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薦度:
- 雨夜的散文 推薦度:
- 楊開慧故居觀后感 推薦度:
-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在茅盾故居的尋覓散文
讀了《胡風(fēng)回憶錄》,才知道了傳奇女子秦德君,知道了她與茅盾先生的一段戀情,雖稱不上驚天地泣鬼神,卻也是哀怨悱惻,令人唏噓感嘆。這段鮮為人知的恩怨情仇,秦德君曾在自傳中第一次披露過,但不知道沈老先生自己對此是如何看待的,于是隨風(fēng)云兄去了茅盾故居。
冬月里的清晨,雖然陽光明媚,卻還是有些寒冷。公交車“交道口南”站下,向西進入后圓恩寺胡同,再步行百余米,就走進了這陌生而靜謐的四合院。
這是一座百年老院,古舊的磚墻、滄桑的屋脊,一切都顯得很厚重。昭示著曾經(jīng)住在這里的主人地位一定不低。先生于1974年12月到1981年3月在這里居住。直到過世后,才居辟為陳列館。
小院兩進,全部對游人開放。目力所及的地方,沒有半點現(xiàn)代的東西。只要買了門票,無論是誰都可以隨意瀏覽,隨意來探索其中的秘密。在那一瞬間,突然有了一種尋寶的感覺,而且很強烈。
走了進去,目光掃著小院的各個角落,時間似乎有一點呆滯,我渴望著有某種沒見過的記載展現(xiàn)在面前,貪婪地捕捉著,拼命的想有一個意外的驚喜。
前院有屋子15間,北房、東廂房和南房已被辟為展廳,陳列著多幅先生不同時期的歷史圖片及文物資料。西廂房是先生的書房和會客室,基本保留著主人當(dāng)年時的原貌。
或許我是無聊,但我卻是慎重的,因了一個好奇,居然不肯放過這里的每一個角落,就連每一間小屋,每一個小門,都不曾放過。
先生一輩子博學(xué),見了很多世面,也記了很多事情,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但在他的回憶錄中,卻根本沒有秦德君這個名字。這應(yīng)該是藏在先生心里的東西,難道被先生遺忘了?不會的,這個一生充滿傳奇的女子和先生在一起生活了三年,給了他豐富的創(chuàng)作靈感。雖然兩人最終分道揚鑣,但三年的異國恩愛呀,真的沒在先生的心里留下一絲痕跡?
帶著愕然和惆悵,來到后院。先生的臥室設(shè)在這里,陳設(shè)得十分簡樸,一床、一桌,還有幾件舊家具;秀遍g,看見了小衣柜上的一個黑漆鏤花盒,得知里面盡然安放有先生夫人孔德沚女士的骨灰,原來,先生最后的日子,是孔德沚的骨灰陪他走完的……
不再愕然了,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許多。
重新回到前院,葡萄樹的藤蔓枯萎了,攀緣在高大的架上,架下是兩畦花圃,還有一副秋千,仿佛在冬眠中,形單影只地懸掛著。院子靠后的地方是一尊白石膏的先生半身雕像。放置在黑色大理石底座上。
看著先生的表情,驀然想起了八十多年前的那個夏天,那個海風(fēng)輕吹,海水泛藍的夏天,想起了先生,想起了秦德君,盡管海很藍,航程也很順利,可兩人的愛,卻走得并不遠。
那還是1928年夏天的事兒,一個巧合,讓秦德君與先生一起踏上了由上海開往日本的航船。兩人雖然相識,卻不相知。
海上航行是漫長的,更是枯燥的,船上為游客們盡量安排的溫馨些,旨在為游人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的氣氛。就在這條甲板上,兩人開始走近海,走近彼此。對于游人來說,彼此都是匆匆的過客,來了又會去遠,只有這兩個人,在輕輕撥開海的面紗,開始擁抱這個向你走近的童話時,彼此看到了對方最美的笑容。
在秦德君眼里,先生不但博學(xué)強識,而且健談,他和她談他的著作、他的身世以及不幸的婚姻,這引起了秦德君發(fā)自心底的同情,看到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被傳統(tǒng)婚姻束縛的痛苦,她的眼里盈滿了淚水。
而在茅盾眼里,秦德君不僅是一個美麗且靈性的女子,而且還是個勇敢堅毅、充滿傳奇色彩的現(xiàn)代女性,她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在他眼里都是無比動人的,本來大她十多歲,先生卻喊她“阿姐”。
船在無垠的海面上慢慢行進,秦德君和先生的心,也在不知不覺中,一點點地靠近……
輪船到岸了,兩個人來到了東京。東京的夜晚異常躁動,但這種躁動不屬于先生!皪u國冬長,晨起濃霧闖牖,入夜凍雨打檐,西風(fēng)半勁時,乃有遠寺鐘聲,苦相逼拶,抱火缽打磕睡而已! 在這半睡半醒的日子里,先生的思緒飄的很遠,他想起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幻滅》,想到了左翼文人對這部小說的猛烈抨擊,情緒一下子低落到了最低點。
秦德君是很有同情心的,她極力安慰先生、鼓勵他創(chuàng)作出第二部好的作品來,以消除《幻滅》在左翼文人中的影響,由于秦德君的關(guān)愛,先生漸漸走出低谷,創(chuàng)作的火焰一旦燃燒起來了,是什么也阻擋不住的。他依據(jù)秦德君的好友胡蘭畦為原形,寫下了著名的現(xiàn)代中國小說里程碑一樣的作品《虹》,小說一經(jīng)發(fā)表,便轟動一時。
那一段日子,雖然清貧,可兩人常常情意綿綿,卻也快樂溫馨。不久,兩人在鋪著榻榻米的房間同居了。接著,秦德君懷上了先生的第一個孩子,先生此時說了很深沉的話,他表示堅決與原配夫人孔德沚離婚,要與秦德君廝守終生。
不管做的到還是做不到,女人的耳朵根兒反正都是軟的。
其實,在先生看來,孔德沚和他之間有沒有愛情,也沒有位置,盡管他們有了兩個孩子。他的心里只有秦德君,只想對她一個人好,對她每時每刻都要付出真心,而且永遠都要覺得她是最漂亮的,連夢里也要見到她……
秦德君果然不負先生,這個端莊賢淑的女人,是最適合做妻子的,在她的呵護下,先生開始心情舒暢,精神亢奮,創(chuàng)作的靈感接踵而至,成為創(chuàng)作生涯中最為愜意的時光。
然而,好景不長,這段溫情的日子僅僅過了兩年,日本當(dāng)局開始大舉抓捕中國共產(chǎn)黨人,許多進步青年只有離開日本,先生與秦德君也不得不回到上海。
回到上海后,二人先住旅館,后來借住在好友楊賢江家里。先生向社會公開了他們的關(guān)系,并提出要與結(jié)發(fā)妻子孔德沚離婚,給秦德君一個應(yīng)有的名份。然而,先生低估了孔德沚的智商,這個目不識丁,貌似孤陋寡聞的女子,內(nèi)心里,潛藏著一股巨大的能量。
按理說。先生在有妻有子的情況下,,又移情別戀并同居,這對于許多女性而言,是很難接受甚至是不可寬恕的。但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地位,為了讓先生只屬于她自己一個人,孔德沚表現(xiàn)的沉著堅定而且有智慧,為了打一場反敗為勝的戰(zhàn)爭,孔德沚不僅原諒了先生,還以自己寬厚的情懷去消解先生心中的芥蒂。
秦德君冷冰冰的看著眼前的孔德沚,她真的太有表演天分了。除了三天兩頭往楊賢江家跑,還時常給先生送衣服和菜肴,還帶著孩子與先生一起嬉戲。秦德君對此沒有引起足夠的認識,她固執(zhí)地認為,先生的心里,只有自己這個完美的女人。
然而,先生的天平開始傾斜了,他給秦德君寫了個四年之約,約定自己先回家,四年后,再與秦德君行百年之好。這個四年之約是不公平的,但對深陷其中的秦德君來說,像先生這樣的人,說話是算話的,是會信守承諾的,是值得相信和倚靠的。
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先生卻沒有信守他的承諾,回家后,便躲秦德君遠遠的。
秦德君為這份感情付出太多了,實在放不下身心的創(chuàng)傷,便索性與先生分了手。
此時,秦德君正懷著先生的第二個孩子。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再一次從自己的肉體里,被生生地抽離。她的心已經(jīng)徹底死了。秦德君心力交瘁,萬念俱灰,她憤然離開了上海,孤獨地走在回四川老家的路上。
一路咳血,一路眼淚……
我在先生的雕像下佇立好久,思緒卻越來越亂。
這段愛恨情仇,被封存了那么久,以至許多人對此毫無知曉,即使有人知曉,也都是嘆息一聲。愛,沒有誰能說得清楚。但我一直認為,既然是愛,就絕不會稀里糊涂。
然而,我又錯了,而且大錯特錯了。
新中國成立后,先生任了文化部長,秦德君也回北京當(dāng)了教育部參事,兩人有了幾次不期而遇,但彼此卻形同陌路,相視一瞥,冷漠的連一句話都不想說了。
在先生生命的最后幾年里,他寫了自己的傳記《我走過的道路》,于1981年10月起分為(上)(中)(下)三冊陸續(xù)出版。不知先生出于什么考慮,他對在東京與秦德君同居兩年的生活一事閉口不談,甚至連共同創(chuàng)作的小說《虹》也只字未提。
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一段不愿提及的記憶,隨著歲月的風(fēng)吹雨打,就會長成一道道深深的疤,潛藏在心底的最軟弱處,根本就不敢翻騰出來面對公眾,即使是不經(jīng)意的觸摸也不可以,因為那些傷口很怪,不但自己會疼,牽扯到別人也跟著一起疼……
或許先生是這樣想的,然而許秦德君不是這樣想的,盡管歲月輪換,她本色依然,她是一個不怕在傷口上撒鹽的女人。
1985年4月,先生已經(jīng)離世四年了。在香港的《廣角鏡》月刊上,秦德君發(fā)表了《我與茅盾的一段情》,披露了以上這段鮮為人知的史事,一下子引起了軒然大波。此時的秦德君已是白發(fā)蒼蒼,她渾濁的目光里還是揮不去淡淡的哀怨,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也愛了,也恨了,可其中的.奧秘又有幾人能夠說得清楚。
人都說,愛有多濃,恨,就有多深。在愛情的世界里,愛與恨從來只有一步之遙,敢于把年輕時的一段囧事翻開審視,敢于把結(jié)在心底的瘡痂掀開,不能不佩服秦德君的勇氣。但人生一世,既然愛過,而且愛得那般深沉,還是不應(yīng)有恨,還是保留那段幸福的記憶為好。
近年來,一些人喜歡研究先生的生平,學(xué)者李廣德在先生、孔德沚和秦德君這三個人的關(guān)系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寫了一篇文章叫《初探》,文章里寫到:先生原名沈德鴻,妻子的姓名是孔德沚,情人叫秦德君,三個人的姓名中都有一個“德”字。
這是巧合,還是命中注定的緣份呢? 有些事情還真是說不清楚,雖然我是無神論者,但我能感覺到冥冥中的神奇。
話又說回來,孔德沚在極為艱難的環(huán)境中,始終賢惠地照顧丈夫的起居、呵護兒女的成長,無論多苦多累,一直心甘情愿。在任何人看來,這很不般配的兩個人,卻攜手走完了他們那漫長的人生旅程。
而一再被人看好的秦德君,雖然真愛如火,也只是如煙花一般,僅僅是瞬間綻放,接著就是凄然的墜落,化為塵土。一見傾情,便耗盡了所有的愛,從此,再也沒了激情。一當(dāng)那份如血般濃稠的感情被冰凍后,忌恨就從魔瓶中滋生出來,始終陪伴在她生命的旅途中。
我走過先生的雕像,轉(zhuǎn)頭間、發(fā)現(xiàn)正房臺階前,一左一右,有兩棵矍鑠的白蠟樹。它不像垂柳那么溫柔,也沒有木槿那么艷麗,但枝枝葉葉間總有一股向外延伸的魄力。
白蠟樹,讓我一下子想到了先生與孔德沚……
先生的雕像前,葡萄藤也凋萎了,那只月季花還倔強地的挺立著,花謝了,葉落了,沒了芳香,卻有兩個紅果結(jié)在花枝上,詮釋了冬月里的一種風(fēng)情。
怕是秦德君就如這月季花,凋落了,那刺兒依舊扎人。
我望著月季花,沒有哀傷沒有悲壯,甚至沒有一聲嘆息,同樣的記憶不說能怎樣,說了又能怎樣?即使心透徹了,潛藏的還不是傷痕累累!真的,誰說都不會給她一個解脫。而且,還會有人這種的不成熟傷害得揪心揪肺。
正午時節(jié),走出了先生的小院,外面風(fēng)和日麗。
走出去才發(fā)現(xiàn),原來愛情與別的東西不一樣,很多東西都是旁觀者清、當(dāng)局者迷,而愛情不但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也看不清楚。其中更難以把握的,幸福的感情需兩個人彼此呵護,而破壞它,一人就足夠了。
上面這些文字,我稱其為八卦,它不像故事富有傳奇色彩,也不像散文那樣娓娓道來。我的真心很簡單,就是是想說明一個道理,但絮絮叨叨的,也不知道說明白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