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草庵行散文
草庵坐落在晉江萬峰山蘇內(nèi)村,為什么叫“草庵”?因為最初是用茅草蓋的,故此得名。宋代朱熹在《宿休庵用德功間韻贈陳道人》里寫到:“暮入千峰里,寒棲一草菴。”而今看到的草庵早已是具有閩南特色的建筑風(fēng)格了——石頭與紅磚、白瓦等構(gòu)建而成的單檐歇山式建筑。遠望草庵,倒像是坐落在山中的一戶人家。正所謂“白云深處有人家”。
來到草庵,有種遠離世俗的清幽感。山里的鳥叫聲清脆可人;周圍種滿奇花異草,花香四溢,清香醉人;綠樹環(huán)抱,青翠動人!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边@句詩句用在這里可能不大合適,卻很能說明身處此地,那種悠然自得的心境。這里可能是修心養(yǎng)性的最好地方,我覺得。
走進草庵寺,最讓人興奮的莫過于欣賞摩尼光佛了。這是一尊大約一米五左右的石頭雕像,工藝還不錯,形象生動逼真。頭部有點特別,呈現(xiàn)輝綠巖(青斗石)顏色,散發(fā)披肩,端坐蓮壇,面容圓潤,眉毛隆起,顯得安詳自如;身穿寬袖僧衣,胸襟打結(jié)帶,無扣,結(jié)帶用圓飾套束蝴蝶形,神態(tài)莊嚴慈善,衣褶簡樸流暢。臉、身、手三部分則巧妙地利用巖石不同的自然色調(diào)構(gòu)設(shè),風(fēng)格迥異,背雕毫光四射紋飾。見過的佛像不少,但這尊最屬特別。
這讓人在欣賞之余,又不得不浮想聯(lián)翩。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光佛?這光佛來自何處?為什么目前又僅存這么一尊光佛?這些問題對于每個到草庵游玩的`游客來講,都是極感興趣的話題,也是每個對泉州宗教文化感興趣的游客值得去探究的問題。
草庵的香火并不旺,來這里膜拜的香客并不多。也許是人們不知道這摩尼光佛該“姓”什么?人們知道得更多的,也許就是1987年瑞典隆德大學(xué)召開首屆國際摩尼教學(xué)術(shù)討論會,草庵摩尼佛造像作為討論會的紀念性吉祥物。這讓人感覺,草庵就像一位才華橫溢的高人,隱居在此山中。雖然,平時并沒有門庭若市的高貴,但卻能聲名遠播,傲立于群寺中。
山中歲月容易過,人間繁華數(shù)百年。草庵已經(jīng)歷過幾百年的滄桑了,但依然保持那種脫俗不染、清凈自然的姿態(tài),屹立于這名不經(jīng)傳的小山峰中。草庵給人的印象是實而不華,也正因為這樣的獨特,才讓人覺得她更加的尊貴。此次的草庵行,讓我受益匪淺。
【悠悠草庵行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悠悠帝都,慢慢情懷,記西安三日行散文05-01
悠悠咸菜根短文散文11-12
悠悠古泊情散文05-01
浮萍半載,前塵悠悠的散文05-01
悠悠千載,誰堪忙碌間散文11-04
豫北名山云臺行散文11-19
清幽歲月,淺淺行的散文05-02
淺語悠行淡愛散文05-03
散文漸行漸遠的村莊04-30
陳草庵《山坡羊嘆世》閱讀答案附賞析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