是一道經(jīng)典的農(nóng)家名菜。
四是用草頭做糯米團子餡。母親把草頭洗干凈后用沸水焯一下,瀝去汁水,捏成拳頭般大小的碧綠菜團,用菜刀切細,加點精肉或雞肉之類的東西,可以做成糯米團子,做成的團子外面白乎乎的,里面的餡是青綠色的,成為看色美和常吃的食品。特別是在清明節(jié)前后,糯米團子和青團一樣還可以用來祭先人。
五是制作成草頭塌餅子。說來也巧,家鄉(xiāng)人大多喜歡在立夏那天制作這種餅子。這天早晨,母親會把洗凈的草頭在熱水中焯一下,然后撈出來用手擰干,加點鹽和少量的糖花、味精拌勻,再把糯米粉加入其中。做餅如果掌握不好和米粉的干濕和均衡,那么做出來的餅要么是硬的不好吃,要么是太軟了會粘在桌上,不成圓形,吃在嘴里會粘了舌頭。我的母親是做草頭塌餅的行家里手,經(jīng)過她用手一番按揉后,如果感到粘手太糯了,就加入一點一般大米粉,這樣就會軟硬搭配得當,直到柔軟均勻為至,再經(jīng)過母親的雙手反復(fù)合捏,很快就做成了一個個扁的圓形的`塌餅。
草頭塌餅可以是實心的,也可以在餅的中間放上一些豆沙餡,芝麻粉餡,或者肉漿餡,也可以在餅的表面撒上十幾粒白芝麻或黑芝麻。這樣入鍋煎出的餅,美味可口。所以每每看到母親在鍋里煎草頭塌餅時,聞著著誘人香味,我的口水也要流出了。出鍋的塌餅顏色變成墨綠色,表面經(jīng)菜油的煎后變得油光黃亮,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糯而不膩,真是一道很好的鄉(xiāng)間點心。母親常對我們說:“立夏吃了草頭餅,可洗腸防疰夏。”除了這,母親還會做上湯草頭、草頭炒蛋、草頭筍絲、草頭紅燒肉、草頭嵌油面筋、草頭排骨湯、草頭菜飯等。
立夏這天,村宅上的伙伴們還都會拿出自家做的草頭塌餅一起分享和品味,還喜歡到草頭地里做游戲,大家在柔軟的草頭地舉行一對一的摔跤比賽、列隊騎馬沖鋒比賽、埋伏捉賊等游戲,玩得渾身是汗;女孩子們呢,也喜歡在草頭地上舉行打滾比賽,看誰滾得遠。直到大家玩得精疲力盡了才走回家去。因為這時的草頭地馬上就要收割插秧,生產(chǎn)隊里不會有人說話,更多的是看我們怎樣比賽。
立夏過后,草頭變老不能食用了,但它們依然是綠色之寶,它們經(jīng)分割后大多被用來當作綠肥或喂牲口所用。用飼料機打碎的草頭拌上米糠,是喂豬的特別飼料。除此之外,草頭還是牛和羊的好飼料,吃后特別能長膘。
過去的農(nóng)村化肥供應(yīng)少,農(nóng)作物需要的肥料全靠有機肥或有腐殖質(zhì)的河塘泥。立夏時節(jié)又是農(nóng)村單季水稻的插秧時節(jié)。到了這個插秧季節(jié)。村民們除了留一些草頭地育種外,把其余的草頭連同莖葉用牛或拖拉機拉著犁刀翻耕,把草頭的莖葉全埋在泥土下,灌上水攤平泥土后,鄉(xiāng)人們就開始插秧。綠肥被埋在土下很快腐爛了變成肥源,水稻通過吸收后又很快發(fā)力,不僅長得長得青秀不易倒伏,而且長得稻穗顆粒飽滿。
有的草頭地很茂盛,翻在泥下太多了也不好。所以鄉(xiāng)人又會在草頭地靠河的地方挖一個大坑,把草頭連根帶葉扔進坑里,然后找來罱泥船,把罱的河泥用木勺子澆到大坑里,通過放一層草頭莖葉,蓋上一層河泥,讓它掩埋在泥漿中自然腐爛變成有機肥料。到了來年春耕播種時,再把這種草河泥擔進筐里分撒在地里。這種種植方法一直被傳承到七十年代末。
如今的鄉(xiāng)間草頭,種植方式有了新的變化。種植面積的多少是根據(jù)城市供應(yīng)量和需求作安排,有的地方采取大棚培育,使得草頭一年四季都有供應(yīng);有的地方由鄉(xiāng)間成立的生產(chǎn)合作社統(tǒng)一安排收購銷售。這一道幽雅的鄉(xiāng)村味道,以絕對的綠色、絕對的美味倍受四方顧客的歡迎。成為減肥和大健康的一道綠色菜肴,成為一些賓館和百姓餐桌上所需求的綠色食品之一。
今年三月春暖花開時節(jié),我回到故鄉(xiāng)。這天午間,親友將經(jīng)旺火油煸的色澤碧綠飄逸清香的草頭端上了餐桌,白色瓷盆裝著的綠色草頭,多像是一份特意布局的藝術(shù)品。隨著一股清香撲鼻的美味呈現(xiàn)眼前,醉了我的心肺,我的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小時候鄉(xiāng)間田野里的綠油油的一望無際的草頭,看到了母親在世時為我們做的好吃的草頭菜和草頭塌餅,不禁燃起了我對故鄉(xiāng)的無限情愫。
可不是嗎?無論走過了多少歲月,記憶依然留戀著當初的味道,草頭連接故鄉(xiāng)的情懷,我心中的執(zhí)愛依舊……
【故鄉(xiāng)的草頭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故鄉(xiāng)江南散文04-30
陌生的故鄉(xiāng)散文欣賞11-13
《紅色羊齒草的故鄉(xiāng)》讀后感09-23
故鄉(xiāng)的老瓜瓢散文12-15
故鄉(xiāng),蕭條是你的含義散文12-01
四葉草之緣散文05-01
描寫草的好詞03-07
關(guān)于草的謎語04-19
十二頭豬的勵志故事01-02
草的歇后語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