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探訪雪竇山隨筆散文
去寧波動車站接人,看接站的時間很寬裕,我們臨時決定去探訪溪口雪竇山景區(qū)的。
過了杭州灣跨海大橋,就是寧波的地域。早有耳聞,溪口是蔣氏故里,還是陶淵明《桃花源記》里所描繪景致的出處,目前正在創(chuàng)建國家AAAAA風景區(qū)。
進入景區(qū),滿目是蔥蘢的綠色。由于時間的關系,選擇旅游巴士無法游覽全部景點,我們只好自駕游了,根據旅游中心工作人員的建議,我們按照常規(guī)的旅游線路倒過來游覽“徐鳧巖——三隱潭——妙高臺——千丈巖——張學良將軍第一幽禁處——雪竇寺”,因為到了下午17:30,除了大佛景區(qū)可以進入,其他景區(qū)全部閉園的。
同事的駕駛技術確實不錯,車在盤山公路上左旋又繞,他都能操縱自如,我卻一直在旁邊提醒:“慢點,慢點!”他笑說:“放心,我比這里更險的路都開過。”
不一會兒,我們已經到了山頂,面對無限風光,我只有感嘆。
進入徐鳧巖景區(qū),我們開始今天探尋的旅程。起初,走在卵石鋪就的小道上,石拱小橋,流水潺潺,鳥兒在林間鳴啾,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心想,這與江南水鄉(xiāng)也無異嘛!
順著景區(qū)指示牌的導引,我們來到核心景區(qū)“徐鳧巖”。居高臨下觀瀑,視角不同,感受也不一樣,除了驚嘆,還是驚嘆?雌倭鞯膩砺,平緩的溪流,在古樹的掩映下,越發(fā)平靜安詳,與凌空飛濺姿態(tài)相比,真的無法想象。溪流經過一座石橋,流向瀑布口。輕盈的水流,撞擊到巖石上,便成了飛花碎玉。
沿步云梯而下,可以到瀑布的最底腳。崖壁的“步云”兩個大字赫然醒目。等到了瀑底,回首來路,才感覺到“步云”的含義。不是平步青云的瀟灑,而是耐力體能的訓練。
抬頭仰望,瀑流飛瀉直下,輕風徐來,飄過一片水霧,人在其中,真有點飄飄欲仙的感覺了。由于相機不夠專業(yè),瀑布的全景無法給人身臨其境的震撼。再看看腳邊流過的水,又變成脈脈含情的了,不得不讓你為大自然的神奇滋生嘆息。周圍是陡峭的懸崖,想想還要原路返回,不禁兩腿發(fā)軟了。等到我們再回到景區(qū)出入口,早已大汗淋漓,舉步維艱了。
上了車,看時間很緊,連忙向下一個景點“三隱潭”進發(fā)。
有了“徐鳧巖”的'經歷,進“三隱潭”景區(qū)大門就問工作人員:“這個景點相對高度有多少?”他們笑著說:“等你們出來,我們已經閉園了!蔽壹绷耍骸澳俏覀冊趺闯鰜戆?”答曰:“走邊門!
既來之則安之,咬咬牙,還是走了進去。顧名思義,“三隱潭”肯定是三個隱蔽的水潭。我們順著石階而下,開始第二次探尋之旅。
我們首先來到“上隱潭”,瀑布沿崖縫落下,注入小潭,更體現(xiàn)出那個“隱”字;潭水也許被上游污染過,沒有“徐鳧巖”的清澈。潭邊有一座小廟,景區(qū)雖不見幾個游人,但香煙依然裊裊。
“中隱潭”似乎要顯現(xiàn)的多。潭邊有一個六角凌空的亭子映襯著,給人們取景構圖帶來了便利。一路上,溪水叮咚,有的在巖石中百轉千回。有的順著崖壁淅淅瀝瀝的靜靜流淌。要數(shù)那“雙龍入潭”最為壯觀,兩股溪流奔涌著,咆哮著,猶如兩條蛟龍,一齊穿入潭中。再看下游那一方平靜如鏡的水潭上,遠處聳立的峭壁若揚帆起航的桅船。
沿山間棧道繼續(xù)下行,穿過一段藤蘿掩映的“綠蔭長廊”,便來到了“下隱潭”。飛瀑直下,飄飄渺渺,點點水珠,似花似霧,迎風飄散;四周樹木蓊郁,陰翳蔽日,應該是夏日避暑的好地方。
有旅游導引指示去“妙高臺”景區(qū)的路,但我們不敢輕舉妄動。留影一張后,乖乖地原路折返。等到我們回到景區(qū)出入口,果真閉園了;從邊門出來,看了旅游示意圖后還在想,要是剛才步行去“妙高臺”的話,估計回到車上已經是半夜雞叫了。
等我們趕到“妙高臺”的時候,景區(qū)也已經閉園。跟工作人員商量說,我們從外地趕來,票都買了,不看實在可惜。他們也很通情達理,囑咐我們出園只能“另辟蹊徑”,我們當然心領神會了。
“妙高臺”,其實是蔣宋聯(lián)姻后在溪口的“行宮”。雖然我們沒有能夠進到那兩層洋房里面去看,也可以想象出當時的奢華。小樓前有一個平臺,視野開闊,三倍西湖面積的“亭下湖”一覽無遺。面對如此佳境,可以吟詩作畫,也可以指點江山,唯獨那句經典的“娘西屁”可萬萬不能在這里大煞風景哦。
“妙高臺”東坡有條石鋪成的臺階直到山底公路,當年蔣氏前呼后擁地從這里進出是何等榮耀。
一路上,有“棲云亭”、“乳泉亭”、“歸云亭”等點綴其間,也景區(qū)增加了許多人文氣息。
“飛雪亭”邊就是“千丈瀑”。當“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景象再現(xiàn)于眼前時,你只有“啊啊”地迭聲贊嘆了。瀑布口的水流似萬馬奔騰,又像錢潮滾滾。上游水流若珠簾低垂,如鳴珮環(huán)。
瀑布口邊上有一駕鶴飛去的雕塑,傳說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出典。
暮色蒼茫時分,我們來到停車場。見一僧人正一手叉腰,一手持手提在通話,我跟同事說:“現(xiàn)在出家人也很時尚啊!彼f:“這有啥稀奇,我在武夷山看到和尚進出都開奔馳呢。”看來是我的觀念不夠與時俱進啊。
到了“張學良將軍第一幽禁地”時,大門已經緊閉,我們只能在門外想象當初將軍人身自由被控制時的情景,好在將軍有青山做伴。
大佛景區(qū)果真是可以夜晚進入游覽的,還未等我們車子停穩(wěn),就有黃牛過來搭訕,說100塊可以把我們免票帶進景區(qū),我們說買票了,他又說給5塊錢帶我們到入口,真佩服他們的金錢意識。在他們的記憶里,雷鋒肯定是不存在的,可又轉念一想,現(xiàn)在是市場經濟,他們的做法也就無可厚非了。
“天下禪宗十剎”之一的“雪竇資圣禪寺”,傳說是彌勒菩薩的應跡圣地,千百年來,香火鼎盛,被佛教界譽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這里還有“含珠林”,相傳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墓地。
走進寺院內,燭光點點,梵音陣陣,此時僧人正值做功課的時間。我們站在殿門口,看到有的和尚一邊念經一邊東張西望,馬上便想起那句話來:“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特別是2008年11月8日落成開光的露天彌勒大佛,高56.74米,是世界最高的銅鑄彌勒大佛坐姿像。我們在夜色朦朧中,一邊聽著廣場上播放的誦經音樂,一邊虔誠地登上那數(shù)百級石階的佛壇。居高臨下,俯瞰眾生,忽然感覺到人類在佛的面前是何等渺小。
盡管我一向自詡為百分之百的唯物論者,此刻還是約略有一種無形的法力在感染我,儒道佛的博大精深已經滲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中。同事雙手合一,口中念念有詞。我也在心里默默祈禱:愿所有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平安!
【初夏探訪雪竇山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那年初夏午后的風散文11-07
初夏,你是我的暖散文05-02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初夏讓友誼相守在綠意里散文11-10
善待自己散文隨筆08-24
人生橋梁散文隨筆11-03
彩虹之上散文隨筆11-03
大灣里散文隨筆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