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兩億年前的輝煌散文
小強是個特殊的孩子,他觀察事物的方式每每與眾不同。那天他在網上觀看Q版《侏羅紀公園》的時候突然問道:“爸,那時候的樹怎么都像一把把雨傘,跟現(xiàn)在的都不一樣?”頓時把他那位號稱博學多才的老爸問得個張口結舌。
小強觀察得真是太到位了!在兩億前那個恐龍主宰著地球的時代,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便是這種被小強稱之為樹的桫欏。其實桫欏是一種蕨類植物,是靠孢子繁殖的,與我們現(xiàn)今傳統(tǒng)概念中的通過帶有果皮的種子來繁殖的樹,的確是有些區(qū)別的。但是桫欏又不同于在墻角或山野里頑強生長的鳳尾草、狼箕頭一類的蕨草,桫欏不僅長得高大,而且枝干呈木質化,是一種完完全全的樹了。因此,桫欏的別名叫做樹蕨,也就順理成章了。
既然已經切入主題說到桫欏這個名字了,那我看還是有必要先把這兩個字念念準,不然貌似專家地談論了大半天,最后卻是念的個錯別字,那不要被人笑掉大牙才怪。首先,這欏字我看大家是斷不會讀錯的,因為再弱智的人都會知道拿半邊字來瞎蒙的妙處。但是你如果繼續(xù)耍弄這點小聰明,把那桫字也當成沙來念,那就很可能會不幸落入真正的弱智行列了。當然,這個字也不能讀成妙,有些自以為有點墨水的人,不僅把桫欏讀成了妙羅,甚至還寫成了杪欏,這實在是有點不妙了,那可是將良善百姓引入歧途的大謬誤。所以,還是老老實實查字典吧,你就會很容易地知道,這個字應該讀做suo,平音。
言歸正傳說說桫欏的形態(tài)吧。其實,小強已經非常形象地為我們做了概括:像一把雨傘。在遠古時代,桫欏是一種龐然大物,2米粗的樹干高度可達三五十米,而且都是筆直的,大型的羽狀復葉都簇生在樹頂,一片葉子就可達2米多長,強悍吧?
叫人難以想象的是,這么龐大的樹木,卻是依靠極其細微的孢子進行繁殖的。這就是蕨類植物的特性了。在桫欏的葉片背面,長有很多孢子囊群,可以萌發(fā)數(shù)百甚至數(shù)千個孢子,這些孢子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生長,很大部分因為溫濕度的變化而死亡,剩余的還必須依靠充足的水分才能形成為配子體胚胎,繁殖成新的植株。因此只有在陰涼潮濕的溪流邊、溝谷中,才可能有大片桫欏生長。
而現(xiàn)如今,地球上的絕大部分桫欏早已在第四代冰川時期嗚呼哀哉了,只有中國、新西蘭、尼泊爾和印度的一些地方,還幸存有小片的自然桫欏林。比如我國的貴州赤水、四川鄰水、云南墨江等,你看桫欏多會找地方吧,都是些有水的地兒。南太平洋上的島國新西蘭,可算是現(xiàn)今桫欏最大的樂土了,人家不僅自然條件優(yōu)越,而且保護意識特強,都把桫欏尊為了國樹。但在全世界,這么幸運的桫欏還只是占了極小的一部分。
桫欏可憐哪。遙想兩億年前,與恐龍一起統(tǒng)治著地球,成為那個時代的一大標志,那是何等的輝煌呀!可地質變遷和氣候變化的雙重打擊,驟然令它幾乎遭受了滅頂之災。好不容易茍延殘喘到人類文明時代,卻又要遭受這種文明動物的'不斷蹂躪。怪只怪老天爺呀,為何要讓你長得有如龍骨蛇木般的挺拔?為何要讓你的莖干滿含美味的淀粉?為何要讓你的干髓具有祛風強骨、清熱解毒的功效?既然你桫欏渾身都是寶,遭大肆砍伐也就不能怨天尤人了。用你的莖干栽種熱帶蘭花,或者加工成木板木柱,或者提取淀粉供人食用,或者治療跌打損傷,那是讓你生得偉大、死得光榮呢!
當然,也有一部分桫欏,僥幸被保全了下來,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像豬狗雞鴨那樣,犧牲自己的天性,畏畏縮縮地佝僂起原本高大的身軀,極盡諂媚地舒展自己美麗的葉羽,弄得像孔雀開屏似地美不勝收,讓自己從野性十足的樹蕨變成一種高不過1-3米、婀娜多姿的觀賞植物,以求得獵美成性的人類的庇護。
那些喜歡用曾經的榮光當作炫耀資本的人們啊,在桫欏面前應該自慚形穢了吧?人家這么古老顯赫的前輩,都能夠正確面對現(xiàn)實,為了生存,為了延續(xù),甘愿默默忍受著屈辱,那才叫一個拿得起放得下呢!
【遙想兩億年前的輝煌散文】相關文章:
遙想蘇子當年散文11-19
20年前,N年之后散文05-01
輝煌的同義詞01-30
金碧輝煌的近義詞解釋01-15
燈燭輝煌的成語解釋01-11
燈火輝煌的同義詞12-15
輝煌的背后作文800字04-06
《十六年前的回憶》練習題03-06
輝煌同義詞是什么02-16
輝煌共和國600字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