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老皇歷的散文
父親是鄉(xiāng)間的一個普通文人,過著半耕半讀的平凡生活。因為母親是農(nóng)民,父親就得耕地,養(yǎng)家糊口;因為父親以教書為業(yè),父親就得讀書。這種半耕半讀的生活使得父親有時就像農(nóng)民,但有時又像個文人。父親就在這兩個角色中來回扮演。
記憶中的父親每到快過春節(jié)時,總是在墻上要掛上一個醒目的老皇歷。這個習慣可以說是延續(xù)到現(xiàn)在,大概從我記事時起一直是這樣。而我呢?在小時候覺得最有意思就是看老皇歷的事了。我看老皇歷倒不是像父親一樣為了農(nóng)事活動,而只是喜歡亂翻,在亂翻中有時是非常喜歡里面的農(nóng)諺的,比如,我至今還清晰的記得住這樣的農(nóng)諺:“驚蟄聞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處處棉花豆麥佳。”小時候我常常以記住這樣的農(nóng)諺而向伙伴們賣弄,好似自己就是一個精通天文地理的學問家一樣,而伙伴們?yōu)榇艘渤3R晕覟閹煟懡虒W問,加之自己小時學習特別出眾,老師特別器重,這就更讓伙伴們刮目相看了。其實,伙伴們根本不知道,我只不過是多看了點書而已,其實并沒有多大能耐。因為我生活在關中渭北農(nóng)村,那時大多數(shù)農(nóng)人家里是很少有書的,也許就因為父親喜歡讀書的這一點嗜好,倒讓我沾上了一點光,我可以以有學問的身份向伙伴們賣弄,儼然一個“先知先覺”。
我愛看老皇歷的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老皇歷上有一些生肖運氣的民俗知識。而我呢?就常常到年底的時候會把老皇歷拿出門外,給那些迷信我的伙伴們算上一卦,而伙伴們還真很感興趣,常常聽得暈暈乎乎,不知所云。而到這個時候,父親就常常一聲吼:“把老黃歷掛在墻上,不要亂動!”于是,我也就只好噤若寒蟬,乖乖的把皇歷掛在墻上,看著那在墻上晃晃悠悠的老皇歷還真的感到親切和敬畏。
原來,一到臘月底,村子里的大爺大伯小叔子們就會拿著紅紅的大對聯(lián)紙都我們簡陋的.家里來,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不富裕,我們一家五口擠在一個小窯洞里彼此誰都不笑話誰。也許是村子里能寫毛筆字的人很少吧,父親這個時候就顯得特別的忙碌,父親在寫對聯(lián)時總是讓我把老皇歷打開。哦,原來老皇歷上還有這么多法寶,這一下給父親解了圍,父親讓我打開對聯(lián)薈萃欄目,一邊就會向求寫對聯(lián)的大爺或者大伯或者小叔子們讀其中的內(nèi)容,同時也解釋對聯(lián)的意思,然后詢問他們的意見,一邊就研好筆墨,提筆凝神運氣,常常一揮而就,字體在我看來確是端莊遒勁有力,的確可以拿得出去,見得了人,即就是現(xiàn)在拿到街面上去賣,也算得上是好字。
在這一點上,對比父親,我就有點自愧不如,因為我也是師范科班出身,在學校里練過毛筆書法,不知是自己悟性不夠,還是不大愛好,沒有堅持到底吧!雖然自己曾經(jīng)也苦練過毛筆書法,只是進步不大,連我的好友也這樣點評我,加之平時不大用毛筆字。于是,我寫的積極性更不高了,后來,索性棄之不練了,轉(zhuǎn)到了攻讀文憑上。憑著一股子牛勁,我以優(yōu)秀的成績先后拿到了大專文憑,再到專升本,拿到了本科文憑,再就到后來的在職攻讀研究生,拿到了應有的文憑,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雖然自己的毛筆字沒有練好,但是在這一點的努力上卻超過了父親,卻也少點愧疚之感。后來對于自己值得驕傲的這一點成就感,我想:其實自己也沒有必要自豪,只是父親沒趕上像我這樣可以不斷地深造的好時代罷了。
雖然至今,父親早已賦閑在家,家里的土地也因為我們早考上學而被收回,就連母親一個人的土地也在最近被納入城市規(guī)劃系列,家里已經(jīng)可以說是徹底無地可種了。但是我每年依然在家里能看到父親習慣性的掛在墻上的老皇歷。而父親的這一習慣也深深地影響到了我,于是,在每到臘月底的時候,我也會在家里掛上一本老皇歷,不為農(nóng)事活動,只是感到每當掛上這一本老皇歷的時候就想起了甜甜的泥土,還有父親以及那些農(nóng)村美好的少年往事。
【父親的老皇歷的散文】相關文章:
贊美父親的詩歌06-16
感恩父親的詩歌06-16
寫給父親的詩歌精選06-16
關于感恩父親的古詩08-08
描寫父親的經(jīng)典詩歌06-15
朱自清的散文讀后感04-13
父親的病讀后感07-31
贊美父親的現(xiàn)代詩歌10-27
贊美父親的詩歌朗誦稿06-15
感恩父親的現(xiàn)代詩歌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