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頂情思散文
在古玩市場一家雜件店鋪里,看到一個木頂子不覺得心頭一震,伴隨著一陣熱乎,竟然突突直跳起來。隔著玻璃細心查看,木頂子已經(jīng)很舊很舊了,呈灰褐色,上面滿是針眼子,一根同樣是灰褐色的布條子從中間通孔中穿過、兩頭打了個結(jié)連起來;布帶上面還插了一根兩寸來長有些銹跡的鋼針,針眼里穿著一根短紅線。在這只裝著不少小物件的長方形搪瓷盤了,木頂子顯得很挑眼。
我沒有還價就讓瘦小的店鋪老板將木頂子遞到我手中,接著就放進了手提包里。在我轉(zhuǎn)身離開之際,這老板翕動著嘴角帶動著鼻孔,用一種斜睨著眼神撇了我一下,被我捕捉到了。我不明白這老板會用這樣一種眼光對待一個顧客,也不清晰這眼神要表達什么意思。
轉(zhuǎn)回家中,我拆開一只封存的小布包,拿出母親遺留下的木頂子,比較掂量,兩只木頂子材質(zhì)應該都是棗樹做的,形狀高度相似:一寸來長、腰鼓形狀,密匝匝的針眼;不同的是母親的木頂子的布帶上插著一根小號縫衣服的針,上面穿著一根黑線。我找了個托詞,讓妻子并攏右手的中指和無名指,將母親木頂子和古玩店木頂子朝向手心依次戴在手指的根部。妻子好像有些不適應,下意識地幾次張合起五個手指,這倒將我?guī)У较惹暗纳钏淼览,我下意識里看到了母親和她熟識的.姊妹們從老大遠處走來。
有人說,孩子記住母親是從吃第一口奶開始的,又說是從母親攙扶他走穩(wěn)第一步開始的,又說是第一次被母親按在大腿上擼下褲子用巴掌使勁拍時開始的,這些或許都是對的。但我記住母親的卻是在她帶上木頂子做針線活納鞋底、補衣服、做棉衣、訂被服時開始的。
母親是皖北農(nóng)家的女兒,后被裹成小腳,17歲嫁我父親,一生養(yǎng)育5個子女,針線活可能是母親終身受用的生活技能。依托著小小的木頂子,一雙巧手飛針走線,母親始終沒讓一個孩子喊過冷,沒讓一個孩子衣服透過風。
依稀清晰記得母親訂被做衣情景。母親戴好木頂子、在大號訂被針針眼里穿進與被里子色澤大致相同的線頭、再捏著線頭拽出好長一截,比照連著線團上的線,預測好訂被所需的長度,掐斷后,手指瞬間輕盈地挽個結(jié)。做好準備工作后,母親就在大床上鋪好被里子、居中鋪平棉絮、再鋪上印著花色的被面,先將迎面的被里子招起搭上被面子,后脫下鞋跪在床上,依次將另外三邊被里子招起搭上被面子,再將被里子四個角折成45度掖好鋪平,接著左手抄底捏著被沿,右手捏針從右向左,以寸許長的針眼間距,連續(xù)性地將針尖插進棉被里子再挑出棉被面子,緊接著用木頂子頂出鋼針,右手拔針提線;待換了三四次線后,就將一床泡絨絨、平整整的大被服訂好,晚上睡覺時,別提有多舒貼暖和了。這中間,母親不時還將針尖朝額頭上一抹。我在上五六年級的時候,曾問過母親這個奇怪的動作,至今記得母親是這樣對我講的:棉花絮澀針,針在額頭上走一下,棉花絮就不澀針了。那針尖要是戳破了皮,怎么辦呢?母親咧著嘴笑著說:哪會的呢。
那些年,我多次見過母親為我和姐弟,還有鄰居家的孩子做棉襖棉褲,納鞋底縫鞋幫上(做)棉鞋。母親每次都離不開這小小的木頂子、每次都少不了將針尖在額頭上抹一抹。
我成家立業(yè)較晚,母親因此顯得蒼老。一看到或是想到母親額頭上次第漸深、由少增多的皺紋,我就認為這一定是母親是在經(jīng)年累月做針線活中,讓那針尖不斷地給劃出來的。
凝視并撫摸兩位母親留下的滿是針眼的木頂子,竟感受到木頂子依稀發(fā)散著一些溫度,仿佛她們剛縫補好衣服剛從手掌心中卸下?M繞的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想起了1200多年前的孟詩人為我們說起的那位慈母,一定也是帶上了木頂子,這才用手中線“密密縫”好了兒子外出奔前程所需穿戴的衣物,為我們保全了一幅感懷至深、魂牽夢繞的永恒場景;我想起了從那時起到我母親這一代,又有多少木頂子在慈母們手中傳遞著,演繹著同一首歌;我想起了這世上一定存有許多的木頂子,你我要是見著了就請保留下來,好重溫和銘記慈母們的平凡與偉大!
這樣想來,我就覺得母親已從老大遠處漸漸走來。
【木頂情思散文】相關文章:
槐樹下的情思散文11-12
情思天地心靈森林散文12-03
情迷賽里木散文11-04
天輪下的綠色情思散文欣賞11-09
散文桃花心木讀后感5篇11-23
散文《桃花心木》讀后感5篇11-23
詩文:七夕情思04-21
木木鎮(zhèn)來了個妖怪童話故事11-22
秋葉牽動我的情思為題作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