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遙遠的北國天池散文隨筆
在內蒙古高原科爾沁的東北部,在海拔1332.3米大興安嶺的一座峰頂之上,座落著我國第三高的六大天池之一,它就是具有冷峻之容的阿爾山天池。
阿爾山天池東西長450米,南北寬300米,占地面積13.5公頃,湖水久旱不減半寸,久雨不增毫厘,一年四季水平如鏡,隨著季節(jié)的更替才有細微或湛藍或黛綠或碧綠的變化。原始的輕柔和著春夏秋冬的周而復始,湖水比歲月都平靜,都安祥。
這個橢圓形的天池像一輪拉長的明月掉在了深山林密的峰頂,藏在一片滴翠的蒼郁之中。林木的倒影使湖水更加碧藍,青峰的倒影使湖水更加深邃,流云的倒影使湖水更加飄逸。每年的夏秋之交,湖面霧氣更是給人飄飄若仙、撲朔迷離的感覺。湖水的奇怪之處是這里不生長魚類、藻類。有好事者曾三番五次地往湖水中投放魚類,無論是魚苗或是斤八兩的大魚,不過數日,無不仰面朝天,浮出水面,這多少給游人平添了幾許心寒,當然這里奧秘并不復雜。
據地質部門勘察,天池是距今100萬年前喜馬拉雅期火山噴發(fā)后熄滅時的火山口,從而形成了高位湖泊。當然這不僅僅是天池之水太純凈了,還因為地下礦泉中各種微量元素構成也極為復雜,凡是天池之水都不能活魚。由于阿爾山天池遠離人群,所以這里的環(huán)境仍然處于原始狀態(tài)之中。湖岸漫山遍野都是落葉松和娉娉婷婷的白樺林。林中被冬季大雪壓斷的樹木經年累月,已成為枯朽之木。層層疊疊,縱橫迭壓,有的上邊已結出厚厚的木耳和靈芝。厚如海綿的腐質層上布滿了苔蘚、薔薇,這里沒有牧羊的老人,這里沒有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里除了旅游者的足跡,再就是山林中的飛禽走獸了。
阿爾山天池的這泓湖水,被大自然高高舉在藍天之中,確實令人引發(fā)許多層出不窮的遐想。這里沒留下古代一位騷人墨客的足跡,甚至也未來得及編一段神奇的民間傳說,就這么一下子昭然于現代人的眼前了。它來得突然,它給人驚喜,也給人遺憾,它沒有太湖邊上的千古情殤,也沒有西子湖畔的撫風弱柳。這里的冰冷和蒼涼只有高山峻嶺做伴才合諧,這里的鷹飛虎嘯只有蒙古人的壯士才敢涉足。駐足內蒙古阿爾山的天池,你才會覺得江南那些湖邊的雕梁畫棟、亭閣榭臺委實過于人工、過于修飾、過于浮夸,哪如這原汁原味、素面朝天更讓人感受一份真實。
現代人逃避了都市,可就是逃避不了“人文”,“人文”都免不了情感的傾向,情感的傾向就免不了偏頗,偏頗的東西就免不了虛假,虛假籠罩著人類,人類又時時刻刻在追尋真實。依我看,只有在這還沒經過人工開發(fā)的自然景觀之地,還有那么一種原始的野氣,因為這天池連魚類都不能生存的“恐怖”或許在意境上更接近于我們人類尋找自然神秘的天性。
隨著游人的撤離,我們下山了。看見我的同伴們手中捧著、拎著在天池周圍采摘下來的木耳、靈芝、猴頭蘑、大塊的原始青苔和樺樹皮,我更感到了人的貪焚,其實這些原始自然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了,人們?yōu)槭裁匆挥袡C會都不忘記索取呢?
我是空手下山的,因為我在南海邊上居住,我若帶回天池邊上的一草一木也都是沒有靈性的植物尸體,我愿萬物在它們的故鄉(xiāng)都有永遠的靈性。
【遙遠的北國天池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北國之秋05-15
北國江城07-08
北國的風10-09
北國的雪04-20
北國的雪08-29
北國的雪07-15
北國之冬07-04
北國之冬07-15
北國之冬07-07
天池GOGOGO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