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快樂的不是環(huán)境,是信念散文
“人不是注定要被打倒的”,這是海明威的著名格言,它代表一種人格信念。如果說世界上真的存在神話的話,看來非信念莫屬:
信念是我們快樂的關(guān)鍵,我們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信念的作用。
我們經(jīng)常經(jīng)為一個的成就深受環(huán)境所影響,有什么樣的遭遇就有什么樣的人生.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影響我們?nèi)松慕^不是環(huán)境,而是信念.要時刻記住,我并不是為了痛苦才來到這個世界的。
正影響鐘表準確度的不是環(huán)境,而是制作鐘表時的心情
。保担叮澳,瑞士鐘表匠人塔·布克來到埃及,在游歷金字塔時,他做出這種斷言: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奴隸,而應(yīng)該是一批快樂的自由人!塔·布克是第一個得出這種判斷的人。埃及國家博物館館長多瑪斯通過查閱塔·布克的相關(guān)資料發(fā)現(xiàn),塔·布克是從自己制作鐘表的經(jīng)歷中,得出這個結(jié)論的。
塔·布克原是法國的一名天主教徒。1536年,他因反對羅馬教廷的刻板教規(guī)而被捕入獄。由于他是一位鐘表制作大師,入獄后就被安排去做鐘表。在那個失去自由的地方,塔·布克發(fā)現(xiàn):無論獄方采取什么高壓手段,都不能使其制作出日誤差低于1/10秒的鐘表?墒,入獄前的情形卻不是這樣。那時,他在自己的作坊里,制作出的.鐘表日誤差低于1/100秒。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起初,塔·布克把它歸結(jié)為制造環(huán)境的惡劣。后來,他越獄逃往日內(nèi)瓦,重操舊業(yè),這才發(fā)現(xiàn)——真正影響鐘表準確度的不是環(huán)境,而是制作鐘表時的心情。由此,塔·布克推論:金字塔的建設(shè)者應(yīng)該是自由人。金字塔,這么巨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細,各個環(huán)節(jié)銜接得天衣無縫,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難以想象,一群行為懈怠、懷著對抗情緒的人,能將金字塔巨石的銜接之處,建造得如此精密——連一根刀片都插不進去。塔·布克的推論源于他對自己制作鐘表的認識。
我們經(jīng)常以為一個人的快樂深受環(huán)境所影響,有什么樣的遭遇就有什么樣的人生。這實在是再荒謬不過了,影響我們?nèi)松慕^不是環(huán)境,也絕不是遭遇,而得看我們對這一切是抱持什么樣的信念。
有兩位年屆七十歲的老太太,對于未來也因不同的信念而有了不同的人生。一位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可算是人生的盡頭,于是便開始料理后事;然而另一位卻認為一個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齡的大小,而在于是怎么個想法。為了獲得她人生的快樂,于是她給自己訂下了更高的期許,在七十歲高齡之際開始學習登山,隨后的二十五年里她一直冒險攀登高山,其中幾座還是世界上有名的。就在最近她還以九十五歲的高齡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齡最高的紀錄。她就是大大有名的胡達·克魯克斯老太太。
由上述的例子可見,不是環(huán)境也不是遭遇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快樂,而得看他對于這一切賦予什么樣的意義,也就是說他是用什么樣的認知,這不僅會決定他的現(xiàn)在也決定他的未來快不快樂。
人生到底是喜劇收場還是悲劇落幕,是豐豐富富的還是無聲無息的,就全在于這個人到底抱持的是什么樣信念。信念何以對我們的人生有這么大的影響?事實上它可算是我們?nèi)松凶非罂鞓、避開痛苦的引導(dǎo)力量。當我們?nèi)松邪l(fā)生任何事情時,腦海里便自然會浮現(xiàn)起兩個問題:
一是這件事對我是快樂還是痛苦(或可說是好還是壞)?二是此刻我得采取什么行動,才能避開痛苦或得到快樂(或趨吉避兇)?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如何,就全得看我們所持的是何種信念。
信念不是自然生成的,乃是我們從過去的經(jīng)驗中累積而學會的,它是我們生活中行動的指針,指出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