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散文
二十一世紀(jì),中國走向了世界,在國際思潮和文化的沖浪下,國人既自傲又自卑,自傲是因為國人自恃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文明,自卑是因為與西方文化相比之下,五千年沉積下來的文明缺少一種對心靈深處的沖擊力和震撼力,西方文化的穿透力正在以居高臨下的勢態(tài)影響著我們年少的下一代。站在世紀(jì)的交點,國人放不下自己古老的血統(tǒng)文化的同時,卻迫切地期盼文藝復(fù)興的春天。
在如此矛盾和尷尬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找到走向世界突破口,找到突破口唯有從根源上入手。儒釋道精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源,基督精神是西方文化的本源,兩種精神放在一起比較得出的結(jié)論:儒釋道精神是“圣人之言”,是對“道”的詮釋;基督精神是上帝“道成肉身”,是對“道”的活出。一個是圣人的說,一個是上帝的做,把道說出來和把道活出來有截然不同的功效,說不等于做,而做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正如“大音無聲”!妒ソ(jīng)》的舊約部分也是圣人之言,上帝借著先知曉喻世人,舊約的猶太人抱著圣人的教條主義,發(fā)展的最終結(jié)果是越來越多的法里賽人洗凈杯盤的外面,里面達到了腐朽的極致。二千年前,耶穌基督的降世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以道成肉身完全活出上帝之道,以血淋淋的十字架,走進世人的心靈,又以復(fù)活的真實帶給世人無限的期盼。
因此,中西文化定位基礎(chǔ)的不同決定了中西方文化對心靈震撼的大。阂粋是與神同在的逍遙,一個是效法基督的拯救。中西方文化的定位基礎(chǔ)的不同決定了中西方美學(xué)的走向:一個是超凡脫俗的飄逸和灑脫,一個是把愛帶進人間的.死亡。所以,中國文化美的極致是出神入化的玄妙,西方文化美的極致是愛是進入死之門、死是抵達愛之門,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超越了生,西方文化的最高境界超越了生死兩極。
正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希臘文化、羅馬文化、歐洲文化等等的西方文化,在基督精神滲入之前,不過是民族地域文化而已,從根本上來說都是道的言說,比方希臘以諸神(人想象的神)為主的文化,其中普羅米修斯雖然殉難,他所活出的只是神性的“勇敢、堅強、博愛、無私”,但不是耶穌完全的“道成肉身”,充其量普羅米修斯是個神話英雄人物,而基督的上帝讓自己的獨生子道成肉身慘死在十字架上,是歷史真實的呈現(xiàn),上帝用耶穌的寶血洗刷人類的歷史之罪,把永恒導(dǎo)入了人類歷史,具有普世的價值之光。所以,上帝不僅僅是希臘的上帝,不僅僅是羅馬的上帝,不僅僅是西方人的上帝,上帝是超越諸神的上帝,上帝是普世的上帝,上帝是所有人類的上帝。
也許國人會說西方的文化之所以具有我們無法企及的穿透力,是因為西方人苦難深重的歷史疊加而至,從而形成了世界強大的、不可摧毀的精神和意志,這不是問題的本質(zhì)所在,而是西方文化所依賴的精神背景不同。中國的五千年歷史寫就了血淚斑斑、千瘡百孔的華夏民族,患難是外在的,也是現(xiàn)實存在的,痛苦是內(nèi)在心靈的感受,也是對外在患難的抵御,沒有一種超越人性、超越生死之上精神的注入,人的心靈永遠是軟弱無力的,只能被外在隨時隨在的患難摧毀,所以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精神無疑是人類唯一的最高的選擇。
今天,我們走向世界,腳步邁進了世界的大門,心還是飄游無定,一片茫然,無所適從。貫通中西的學(xué)者劉小楓說“中國從來沒有過文藝復(fù)興,也從來沒有過啟蒙運動,不僅沒有過雅典,也沒有過耶路撒冷”,他還說“西方文學(xué)家那種源于雅典和耶路撒冷—希臘精神和基督精神的審視個人命運和世界苦難的景觀,中國文學(xué)家畢竟至今尚未據(jù)為已有”,他一語道了中國文化的癥結(jié)。其實,走向世界就是走向上帝,而不是移植和嫁接西方文化,而是用基督的普世精神來激活和催生華夏五千年的文化和文明,我敢斷言:在耶穌基督降世以前,沒有哪一個國家,也沒有哪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可以與華夏文化相比,在此之前,中國的文化和文明一直是世界注目的璀璨奪目的東方之珠。只能說希臘、羅馬等西方國家近水樓臺先得月,把基督精神注入民族地域文化,捷足先登步入了世界。
一個民族的發(fā)展,就是精神的發(fā)展,一個國家的繁榮,就是精神的繁榮。十八世紀(jì)末至十九世紀(jì),德國文學(xué)走向了世界,十九世紀(jì)末至二十世紀(jì),俄羅斯文學(xué)走向了世界,中國何時才能把上帝“道成肉身”的基督精神完全據(jù)為已有?何時才能把打上華夏鉻印,注入上帝新鮮血液的中國文學(xué)帶出神洲之地,走向世界?作為炎黃了孫,我們期盼著,同時深入歷史痛苦的骨髓中去,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上審視個體存在的困境,仰望獨一無二的上帝,為走向世界奠定基礎(chǔ)。
【走向世界散文】相關(guān)文章:
讀《走向世界的中國》有感:飛躍的中國10-16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
山杏散文11-18
初戀散文11-18
水巷散文11-17
陽臺散文11-17
閑言碎語散文11-16
想你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