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保持快樂的心境散文
克萊門特·斯通在《獲取成功的精神因素》一書中寫道:“快樂也是一種心理習慣,一種個性化的生活態(tài)度,一種健康的氣質(zhì)!
習慣是由于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并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剛開始進行體育鍛煉一俟成為習慣,不活動就會覺得難受,因為它已變成生活的組成部分,固定在人的行為中了。要使快樂變成一種心理習慣,就必須能夠時時處處尋找快樂,發(fā)現(xiàn)快樂。波蘭作家顯克微支筆下的“小音樂家”楊科,他的世界中,處處都有著美妙無比的音樂,然而在別人聽來,那不過是平淡無奇的蟲吟蛙鳴,風聲鳥語,流水和車輪聲。色盲的人感受不到色彩的美,鼻塞者嗅不到任何氣味。在不順心的時候,在遇到悲哀的情景和無法避免的困難的時候,如果我們能以愉快的心情來對待它,那么,它很可能就變得微不足道,變得有益而且鼓舞人。
養(yǎng)成快樂的習慣,含著微笑生活,那么,我們就會成為情緒的主人,而不受外界情況的支配。比如,在一次約會時,對方遲到了十來分鐘。一般的人不免要生氣,喜歡自尋煩惱的人會制造出種種不愉快的猜測:故意晾晾我,擺架子,故作矜持,想甩掉我,等等。但有了快樂習慣的人,卻常常這樣想:準是誤了事,或者是單位有重要的事,于是能十分諒解對方,自己也避免了不愉快情緒的干擾!案陕镆咽虑橄氲媚敲丛隳兀俊边@是快樂的人常常說的話。
態(tài)度是指人的比較穩(wěn)定的一套思想方法、目的和主張,一種對生活事件的反應。態(tài)度總是要打上性格的烙印的。對生活持快樂態(tài)度的人,性格特征通常是開朗、豁達、豪放的,而生活中不能感受快樂的人,通常是那些心胸狹窄、脾氣古怪、性格孤僻、好挑釁或好顧影自憐的人。
要使快樂成為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必須從改變自己的性格入手。蕭伯納曾經(jīng)說過:如果我們感到可憐,很可能會一直感到可憐。哲學家皮科幕塔也認為,人受困擾,往往不是由于發(fā)生的事實,而是由于對事實的觀念。當我們覺得不開心時,不妨分析一下自己的性格上的弱點,是因為急躁易怒而不快呢?還是因為妒嫉自大的`個性?學會耐心、冷靜地對待生活。如果是后者,那就更需要加強思想修養(yǎng),學會寬厚待人,培養(yǎng)謙虛美德。美好的性格,高尚的品德,是快樂的支柱和依附之處。
氣質(zhì)是指人的典型而穩(wěn)定的心理活動特點的風格及氣度。美的氣質(zhì)能給人帶來和諧和快樂。瀟灑大方、溫文爾雅、秀麗端莊、溫柔文靜、爽直雄健……都是健康的氣質(zhì),具備這些氣質(zhì)的人,常常是快樂的人;而刁鉆奸滑、卑瑣萎靡、孤傲冷酷等,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這種氣質(zhì)的人很少有安寧和快樂。要具備健康的氣質(zhì),首先應該有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有高尚的理想追求。一個靈魂空虛,無所事事,生活沒有目標的人,總是卑瑣萎靡的,他對什么都無所謂,那么他也沒有品嘗快樂的機會。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是健康氣質(zhì)的另一個重要來源,心地善良者,常常能使生活充滿愛與美,能感受到動人心弦的快樂。高雅的情趣也是健康氣質(zhì)的內(nèi)容之一,談吐不俗、興趣廣泛的人常常受到歡迎,而被人悅納者本身將得到快樂。
【時常保持快樂的心境散文】相關文章:
濁世出塵心境如茶散文04-29
心境近義詞12-28
老師的快樂散文12-03
關于重要的是心境名人故事10-13
蘇格拉底的心境勵志故事03-05
職場溝通時常見的“潛臺詞”12-15
只要快樂就好散文05-01
原來我并非不快樂散文11-21
和她敘說心境虹巖天空現(xiàn)代詩05-24
時刻保持精神的愉悅勵志文章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