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侶之間的愛情隨筆散文 推薦度:
-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暑假隨筆 推薦度:
- 教育隨筆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澀隨筆散文
未有和氣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氣結(jié)焉,而家不衰敗者。謹記!
——題記
自兩年前父親入土為安后,我與大哥一家便斷了聯(lián)系,不僅是我,二哥也是。
大姐起先因為小賣部用著大哥的老房子,大概多多少少還保持著一點聯(lián)系。但就在去年下半年,聽說大嫂死活不讓大姐繼續(xù)使用,執(zhí)意收回房子,最后也是不歡而散。所以,大哥一家基本上又是和大家分道揚鑣了。
說起來,這種狀態(tài)大家早已習以為常,似乎激不起半點傷感的漣漪了?扇缃裾荡汗(jié),大家走親訪友往來拜年時,難免還是會忍不住提起,但似乎也僅此而已,沒人采取行動主動破冰。大哥那邊也沒任何動靜,索性不管,順其自然。
事實上,四年前有一陣子大哥一家終于結(jié)束了和大家的冷戰(zhàn)疏離,似乎已經(jīng)回歸兄弟姐妹們的身邊了,節(jié)日喜慶往來也恢復正常,父親大人為此開心不已,以為大家庭的和樂歷史就要開啟了?墒呛镁安婚L,這種局面在父親去世前后又畫上了中止符,大哥一家重新走向孤立。
這種孤立,來得突然,可也很自然;是主動,可也算被動。
原因也簡單,與如何對待父親有關(guān)。
父親是兩年前春節(jié)過后不久去世的。在父親從患病確診到離世的近半年里,除了最初住院期間,早已成年并參加工作的侄女到醫(yī)院里打了個照面,以及春節(jié)期間大哥來看望過一次,其他便沒有任何人有任何行動了。而就在那次春節(jié)探望時,聽說本來已臥床數(shù)月的父親竟似回光返照般下地了,并且像醉漢一樣說了很多話,聲稱自己反正快死了,很多以前想說而未說的話現(xiàn)在都要說出來。也不知父親到底說了些什么,只知道那次父親很激動,用大哥的話說就是手舞足蹈,神氣活現(xiàn)。大哥說這話時還心存怨恨,我聽了很不舒服,但可想而知,大哥當時對父親也很不滿,針鋒相對,寸步不讓,似乎忘記父親是一個臥床已久的病人。聽大姐說,父親和大哥那次的確起了一場沖突,老人氣得渾身發(fā)抖,直呼要他走人,說就是自己死了也不用他來,就當沒生這個兒子。就在第二天,父親又臥床不起了,病情急轉(zhuǎn)直下。二哥很生氣,兄弟二人在飯桌上也大吵起來,差點動手。這次相見,這次沖突,是大哥與父親的最后一面。
大哥回去后,不知跟家里說了什么,很快二哥就接到了侄女的手機短信,短信有好幾條,連起來很是可觀。大意是說,大家都欺負她爸老實、沒用,故意苛求、刁難;說她們一家人要生活,要干活,要閑下來,除非自己不想活;說雖然她媽有過錯,但人其實很善良,不像大家說的那么齷齪;說她如今也是大人了,要保護自己的親人不受欺負;說她長這么大其實也沒得到任何親戚的關(guān)心,所以決定六親不認和所有的親戚斷絕往來,如此等等。總之,從短信內(nèi)容來看,倒好像他們不來看望不來照顧老人實乃天經(jīng)地義情有可原,短信可說是言辭激烈,擲地有聲,態(tài)度堅決。
二哥將短信轉(zhuǎn)發(fā)給我,問我怎么看。我還能說什么,與其說氣憤不如說悲哀。我知道,有其母必有其女,這么些年跟在身邊,耳濡目染,思想早已滲透到骨頭里去。在她們眼里,這個世界上,她們只愛自己,別人是管不上也不必管的。
此后不到一個月,父親默然離世。二哥幾乎通知了所有的親友,就是不告訴大哥一家,說就照父親說的辦,不要他們來,不通知。
可我怎么能冷眼旁觀呢?父親去世后,我第一時間電話告知了侄子和剛?cè)V東沒幾天的大哥。第三天,大哥來了,身后跟著侄子,而就在本城的大嫂和在鄰縣上班的侄女則未見蹤影。根據(jù)風水先生看好的日子,父親的靈柩在家里呆了十天。這十天里,大家為老人守靈,做法事,籌備葬禮宴席,因為有村里主事和雜役幫忙,我們倒也并不忙碌,只是當大家問起,欸,你大嫂呢,又沒來?心里便很不是滋味。想起無動于衷按兵不動的大嫂母女,眼看還有兩天父親就要上山了,我再也憋不住,決定打個電話給侄女,希望她和她媽媽能夠過來送老人最后一程,起碼不要讓村里人看笑話。我以為,我的話侄女應該會聽,畢竟我曾帶她讀過書,畢竟在她買房子的時候為她出過力幫過忙,畢竟在她考公務員時也熱心參謀,畢竟在她回本地后也算有求必應,畢竟一度也有說有笑很說得來。再說,她也不小了,如今也已是國家公職人員,認為之前發(fā)給二哥的短信不過是一時氣話罷了。
但我高估了自己,也錯看了她。因為就是這個電話,將大家的怒火給激起來了。電話里,這個年已25歲在法院工作的侄女竟輕描淡寫地拒絕了我的要求,說工作忙,走不開,偏偏這時旁邊還隱約傳來她媽媽說話的聲音。這冷冷的話語、冷冷的腔調(diào),加上這明擺著的托辭,將我連日來壓抑著的怒火一下點燃了。我沒好氣地回敬了她一句,你是國務院總理嗎,有什么事比送老人最后一程還重要嗎?沒想到她的火氣更大,抱怨說,你們哪個通知我們了?我很生氣,嗆了她一句,未必你們母女要抬轎子去請不成,未必要大家放下手頭事情登門跪請才行?你以為你是誰,是祖師嗎?這一來一去火藥味十足的電話里,我終于明白了母女二人不來的根本原因,大意是說,沒得好處自然不用盡孝道。我恨恨地放下電話,為侄女這番所謂的說辭氣壞了,弄不懂在她眼里大家到底是沖著什么好處而來。父親不過是一退休工人,家里老房子也就這個樣子,至少在我,當年那么拼命地想要混出個樣子來,就是因為這個家實在沒什么好依靠的。我想真要有,當年我們也不用過得這么清苦了。
侄子過意不去,上來勸慰,說不要與她一般見識。大哥也攏過來,大概是想解釋一下,但他一開口便激怒了我,因為他不但沒覺得自己妻兒不來有什么不妥,反而怪我不該那么說話。看著眼前這個沒用的糊涂哥哥,我忍不住怒火,氣沖沖地抱怨了他幾句,可沒想到他竟然說我瘋了。
大嫂和侄女最終沒來。其間聽家里那位說我捅婁子了、惹麻煩了,說大嫂給他打過電話,說我罵了她女兒,回頭要找我算賬。喪事完畢,大家各歸各家,二哥沒忘了吩咐一句,就當沒這個兄弟,這一家人就隨他去吧。
這件事無疑在村里又引來了一些閑話,這些話不知怎么傳到了侄女耳中,說大家中傷她,說要拿起法律武器為自己討回公道。唉,我都不知該怎么來形容自己內(nèi)心的悲哀了!
其實,對父親離世前后自己一家的.冷漠態(tài)度,大哥之所以心安理得,緣于三十年前他結(jié)婚后擬定的那個家庭協(xié)定。根據(jù)那個協(xié)定,奶奶歸大哥贍養(yǎng)直至送老歸山,奶奶的遺產(chǎn)歸大哥;父母歸二哥贍養(yǎng)直至送老歸山,父母的遺產(chǎn)歸二哥。大哥從小跟著奶奶長大,被視為奶奶早亡的親生兒子門下的養(yǎng)子,這樣安排似乎也順理成章,合情合理。這個協(xié)定是喊了當時還健在的主要長輩做公證的,還寫了文字,按了手印,就算是給兄弟二人明確了責任和義務。在我們農(nóng)村,尤其是我們家里,女孩兒是別人家的人,是不參與這種事情的,所以具體經(jīng)過我并不清楚。
起初,大家似乎對這安排都沒有二話。父親覺得安排好了老人的歸屬,也算放下一樁心事。二哥那時還沒對象,年輕氣盛,又剛剛頂替了父親的工作,根本不在意什么長短得失,一切由大人說了算。大哥呢,結(jié)了婚便成了老婆聾,一切老婆說了算;蛟S在大嫂看來,這個安排應該是很有利于她的,因為從她遠道而來決定嫁給大哥那天起,就聽那個做媒的舅外公(也就是奶奶的弟弟)說我奶奶手里有些祖上傳下來的很值錢的寶貝,加上這兩倍于父母住的那間房子的老宅,在財產(chǎn)上她明顯占了上風。更何況,他們負責一個老人,二哥要負責兩個老人,這樣一權(quán)衡,自己也很劃算。再說,奶奶身體很好,雖然年紀大了,但做家務什么的都比她強,她樂得吃現(xiàn)成的,而且家里開著老字號店鋪,每天坐坐柜臺賣賣東西,日子應該也能過得很輕松。至于田間地頭的事情,她基本不會也不管,全部交給大哥處理,所以大嫂就像舅外公當年夸口的那樣,只管做她的當家奶奶就好。
這個大嫂呢,論長相還是不錯的,而且又是奶奶老家那邊的遠房親戚,要不然那個強調(diào)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舅外公也不會把她從那么遠領(lǐng)回來。一開始,奶奶很喜歡這個長相清秀的姑娘,對她也是疼愛有加,把她當自己孫女看待。考慮到她人生地不熟,家里的事情很少要她操心。大嫂呢,剛來時也確實表現(xiàn)乖巧,和我這小姑子也相處得不錯,有說有笑的,就像多了一個閨蜜?刹恢醯模瑫r間一長,兩個孩子相繼出世,大嫂突然變了,常挑起事端鬧事,和大哥三天兩頭吵架,吵得很兇,可說是鬧得雞犬不寧,而且對奶奶的態(tài)度也一天天壞起來。大哥本來就生性木訥,不怎么會說話,被大嫂這一鬧,就更不怎么說話了。奶奶本來一直是我眼中的女能人,王熙鳳一般,無論是做生意還是做人都有兩把刷子,在我們當?shù)乜梢哉f是德高望重,大家都尊稱她趙老板娘子?善婀值氖牵S著大嫂的乖張火爆,奶奶也似乎變了個人,早先的雍容氣度再也不見,成天也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愁眉苦臉,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我記得大概就是從那時起,我一聽到大嫂那種歇斯底里的辱罵聲就恨,就煩,連同她整個人都開始厭惡起來。剛來那幾年的友好和睦再也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視而不見,冷漠以對。也許真的是相由心生,這時的我看大嫂完全不覺其美,反覺得她面目可憎了。尤其是幾年后奶奶患病開刀手術(shù)時起,奶奶身體便大不如前,肚子上長了個大大的球狀物。不知是不是覺得奶奶年紀大了,還是干脆不想為奶奶花錢治病,總而言之,奶奶身體是每況愈下,原本可說是康健的身體一下消瘦了下來,穿衣服就像掛在衣架上一樣。在我記憶中,似乎奶奶在大嫂進門之后就再未添置過新衣,冬天里穿的一直都是爺爺當年那件狐皮大衣改造而成的棉衣(大約當年爺爺家底還真是不錯,那條舊狐皮大衣請裁縫改造出兩件棉衣來,一件給了父親,一件奶奶自己穿,我一直記得那裁縫恭維奶奶說的話,說這狐皮大衣,好毛,少見),那件毛衣也是漸漸發(fā)光終于變薄直至破爛不堪了。
奶奶有個親侄女,也就是舅外公唯一的女兒,我管她叫姑姑,就住河對岸,有時會過來看望奶奶。也不知怎的,后來就聽人說,奶奶把她那些寶貝大都給了自己的侄女。此事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從此后大嫂便經(jīng)常在家里大吵大鬧,大吼大叫。后來干脆把病弱的奶奶關(guān)進臥室,吃喝拉撒全在里面,外面上了鎖,進進出出走后門。自此,大哥懦弱的本性展露無遺,對妻子的這些行為,他竟然束手無策,一聲不吭。大家都說,大哥都被大嫂罵僂了,說不起硬話直不起腰桿了。
有一次,我從學;貋砣タ茨棠,見奶奶房間里鍋碗瓢盆,爐灶柴火,滿屋狼藉,心里便酸苦難受,對大嫂也益發(fā)痛恨起來。
眼看著這兒媳這么霸道,媽媽不滿了,攛掇父親去教訓兒媳。但只曉得講理的父親并不比大哥高明,可算是秀才遇到兵對牛彈琴,兒媳根本不吃這一套。但次數(shù)多了,也就悟出些名堂來,決定破財消災。以后只要兒媳一吵,父親便瞞了母親拿了錢給大哥,讓他平息了紛爭。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媽媽知道了,對父親很是不滿,于是吵到大哥家去。由此大嫂又視媽媽為寇仇,將矛頭轉(zhuǎn)而對準了媽媽。
可媽媽怎么是大嫂的對手呢?媽媽罵我還行,我是她女兒,怕她,只要一開罵,我準沒轍,乖乖聽話?纱笊┎煌,天不怕地不怕,對老人缺乏敬畏心理,一句話不中意,她跟你來橫的。記得有一年,因為兩家共用一個曬谷坪,也不知怎的,媽媽就和大嫂吵起來,話沒說幾句,兇悍的大嫂將我家的一籮谷子直接拖到曬谷坪邊,掀翻,倒入河中。我那時還小,但憤怒讓我簡直想把她推到河里去。后來,二哥從單位回來聽說這事,直接沖到大哥家,給了大嫂一耳光,沒想到大嫂不肯了,尋死覓活的,說是要吃農(nóng)藥,也不知她喝了什么,說自己快死了,大家七手八腳把她弄到醫(yī)院,卻得知是一場烏龍,沒等醫(yī)生給她洗腸,就又自己走回來了。
但這場鬧騰,遠沒有結(jié)束。因為那對老婆沒轍的大哥在弟弟面前倒很強悍,硬是把二哥吼了一頓,說要是真有個三長兩短看怎么收拾。我該怎么說我這大哥呢,因為此后沒多久,夫妻吵架,他硬是被大嫂推著從樓上順著樓梯滾下來,所幸無大礙,否則,情何以堪。但不管大家有多么氣憤,有多么為大哥不值,大哥還是一味忍氣吞聲,任由大嫂胡鬧。就這樣,大嫂變得一天天縱橫恣肆起來。
有一次,不知是嫌自家木桶笨重還是漏水怎么的,她聲稱要將我家的銻桶提走,我不同意,將桶子藏了,放到樓上柜子里。她竟然跟了上樓要來搶奪,我紅了眼,死命不肯,她把我一手推開,說死丫頭,還沒嫁人呢,小心嫁不出去。說完奪了就走,媽媽見她這兇神惡煞樣,除了罵也無可奈何,父親后來知道了,就說,拿走算了,我們再買就是。
這類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說提了撅頭來砸門,硬是把一條木門砸出幾道深深的轍痕來,那氣勢洶洶的模樣我恐怕這輩子都忘不了,但原因可是一點不記得了;比如說一言不合端起火上燒沸的開水就朝我媽身上潑,要不是厚厚的棉衣救了駕,還不知弄出什么后果來;比如說因為不滿從城里回來的二嫂得到媽媽的關(guān)照,劈手就奪了二嫂手里的雞蛋粥倒在地上,也不管懷著身孕并不常來的二嫂是什么感受;比如說當年我辦一個重要手續(xù),需一筆數(shù)目不小的錢,因為湊來湊去差900元,大哥幫我借了,大概事前沒和她商量,被她知道了,硬是逼父親將錢還了,并且加了利息,這話傳出去,一村人都當笑談。都說家丑不可外揚,一家人小心翼翼地包容,最終偏偏變成了縱容?偠灾@個大嫂那些年里就像惡靈附體一樣,硬是將兩家攪得雞飛狗跳,不得安寧,宛如羊群里進了只狼。
一時間,她成了村里的名人,誰都知道我家出了個一等一的潑婦,誰都不喜歡這個外來媳婦,說是要帶壞這個地方的風氣。
這樣的大嫂自然成了街談巷議的對象,與大嫂乖張暴戾相反的是大哥的軟弱忍讓。當年那個書讀得不錯在同齡人中還算優(yōu)秀的小伙子儼然成了大家眼里同情的對象。這個由爺爺奶奶父親母親數(shù)十年打造起來的溫良恭儉讓式家庭形象也一下子敗壞了。家里總是戰(zhàn)火紛飛,大哥每天悶悶不樂,常年的爭吵,讓他拿這個老婆毫無辦法,索性裝聾作啞,走路也開始低著頭了。痛定思痛后,父母決定,再也不理大哥家的事,就當沒生這個兒子,是好是壞都是大哥的命。
病弱的奶奶在這種身心折磨下終于忍受不了了。聽說有一天老人拄著拐杖,拿了個破碗顫顫巍巍地去鄉(xiāng)政府伸冤求助,希望政府為她主持公道。奶奶以前是本地最有威望的老人,吃穿用度一向也最講究,如今落到這步田地,也是被逼上梁山了。聽說父親也曾想將老人接回家跟自己過,但母親卻有些遲疑,畢竟自己年紀也大了,身體也不好,當初弄那個家庭協(xié)定也有這方面考慮,認為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沒問題,要是大嫂用這種辦法甩包袱那不就正好如了她的意。更何況母親總覺得自己年輕時受過奶奶不少氣,覺得奶奶晚景如此凄涼,怕也是報應,是命,說要不是如此,那么優(yōu)秀的獨生子怎么會死于非命。奶奶有個讀過大學的兒子我聽說過,說那個我沒見過的叔叔死于一場事故,我也知道,但要說媽媽受過奶奶不少氣,這個我就不得而知了,因為在我記憶中看不出奶奶哪里氣了媽媽。只是偶爾聽媽媽抱怨過,說父親每次從單位回來,總是先看奶奶,再回自己家。是不是因為這點呢,我想那是有可能的,父親是個孝子,雖然奶奶非親娘,只是叔母加養(yǎng)母,但一直很孝敬。
奶奶也不肯,一直和大哥生活的她,對離開大哥去和我媽一起生活也沒有信心。那時我正在外地讀書,聽說這種事情之后,我能想象到奶奶內(nèi)心的孤苦無依,只覺得這事肯定弄得一家人都顏面無存了,我不知道事情怎么就弄到了這樣的地步。除了對蠻橫乖張的大嫂恨之入骨以外,我也把父母大哥一并恨上了,當然也恨自己。那時在我們家是沒有女孩子說話的份的,只要我一開口,馬上就會有“你懂什么”、“你說有什么用”劈頭而來,所以經(jīng)常是敢怒而不敢言,有心無力。
沒幾年,奶奶去世了。奇怪的是,大嫂在此期間表現(xiàn)了難得一見的賢淑。一直期待大嫂轉(zhuǎn)變的父母也不計前嫌,一家人表現(xiàn)了少有的團結(jié),這樣,本來早就不滿大嫂敗壞了地方賢良風氣想趁機整治一下她的人投鼠忌器,所以喪事得以順利處理。那些日子,父母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覺得大概守得云開見日出了。
沒想到,事情一完,大嫂很快故態(tài)復萌,家里又開始乒乒乓乓吵個不休了。因為兩家住得很近,雖然發(fā)誓不管,但父母耳朵卻時刻留心著,一有風吹草動,便心里恨著,暗暗罵著,卻也無可奈何嘆息著。
這樣的日子在侄子侄女上初中時暫時中止了。因為名聲實在太壞,誰也不喜歡到總這么吵吵鬧鬧的店里買東西,所以大哥家的生意越做越淡,后來不得已收了貨物,吊銷了執(zhí)照,夫婦二人同時投奔在外省創(chuàng)業(yè)承包基建的大舅子。兩個孩子則留在家里,也不跟父母打招呼就這么走了。剛上初中的兩個孩子,從小在這種吵鬧中生活,如今爸媽出去了,反而還安寧,所以,倒也平靜,生活波瀾不驚地過。母親曾不止一次感嘆,做大人的不像話,小孩倒蠻懂事,雖然并未將孩子接到自家來,總還是一直關(guān)注著。至于父親有沒有出手幫助,我沒問,也不用問,那幾乎是肯定的。因為父親內(nèi)心其實非?粗卮蟾邕@個長子,當年大哥要不是英語成績實在差得不像話自己在復讀時中途放棄,父親是會想方設(shè)法讓他多讀書直至考上大學的。雖然大哥跟著奶奶,但對大哥的關(guān)照其實絲毫不亞于對二哥。那對這個長孫呢,那更是不用說,父親家族觀念一向濃厚,總希望自己后人多些,有出息。無奈大哥與大嫂實在性格不合勢同水火,這恐怕是父親一輩子的遺憾,大哥一家吵吵鬧鬧,父親沒少嘆息,沒少動心思。
只是不知到底是大人從小訓導,還是什么原因,兩個小孩竟然從不主動走近爺爺奶奶,也不刻意尋求幫助,如此竟然是將近一年。
據(jù)說大哥在工地做的事倒也安全,大嫂則為工友做飯。回來后聽大哥說大舅子雖然有錢,但很摳門,原因是大舅子老婆太厲害了。說大嫂與她大嫂也合不來,至于自己,他只說了一句,反正習慣了。估計在外一年多少還是有些積蓄,把孩子放在家里不管,難免也要聽不少話,于是決定不出去了。可想來想去,也不知干什么好,最后想還是把店子重新開起來。
此后不久,聽說大哥做了件很驚人的事,投資了四十萬打算與別人在鄉(xiāng)里辦一個煤礦。我其實一直納悶,這四十萬到底從何而來。我沒問,也不會問,根據(jù)經(jīng)驗,也問不出,只得猜。是多年做生意的積蓄?不像。當年若有這錢,也不至于去跟大舅子打工。打工得來?不像,否則也不會有摳門一說。貸款?更不像,似乎沒有這方面的朋友會幫他這個忙。那剩下的可能幾乎就只有一個了,那就是有關(guān)奶奶的傳說大概是真的,因為父親似乎也隱隱綽綽說起過。
不過,后來事實證明,他信錯了人,煤礦因故沒辦起來,半途而廢了,四十萬也幾乎打了水漂。經(jīng)歷如此變故,原本搖搖晃晃的家,這下實在支撐不下了。侄子忍受不了家的吵鬧,初中一畢業(yè),向姑姑,也就是我大姐,借了三百塊錢,就偷偷南下投奔早就外出打工的遠房親戚了,好幾年不跟家里通音訊。大嫂則在兩年后帶了高一輟學的侄女投奔娘家弟弟,在那邊租房找了份活干,聲稱再也不回這個家了。期間很多人問起,大哥是不是要離婚了,大哥悶聲悶氣,說有什么兩樣嗎?
大嫂這一去就是9年。這期間,大哥的生意也像窮醉漢,踉踉蹌蹌,一步三搖。偶爾大哥也會去看大嫂他們,但每次都是很快返回,而且次數(shù)也慢慢少起來,甚至春節(jié)都不在一起過。
孤獨的葉子經(jīng)受不起寒風的凜冽。大哥是一天比一天頹廢了,生意不做了,也做不下去了,地也不種了,就算種了也沒心思打理了,每天就是抓抓牌打打麻將。后來連打牌的錢也沒有了,日子過得很是拮據(jù)。那時,我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因為工作繁忙辛苦,我不;厝ィ赃@些消息也是偶爾從電話里飄來。每次聽到,心里都很不是滋味,但除了嘆息也沒有辦法。
我的工作地并不固定,幾乎每隔幾年又會換一個地方。那時我們沒有自己的房子,家隨人走,這沒辦法,身邊的年輕夫婦也大都如此,我們的情形還算勉強。但因為是白手起家,工資也不高,且結(jié)婚時借了不少錢,所以平時手頭也不寬裕。大哥向我借過幾次錢,說要想辦法把生意繼續(xù)做起來,我委實沒那么大能耐,幫不了那么大忙,所以每次數(shù)目都很小,我也不說借,只說自己手里就這么多,你拿去用。這么說的時候,心里便酸,便痛,想不到大哥會落到這步田地,但和以前一樣,除了無奈還是無奈。當然,每次我其實都有保留,因為之前聽姐姐說,大哥如今只要一有錢就都放桌上了,每次都是輸,說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欠了不少錢了,大家都不愿借錢給他了,再說他自己不振作靠借錢也不是辦法。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在C中時。那天我剛上完課,正坐下來休息,突然有老師招呼我,說外面有人找。我走出去,只見大哥正從操場邊的斜坡走上來。手上夾著根煙,往旁邊甩甩,臉上帶了笑,跟我寒暄。可那笑是如此的勉強,看得我心都揪起來,說話時眼睛并不看我,身上穿著件很寬大的黑仿皮衣,很舊,很不合身,不像是自己買的,倒像是別人給的一般。那裝扮,那笑容,讓我見了,眼淚直往心里倒流。因為我很快又要上課,大哥沒有多說,直接說明來意。這一次,我把身上帶的近千元錢都給了他,要他到我臨時租住的房子去休息,他說不用,說馬上要回去。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不見,我感到自己喉嚨發(fā)哽,趕緊回轉(zhuǎn)。
9年前,母親去世,大哥、侄兒、侄女參加了葬禮。大嫂未來,這在大家意料之中,活著的時候,已是如此,死后何以面對?但在大家心里,大嫂儼然已是外人了。葬禮結(jié)束,侄兒返廣,侄女回到大嫂身邊,四口人三地分居情形繼續(xù)。
四年前,情況有了轉(zhuǎn)機,大哥的生意又做起來了,侄子情形也還不錯,侄女和大嫂也回家了,說是把那邊已經(jīng)買好的二手房退掉要回這邊買房了。
且不管怎樣,大家雖然心里疙瘩難去,但聽此消息,還是開心,覺得大哥這個分崩離析的家總算有了聚合的希望。于是,大家摒棄前嫌,為他出謀劃策。我更是放下手頭活計帶著侄女走街串巷,尋找房源,勘察戶型,與開發(fā)商議價簽約,錢不夠,我來湊。房子很快裝修好了,一家人搬進了新房,在這個城市也總算有了一個位置還不錯的家,大家都為他們感到高興。
好事接踵而來。大哥將店轉(zhuǎn)給了姐姐,和大嫂在城里找了份活干,侄女憑借著自學拿到了本科文憑,參加公務員考試竟然擊敗對手,成了一位司法工作者。侄兒那邊工作也頗為穩(wěn)定,薪水也很不錯,眼看這個家就像一只船在歲月之河越開越順,我們都很安慰。尤其是父親,就像是看到了漂泊在外的兒子終于回到身邊一樣,言語中都是笑。
不曾想大嫂干了不到一個月,不肯干了,說同事們聽她一口外鄉(xiāng)話欺負她是外地人,擠兌她,差遣她,說她才不受這窩囊氣。后來再找了沒呢,我沒問,也沒人說。大哥那活也只干了半年,原因不詳。年后,大哥也去了外地,留下大嫂一人。但好像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來來去去,沒什么大的起色。畢竟這過日子,不是僅有房子就行,從農(nóng)村到城市,沒有工作難以立足;沒有技術(shù),沒有門路,偏偏還挑剔,要說不艱難是假的。
父親離世前后的情形還清晰如昨,對大哥一家也愁怨未盡,但奇怪的是,雖然這個春節(jié)依然沒有去主動聯(lián)絡(luò),但心里卻總念叨著,大哥一家現(xiàn)在怎樣了,還像以前那樣吵吵鬧鬧嗎?每每見人前來,總會這么挑起話題側(cè)面打聽一下。
可得到的答案卻是,誰知道呢,還那樣吧。
唉!這感覺,怎一個“澀”字了得!
【澀隨筆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guān)于散文隨筆10-13
善待自己散文隨筆08-24
人生橋梁散文隨筆11-03
彩虹之上散文隨筆11-03
大灣里散文隨筆11-04
女兒紅散文隨筆11-04
又夢見你了散文隨筆01-31
田園詩人散文隨筆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