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鄰學院散文隨筆
一直眷念著青春飛揚的校園,以及迷漫在校園里的那種青草般甜澀的氣息。雖然青春的碼頭已飄渺如煙,在隨波逐流的庸常歲月里,偶爾的回望,心似乎久枯經(jīng)雨的芭蕉,搖曳著的新綠泛著幽幽的光澤。
移居學院附近,內(nèi)心頗感慶幸。雖非這所小城大學的學子,但這所舊稱“師!钡膶W院,卻是我青蔥歲月里的一座溫馨驛站。她樸素的校園邊,曾經(jīng)是大片的農(nóng)田,清晨或者黃昏,校園廣播站里悠揚的音樂,就如炊煙般裊裊升騰,繼而如潺潺秋水,緩緩流淌在校園的每個角角落落,伴隨著教室里的朗讀聲、操場上的口哨聲、練歌房的琴聲……組合成一曲激蕩人心的校園歌謠。一茬茬的菜花謝過,一年年的風流云散,一屆屆的學生遠飛,學院依然如巢,安然地靜候在新安江畔、隆阜之地,迎納著源源而來的莘莘學子。
經(jīng)常在晚上散步的時候,悄然走進校園,走進一段久違的歲月。校園面積擴大了不少,但所幸老建筑基本還在,還有那些老樹,依然蓬蓬勃勃,一種見到舊友的親切油然而生。校園中彌漫著縷縷桂香,走在熟悉的舊徑上,看著那些在階梯教室里孜孜耕耘的學子,那些在圖書館大樓里遨游學海的學子,那些在操場上虎虎生風的學子,那些在樹影路燈下談笑風生的學子,我不由得肺葉翕張,深深地吸納著空氣中的勃勃青春,還有那淡雅如縷縷檀香般的書香,感到身心輕捷,如同一尾小魚,悠游在舊日港灣。隱隱約約,已經(jīng)鐫入生命年輪中的那些校園民謠中所傳唱的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那些往日漂亮的女生和白發(fā)的先生,煙雨一般將我籠罩。黑暗中,我走近一棵樹,順手握住一枝年輕的.樹椏,仿佛與自己的青春握一個手。
作為高校,學院歷史不長,剛過而立。置身于古徽州這片曾經(jīng)書院林立、學派紛呈的文化重鎮(zhèn)上,學院顯得年輕而單薄,就如初出茅廬的青衫學子,正跋涉在千障青山、長河落日里,但卻目光清亮,神情堅毅,秉承了一股這片土地上獨有的“徽駱駝”的精神。從這里走出的學生,也如清寒之家的孩子,堅韌,能承能當,腳踏實地,很是受人喜愛。天道酬勤,如今學院已經(jīng)為自己攢下了一些可以示人的家業(yè),那塊牌子在外人的眼里也有了幾分沉甸甸的分量。
路過學院的宣傳櫥窗,見里面密密麻麻貼著許多照片。走近細瞧,原來是學院今年考取國內(nèi)各高校研究生的畢業(yè)生照片,有200多人,占了本科畢業(yè)生總數(shù)的11%。暗想起來,學院所在的隆阜,還真是徽州大地上的一塊鐘靈毓秀之地。清初這里就走出了大思想家戴震,其光華四射的思想,至今令人為之景仰。民國年間,隆阜女中又在這里奠基,徽州的女子教育由此蔚然成風,一時領安徽之先。新中國成立后這里依然是徽州教育重地,1977年恢復高考后學院又續(xù)接上了這一縷文脈。小小隆阜,大有文章。
突然又想起早年見過的不知是師專中文系哪一屆才子在迎新生時撰寫的一副對子:新安廣迎四海學子,黃山盡鐫大塊文章。大號楷體寫成橫幅高踞校園大路上,墨跡酣暢淋漓,筆力一如青春般飽滿,在初秋明凈碧透的晴空下,旗幟一般張揚。真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有這股沖霄豪情,有這般萬丈青春,又有何錦繡華章做不了?這般想著,心情也隱隱泛起絲絲波瀾,一些久遠的感覺如蟄伏的冬蟲,正拱出春草萌發(fā)的地皮,在煦暖的春陽中躍躍振翅。
家鄰學院,仰可瞻望徽州大地星辰燦爛,俯可品味書香感受青春,實乃人生之福也!
【家鄰學院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戰(zhàn)城南》盧照鄰唐詩鑒賞02-05
《長安古意》盧照鄰唐詩鑒賞02-04
昭君怨盧照鄰唐詩鑒賞02-07
有關《智子疑鄰》原文及翻譯01-14
《行路難》盧照鄰唐詩鑒賞01-20
那夜,那鄰-記敘文700字02-25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與你為鄰高考作文5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