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美旋律彈奏的生命樂章散文
從贛州參加贛南師大76藝術班40年首次同學聚會回到上海不到一個月,就收到王昌逵同學通過微信發(fā)過來的媒體報道和截屏圖片。他告知我們應邀參加了深圳國賓館-舉行的2016《第七屆客家文化高峰論壇》,并在《客家情中國夢》晚會上演奏由他創(chuàng)作的成名鋼琴曲《呼喚》。報道中描述王教授的激情演奏震撼著每個聽眾的心靈,使大家對客家音樂、客家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有了真切的感受。中央電視臺CCTV3頻道現(xiàn)場錄制,不久將與廣大觀眾見面。這一特大喜訊立即在同學微信群中炸開了鍋,大家爭先恐后點贊并向他表示祝賀。
《呼喚》是一首古樸的客家山歌音調(diào)與現(xiàn)代西洋樂器鋼琴的一次中西文化碰撞的作品。運用江西興國客家音樂素材創(chuàng)作的鋼琴曲。在第一插部,慢板音樂柔情似水,浪漫而富有詩意,類似歐洲小夜曲風格的三連音鋼琴伴奏,融合現(xiàn)代音樂元素,將客家山歌中下行略帶憂郁的情調(diào)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第二插部是第二主題,是嶄新的深圳意象的主題,試圖表現(xiàn)雄偉壯闊激情涌動的深圳生活景象,突顯了雄渾大氣昂然的時代風尚和海納百川的特區(qū)精神,恰似情真意切的聲聲呼喚。
王昌逵同學乃江西興國人,1955年3月出生,1979年贛南師范大學音樂專業(yè)畢業(yè),1980年-1986年江西師院井岡山分院音樂系、吉安師范(現(xiàn)井岡山大學)任教,1987年-1996年河北保定學院音樂系任教,任系主任、副教授,1996年-2016年深圳大學任教,任藝術學院藝術教育系副主任,現(xiàn)為師范學院音樂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音樂教育學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鋼琴考級高級評委。2015年《中國國際鋼琴藝術節(jié)全國鋼琴比賽》總決賽評委、第五屆《德國威斯巴登國際鋼琴比賽》亞洲區(qū)半決賽評委、《全國音樂教育學論文演講比賽》總決賽評委、《廣東省教育廳首屆優(yōu)秀碩士論文評選》音樂學論文首席評委。兼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講座教授。
王昌逵出版音樂著作10部,代表作《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為教育部社科中心重點項目、全國部分高校音樂研究生課程參考文獻;發(fā)表論文68篇,6篇論文獲國家級獎; 發(fā)表音樂作品30余篇,4篇獲省級獎,主持和參與音樂科研課題國家級3項、省級1項、校級2項。指導學生參加國際、國內(nèi)合唱比賽、鋼琴比賽多次獲獎,獲優(yōu)秀鋼琴指導獎、全國優(yōu)秀指揮獎。
我和王昌逵同為藝術系的同學,1977年3月進校時音樂、美術都得學,大一第二個學期我們就分開了,他進了音樂班,我在美術班深造。之后并沒有來往。只聽說由于他天資好加上特別用功,老師對他格外器重和喜歡。至于他后面的發(fā)展和去向我是一概不知。
一晃三十六年過去,自去年大學同學微信群建立以后,為大家提供了一個信息、情感交流的平臺。我退休后移居上海,在承擔必要的家務和照顧一對孫子孫女外,夜深人靜時,喜歡爬格子,寫點隨筆、散文等。特別是當中國發(fā)布我的散文后,我都會及時發(fā)到微信群中,希望與同學一道分享我的勞動成果。同學們最初讀過我的文章后,都感到很驚訝,一個美術班的高材生,我在大學讀書期間同學給我的綽號是“素描大師”,原來文章也寫的如此漂亮。大家自然紛紛點贊。微信中動畫的、靜態(tài)的點贊畫面繽紛耀眼。然而,每一次王昌逵同學卻總會出現(xiàn)一段點評和感言,如你的文章感人,文筆驚人;你是我們班的才子;你能長期立足基礎教育崗位,并把小事做到極致,成為省學科帶頭人,實屬不易等等。文字或多或少,總會給我感動和溫暖。我在微信群中留意觀察到,只要有同學發(fā)布作品、有好的文本制作、有喜事大事,王昌逵都會在第一時間點贊和評價,無一例外。他的行為給我最初的直覺是,此人情商很高,一定不同凡響,是一個值得深交的朋友。我開始在網(wǎng)上推薦一些好的文章與他分享并發(fā)表感言,話題有談人生、談養(yǎng)老、談藝術、談家庭。他不管多忙,都能回復,話不投機,大有相交恨晚的感覺。我們雖未曾謀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彼此之間由于默契的隔空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金秋十月的同學40年母校首聚可謂是隆重熱烈,讓每一個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記。王昌逵同學是聚會籌備小組的成員之一,承擔了班歌教唱、排練、編導、錄制,座談會主旨發(fā)言等任務,忙碌是少不了的。然而他總是說,很榮幸能為同學們做事。
這次同學聚會最具特色的是贛南師大76藝術班班歌的展示,當我們在向母校有關領導、老師、校友引頸高歌自己集體創(chuàng)作的班歌時,在座的所有人都為之感染和動容。音樂、美術學院新老領導感慨的說“你們用創(chuàng)作、演唱班歌的形式表達對母校的感恩,創(chuàng)造了師大歷屆同學聚會的先河,這一壯舉必將載入師大校史史冊”。
作為集班歌策劃、創(chuàng)作、編導于一身的王昌逵同學,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我為親歷班歌出爐過程的參與者之一,強烈感受到了王昌逵高尚的人格魅力。
當王昌逵倡議為同學聚會創(chuàng)排班歌得到籌備組響應后,他就極力舉薦我寫歌詞,我從未寫過歌詞,對音樂也是一知半解。在近一個月的班歌歌詞寫作中,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數(shù)易其稿,總是不得要領,幾次推脫。按常理,王昌逵可以另指派他人或者在我初稿基礎上進行修改便可。然而他卻一再為我撐腰打氣,激發(fā)我的自信,安慰我不必著急,并且不厭其煩給我講解歌詞創(chuàng)作的有關知識,期間我們在微信交流的方式也全用盡。最后班歌歌詞集中了集體智慧后強勁面世,王昌逵為它譜了曲。他的這種成人之美的品格,讓我備受感動。
在這次同學聚會上讓母校領導、老師和我們最為感動的是,王昌逵同學是個有情有義之人。他在座談會上的主旨演講情真意切。這位在大學講壇上叱咤風云的老教授,面對昔日的老領導和恩師,心情無比激動。他對著自己事先寫好的提綱講稿斟字酌句,侃侃而談。他用了八個“最”來表達自己對母校、對老師的感恩之情、他說:“系里安排我擔任系音樂專業(yè)合唱團指揮。指揮、作曲、鋼琴的實踐活動機會都給了我,安排陳述劉教授單獨教我和聲作曲和鋼琴即興伴奏,真的系里重點培養(yǎng)我太照顧我了,非常感恩!我是學習委員管理琴房,得天獨厚與老師共琴房,全系就我練琴時間最充裕,春夏秋冬練琴不止,簡易琴房連天花板都沒有,更沒有電風扇,夏天經(jīng)常打赤膊上陣練琴。師大學習的幾年,最重要的是學到了音樂藝術的學習導向,學到了開拓進取,鍥而不舍,獨立創(chuàng)新的學術精神。”字里行間是滿滿的真情和深深的感激。當面向昔日的恩師熊小明老師表達感謝時,她語重心長的說:“我記得,熊老師經(jīng)常提醒我,你不要驕傲啊,你必須多彈點鋼琴作業(yè)。我當場向老同學道歉,占用了同學的時間,因為熊老師每次給我上鋼琴課,總是給我多上時間,F(xiàn)在我想說,如果沒有老師當初的嚴格要求、格外關照和善意提醒,就不會有我今天的藝術成就”。他的講話博得了大家的喝彩和掌聲。之后他用現(xiàn)場演奏鋼琴曲《呼喚》回報大家。
通過聚會短短兩三天的接觸和交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王昌逵同學做人真誠豁達,做事縝密嚴謹,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他還是一個率真、樂觀、活潑的人,他精力充沛,感情豐富,懂得謙讓,富有愛心。你看他在酒席上的瘋狂可愛,面對久別重逢同學時的驚喜狀態(tài),自由活動時的放松和淘氣,活脫脫就是一個老頑童的模樣。然而,正是這樣一位性情中人,他多次在上萬人的深圳體育館指揮深大學生合唱團的演唱,頻繁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舉辦的音樂會、鋼琴表演、藝術講座、客家文化藝術節(jié)上擔任主賓。
幾十年來,他教過的學生、帶過的研究生遍布全國各個省地市區(qū),由于他的精心培養(yǎng),畢業(yè)的學生大都肩負重任。還由于他注重學生品德的塑造并率先垂范和為人師表,與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當逢年過節(jié),出差探親學生都會來深大看望老師。老師旅游、開會或探親,當?shù)赝瑢W都會迎來送往。前不久,原在河北保定學院任教時的得意門生查理和紫鵑,為了表達對王老師的感恩,借自己在深圳創(chuàng)辦傳媒公司開業(yè)的機會,舉辦感恩王老師音樂會。
王昌逵同學雖說已經(jīng)退休,但仍然立足于客家文化的傳承、挖掘和研究工作,昨天,又得知他應邀為深大藝術學院研究生講座,同學們無不為他感到驕傲和高興。期間鋼琴演奏肯定是少不了的,我心中默默在想,他不僅在藝術舞臺上用最美的旋律彈奏出象《呼喚》這樣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更重要的是他用真誠、愛心和擔當在人生的舞臺上彈奏出生命的美好樂章。
【用最美旋律彈奏的生命樂章散文】相關文章:
珍惜生命中最美麗的相遇散文11-21
最美年華散文05-02
最美桃花紅散文11-12
最美年華散文欣賞04-29
鄉(xiāng)村最美麗的風景散文11-30
微笑——世間最美麗的語言散文01-02
最美的季節(jié)遇見你散文11-17
最美夕陽紅紀實散文11-10
朋友,是人生最美麗的相遇散文12-14
悲壯的旋律詩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