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哭散文
莊公襲莒,杞梁殖戰(zhàn)而死。莊公還,遇其妻于路,使使者吊之。妻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殖死于罪,賤妾有先人之弊廬,妾不得與郊吊也。
公乃吊諸其室,成禮而去。妻嘆曰: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外無所依,內(nèi)無所倚,將何以立?吾節(jié)豈能更生哉!于是,援琴而鼓之。哀感動天,城為之墮。曲終,自投淄水而死。
后人傷之,故有“杞梁妻歌”。
這個故事,錄自明·蔣克謙編輯的《琴書大全》。因為,“杞梁妻歌”曾是明朝以前的古琴曲。
杞梁,名殖,一作植。春秋時齊國大夫。齊莊公四年(公元前五五○年),齊襲莒,杞梁與華周率兵抵莒郊,被俘而死。杞梁妻孟姜迎喪于郊,與齊莊公相遇。齊莊公派使者在郊野給杞梁吊喪,孟姜認(rèn)為違禮。齊莊公只好親自至孟姜家按照禮數(shù)給杞梁吊喪。等齊莊公走后,孟姜彈琴哭夫,竟感動了天,天動地搖,使齊國都城崩墮。孟姜一曲彈畢,投水自盡。
這就是孟姜女哭夫崩城的故事原型。后來,被改編成:范喜良被秦始皇抓去造長城而死,孟姜女千里而來尋夫,見丈夫已死,撫尸大哭,哭倒長城。
孟姜,姓姜名孟。姜是齊國大姓,孟是老大。孟姜是姜家長女?薹虮莱堑墓适略屠,孟姜知書識樂,恪守禮教,一派名門之女的作風(fēng)。因為生活忽然失去了依靠,怕名節(jié)不保,故而絕望,投水自盡。那時,她很年青,還未生兒育女,出身于望族,嫁給了做高官的杞梁。本來,生活得很美滿幸福。卻齊國襲莒,杞梁率兵為先鋒,竟被俘而死,這顯然死得不光彩。齊莊公還兵回國途中,碰上孟姜來迎喪,敷衍了事的應(yīng)付一下,齊莊公派了使者于郊野就地吊喪。孟姜強忍悲痛,為丈夫討公道,讓齊莊公到她家吊喪,因為,在郊野舉喪是不合禮數(shù)之事,是對死者的侮辱,死者是有身份的官員,不是無家的流浪漢。齊莊公拿孟姜的知書達禮沒辦法,只好無可奈何地將死者應(yīng)得的聲譽和禮數(shù)還給死者。杞梁雖是被俘而死,說起來不好聽,但畢竟也算得上是為國捐軀。
其實,真正不光彩的是齊莊公。當(dāng)時,齊是大國,莒是齊旁邊的小國。齊莊公為了擴張版圖,挑起戰(zhàn)爭,竟進行偷襲。偏偏莒國有準(zhǔn)備,白白折了杞梁。杞梁作為齊國大夫,不得不聽命于齊國君主,而成了不光彩的犧牲品。對于這,孟姜應(yīng)該有所明了,故而,為丈夫抱冤。故而這份為冤而哀的悲痛能夠感動上蒼。
從表面上看,孟姜因夫死而自盡,是個感情至上的癡心女。其實不然。她為夫迎喪時,落落大方地與齊莊公論禮,顯然,很理智。她彈琴歌哭,訴說她的絕望是因為無父無子而失夫,太沒倚靠了。假如她認(rèn)為好死不如賴活,憑著她是大夫之妻,不可能沒有物質(zhì)條件過完一生。因為她很明禮,懂得名節(jié)的重要,她要保住良好的名節(jié),寧愿燦然而死,不愿賴活。她乃是禮教名節(jié)的犧牲品!
人的死亡,共可分為三類:自然而亡,為欲望而死,守名節(jié)而死。自然而亡,完成了一個生存。為欲望而死,被人類動物性的快樂原則吞吃。守名節(jié)而死,成就于情操、完成于道德。相比之下,守名節(jié)而死是最高尚的。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因天長地久而生生不息。如何達到永恒,才是人類保持世界最大也是最終極的指標(biāo)。人類在地球上睜開眼睛,展開審視和觀察,發(fā)現(xiàn)了宇宙(世界之上的無時無盡無邊無際),開始盡量為使這個世界與宇宙同體而努力,追求永遠。動物性的唯快樂為是,獰厲,殘忍,不擇手段,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弱肉強食,人吃人。因此,人們成立倫理道德維持平和以期永遠。
地球是圓的,是圓通的。地球上任何東西的建立,都會象是筑起一堵墻,擋住那面,守住這面,可以避風(fēng)而有安全保障,但造成了礙滯和制約。任何一種本體論的出現(xiàn),都會產(chǎn)生價值論和悖論。道德倫理的本體產(chǎn)生后,隨之而出現(xiàn)的價值論與悖論在道德作用中矛盾。在道德規(guī)范中,人們受到保護,也受到迫害。任何一種文明,都猶如一個祭壇,會有犧牲品被擺上去。
本來,孟姜可以繼續(xù)活下去。她還年青,夭折掉生命,多多少少有些不應(yīng)該。生命的`生死,以符合自然為圓滿。生存是可以自由的。卻孟姜為了名節(jié),終止了生命,這當(dāng)然是個莫大的悲劇,也是一個莫大的無可奈何的嘆息。假如人類不建立道德標(biāo)準(zhǔn),這個世界沒有禮教名節(jié),也沒有和平法則,人們無法保持生存的安全,也根本無法追求永遠。道德標(biāo)準(zhǔn)成立之后,有了禮教名節(jié),卻生命的自由存在受到了約束甚至受到扼殺!
因為世界太大,人們無法在生存形式上與世界大同,只能是徘徊在各自的地區(qū)之中。于是,人情民俗與地理的各有差別使人們分疆分域。部落聚居之后,出現(xiàn)了國家。個體生命的無法絕對獨立,需要依賴組織或集體,國家機制于是成為個人的保護傘。個人意志必須服從集體意志,必須服從國家利益。杞梁為國家利益而死,盡管不正義,作為齊國的大臣,他只好這樣。孟姜無法為丈夫之冤申張,只能付之于悲傷。道德、法律、國家利益對個人的籠罩,產(chǎn)生了這個悲劇。
個人意志的獨立,才能達到絕對自由的存在狀態(tài)。這要實現(xiàn)的話,所有約束個性的東西都得打破!拌搅浩薷琛备木帪椤懊辖揲L城”,孟姜女成了愛情和個性自由的化身,為了掙脫禮教和國家利益(這里面含有階級仇恨的成份)而哭倒了長城。
“杞梁妻歌”的哭,因為悲劇!懊辖揲L城”的哭,為了反抗。這是二種不同的哭。卻也是程度相等的千古絕唱式的千古一哭。道德禮教和國家利益的成立或推翻,并非個人意志的力量之所能達。但個人思想和精神,因安全保障和個性自由的雙重需要,而于其中掙扎。這二種不同的哭,所哭出的乃是這個掙扎的聲音。
【千古一哭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卓絕千古的成語解釋01-12
詩人屈原的千古名句11-24
詩人蘇軾的千古名句08-14
千古之謎金字塔的故事11-16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武陵春·春晚》03-26
岳飛的千古絕唱-《滿江紅·寫懷》04-05
世界古代上下五千年《千古之謎金字塔》05-31
行者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