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人家散文
日前,參加上饒登山協(xié)會組織的登靈山天梯峰活動。去之前在網(wǎng)上知道,每次登天梯峰都是老邱帶路的。
早晨,車經(jīng)清水、左溪到了靈山腳下。下車后,我們順著一條羊腸小道,攀爬了一個多小時,來到了家住靈山半山腰的老邱家。我本想見見老邱是個怎樣的人,但是由于登山人多,大家平時難得見面,于是想趁在老邱家休整的機(jī)會相互問候問候。等出發(fā)時,我才聽說老邱已帶領(lǐng)一彪人馬先頭開路去了,連老邱家是什么樣子都沒看清,我也就跟著大隊人馬繼續(xù)登山了。
登山的路其實根本稱不上為路,只是順著一條山溝、踩著石頭往上攀爬。雖然攀爬過程十分艱難,也十分危險,但我一路上還是想著老邱的事。
網(wǎng)友們很敬重老邱。老邱不但為登山的人帶路,老邱的家還是登山者的大本營。路上我問了好幾個人,老邱家所在的地方叫什么地名,竟沒一個說得出來。
這時,我發(fā)現(xiàn)我已掉隊了。不過我還在想,在網(wǎng)上看照片,老邱大約是不到六十歲,人精瘦的,看起來卻精神矍鑠。山里人啊,體力肯定是強(qiáng)壯的。怎么會就他一家人住這半山腰呢?
想著想著,我已攀爬到大家叫它大石頭的地方了。一看表,從老邱家上來已兩小時。這時我已沒心思再往上攀了,老邱怎么就能走出這么一條不是路的路來了呢?從他家到天梯峰頂,最快也得三個多小時,上下得六七個小時。他一個忙著務(wù)農(nóng)的山里人有這閑空來探路嗎?
這時我發(fā)現(xiàn)我后面還有一個人,他在等他后面的三個同行者。正好我也不想往上爬,就獨自下山去迎那三個后行者了。
老邱也是的,這么大年紀(jì)了,還每次都來帶人爬山。大概家里也窮,想掙幾個帶路錢吧。下山近半小時,迎到了落伍者。我告訴他們,往上爬時間已晚了,只有回頭下去。
從網(wǎng)上知道,有的登山者沒人帶路,或者途中掉隊,或者想走近路而不跟著隊伍,結(jié)果被困山中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這時老邱又要參與尋找營救。我想這老邱要是搬到山下村莊里去住,不就省去許多麻煩了嗎?
中午了,肚子也餓了,離老邱家還有一個多小時的路。于是我把帶的方便面和熱水拿出來泡著吃。邊吃我又邊想,老邱每次帶路中午飯怎么吃,也許是等下山回家吃吧。唉,老邱也太辛苦了。
吃完方便面以后,又走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到了我們所謂的大本營——老邱家了。
在房外的山坡上,一個老婦人和一個年輕小伙子正對著靈山天梯峰打電話。我走過去時,那老婦人已離開山坡進(jìn)屋了。我與那小伙子閑聊了幾句,知道那老婦人就是老邱的老伴,這小伙子是老邱的女婿。我問他這里是歸屬哪個地界,小伙子說,這里是茗洋鄉(xiāng)徐家村管轄的。小伙子還說,現(xiàn)在就他岳父一家住這里了,下山到清水鄉(xiāng)的左溪村,或到茗洋鄉(xiāng)的徐家村都是十幾里山路,很不方便。兩個老人都老了,還要為爬山的人帶路、燒飯,他們做子女的'都非常掛心,又不可能時刻來照看二老,他說他住在徐家村,馬上就要趕回家做事。叫二老下山住二老又不愿意,真讓人擔(dān)心。說完他就趕快下山回家了。
老邱家的房子偏南向,按上饒人的話說就是一個三架屋。所謂三架屋就是進(jìn)門一個廳下,兩邊各一廂房。廳下進(jìn)去是廚房,廚房兩邊一般叫趴間。而老邱家的屋除了正三架外,靠西頭又加了一則。所謂則,就是間。上饒的房子則都是成單數(shù)建的,或三則,或五則,或七則。也有叫三則四屏,或叫四屏的。
我注意到,老邱家房子的墻還是土舂的。上饒人講的土舂墻,就是北方人說的干打壘。老邱家的土舂墻保護(hù)得很好,基本上沒大的破損。
進(jìn)門來到廳下,對著正門的是上饒人稱之為上橫頭的香祭桌,上面供放著先人的遺像。西邊放著一個碩大的舊式禾桶,里面盛放著稻谷和苞黍;禾桶旁疊放著幾個用來盛稻谷的谷桶。廳下的東邊放著兩張桌子,一張是上了漆的、古色古香的八仙桌;一張是沒上漆的、普通農(nóng)家用的所謂四仙桌。
跨進(jìn)廚房,老邱的老伴正在灶前忙碌?茨锹槔膭幼,就像一個五十來歲的堂客在做家務(wù)。聽見有人進(jìn)來,她回過頭來熱情地招呼我坐。我道聲謝謝之后說,你好忙啊。她說是啊,爬山的人下來要吃飯的。我說大家都帶了午餐的干糧。她說廣豐的沒帶干糧。我說怎么就你一家住這里。這下她的話匣子打開了,開始述說起來。
原來這里以前住著老邱兄弟兩家,后來那家搬走了。老邱家本來也要搬走,子女也提過多次,老邱兩夫妻舍不得離開住慣了的故居。更主要的是舍不得離開對靈山的依賴。
說著話,她忽然問我,你這么大年紀(jì)還來爬山啊。我說是的,主要是散散心。她說老了是要動動,我家老邱六十九歲了,還要做事。不過也累,常要泡點糖茶水喝。
聽到這里,一絲莫名的辛酸涌上我的心頭。是窮,還是上饒人說的瞎省。
這時,我開始打量起整個廚房了。老邱老伴忙碌的地方,是一個現(xiàn)已難見到的雙灶膛的柴灶,旁邊是一個水桶;對著廚房正后門的是一個木制的大谷倉、一個漆花菜廚,靠西頭堆放著一些雜物。
前屋兩個廂房的門都是開在廚房這邊,東間堆滿了番薯,西間是老兩口的臥室。我拿起相機(jī),把這些年青一代的人根本沒看過的東西都拍下來了。
老邱老伴笑起來了,說你拍這些舊東西干什么,人家都是拍電冰箱、洗衣機(jī)什么的,那才洋光。
我這才想起來了,便問道,你們這里沒電嗎?她說沒有,不過我們自己可以發(fā)電。說著她把我?guī)У轿黝^多建的那則屋里。這里放著一臺柴油發(fā)電機(jī),一臺碾米機(jī)。她告訴我,她在外地工作的兒子給家里買的,方便二老生活用的。
這時我提到我想了解的正題上來了。我說你們家生活還可以,干嘛還要這么累?她臉上露出了一絲無奈,是啊,本來是可以歇歇了……
接著她又開始述說了。
“這里土地名叫平溪,地圖上都標(biāo)了的。我姓劉,娘家是清水的。我嫁過來分家后,兩個人空手起家,做了房子,置辦了農(nóng)具、家具。我們養(yǎng)育了七個子女,一輩子真是苦到酸。老邱吃得苦,年輕時能挑兩百多斤東西走山路。閑時還上山打打獵,靈山的路他都熟。
“現(xiàn)在子女都拉扯大了,本來可以歇歇了?墒沁有一個兒子在外面打工,收入不高,最近又在縣城買了一套房子,我們兩個老的總想接濟(jì)他們一下,”
她停頓了一下,往灶膛里加了一點柴。
“正好,現(xiàn)在來爬山的人多起來了。這些街上人又不認(rèn)識路,又沒有一個歇腳的地方。我們住在這里,看到這些出門的人也不容易。我們兩個老的就開始為這些人帶路、燒水、燒飯!
這時她看看我,又接著說:“說實在話,做事不要錢那是假的。我們就這樣掙幾個錢,想減輕點子女的負(fù)擔(dān)!
人們老是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是啊,人一輩子應(yīng)做的也就兩件事,送走老的,帶大小的。我也似乎朦朧地認(rèn)識了老邱夫婦的為人了。
老邱老伴又把話鋒一轉(zhuǎn),說:“唉,話又說回來,我們兩個老的想幫子女,卻讓子女更操心。每次爬山的人一來,子女們便要來幫忙。有時,來的個別人還不自覺,鬧別扭,好像我們掙了他們很多錢似的。上饒人說,何字不如可字,何苦呢。子女們都勸我們搬出去住,可是我們就是舍不得離開這里啊!
我的思緒有點亂了,茫然地走出老邱家準(zhǔn)備下山;仡^看看老邱家,門前墻上掛著幾個蜂桶。那蜜蜂正在忙碌著,它們知道在為誰忙嗎?
到了山腳,已近黃昏,我這才想起我還沒見過老邱啊。望著滿天五彩繽紛的晚霞,我脫口而出,好漂亮的靈山晚霞!
【靈山人家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可愛的靈山03-21
名人家風(fēng)故事02-10
《蒲柳人家》的教案02-02
《小橋流水人家》閱讀習(xí)題10-17
人教版《小橋流水人家》教案10-13
第6課《蒲柳人家》的教案02-02
窮人家孩子上大學(xué)以后12-26
《鄉(xiāng)下人家》練習(xí)題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