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冷臉散文隨筆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一書的結尾中是這樣描述的:“一九九七年早春,啊媛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鐘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每一次讀到或者聯想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我都會感到一縷涼颼颼的風從腳底和胳膊肘下吹到心里。
心冷了,人就找不到歸途。臉冷了,情份就淡漠了。
在別人眼里的肖俊是一位事業(yè)有成,懂得生活,富有情趣的中年男子。時光荏苒,他妻子即將五十歲生日。肖俊再次鼓起勇氣,選擇雙十一的日子為了妻子而去逛街。肖俊并沒有逛街的喜好與時間,他只是想為妻子準備幾件合適的也能表達自己用心的生日禮物。雖然往事歷歷在目,也如鯁在喉,雖然自己為妻子選購的旗袍更高雅,首飾更高貴、坤包更時尚、睡衣更風情,但每一次都會是一場無端的猜忌,一次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慨。
為了一份責任,為了雋永的陪伴。肖俊從早上出來已經午后一點半了,仍然意猶未盡,總覺得還缺點什么,欠點什么。實在是不堪重負,他雙手拎滿了購物袋,風雅不見了,風度也不見了,那樣子就像一只笨重的糞殼郎。
家里!妻子還在,肖俊滿臉春風。
他欣喜地放下手上一摞摞包裹,揉揉手上被勒痛了的傷痕,便迫不急待地將禮物一一擺放在茶幾上、沙發(fā)上。經過肖俊精挑細選的每一件禮物,都是那么打眼,那么的精致。妻子的臉上并沒有發(fā)現自己所希望的笑容,哪怕一點輕松也沒有。肖俊失望了。把一堆笑容碼在臉上說:“老婆,我對你好不?!”許久,妻子口中擲出半句話來“我對你也好”。諾大的客廳里仿佛吹進一股不寒而栗的邪風,那堆精美的禮物也暗淡了。
為了回避可以想見的冷臉與無畏的爭吵,肖俊一臉無辜地重重的'抓住扶梯,走進自己的臥室。晚秋午間的陽光原本是絢麗而溫暖,此刻,在肖俊眼里卻顯得蒼白還有一襲透心的涼意。他似乎獨自行走在空曠的雪地里,聽見自己孤獨的心跳和清寂的腳步聲。他身體無意識地顫動,一股寒意襲來心也冷了,心身疲憊地癱在床上。他覺得饑腸轆轆了,卻沒有半點食欲;也感覺十分疲憊了,卻無力閉上那雙迷茫的眼睛。
肖俊在事業(yè)上無疑是成功的。可是,成功對于肖俊來說很無辜。因為成功成為了肖俊夫妻之間的矛盾。雖然說生活中的夫妻是平等的,但個人的才華與努力而獲得他人的認可與社會地位不能夠平等。如果一方為了尋求自我心中的平等,而采取不尊重或者刻意擴大對方缺點的行為,其結果都將事與愿違。
小家庭夫妻,一生相守是幸福。家國天下或者事業(yè)情懷太重的夫妻,常相廝守是可望而不可及奢望。夫妻生活就像一盞風箏,一個在天上飛翔,一個在地下放線,需要拽緊,卻不能拽斷。只有收放自如的駕馭者,才能讓風箏飛得更高,飛得更遠,讓生活更有情趣。
誰都無法選擇自己的生身父母與自己的長相,但命運與幸福卻靠自己去把握和創(chuàng)造,那是一次又一次理性的取舍以及一層層努力突破的結果。
八十年代的中學生,大多住校。他們吃飯使用飯票,而飯票是由米與柴火費兌現的,當然也可以購買,那只是少數同學的榮耀。每到周一回校的時候,我總能看見男生肩上扛一袋米,背上一個沉重的書包,拎一罐咸菜的作相。女生卻幸福得多,她們有父兄的呵護。
“娟子,娟子……”幾聲蒼老的聲音驚醒了夏日教室里午休的同學們。他們好奇的眼神齊刷刷的投向了教室門口那位衣褲沾滿泥水,被米袋壓彎脊梁的男子身上;液谏拿状谧×怂拿嫒,他使勁地頂起米袋,顫顫巍巍地挪動身體,原來是一位五十多歲身體羸弱的禿頂家長!熬曜印保欠裢瑢W童美娟?我如是想。童美娟的座位上是空的,只有她同桌同村的吳芳爬在課桌上熟睡了。吳芳也被叫“娟子”的聲音吵醒了,她似曾相識地左右望望。當她發(fā)現教室門口的男子時,是那么地驚喜。吳芳跳躍似地喊“六子伯伯”,奔向那位男子。這時候,童美娟過來了,她極不情愿地冷著臉,冷臉上找不見一點兒親情。吳芳指示男子,將米袋放在教室門口的土地上,然后一把接過男子一張又一張粘過吐沫才數好的一角、兩角,還有五角的紙幣。
男子轉身后,幾位面帶驚詫的同學便問起童美娟,是否她的父親?童美娟同學的表情作出了肯定而無奈的回答,她同時解釋說:“他不是我爸爸,是我家看鴨的老頭”。老人猛一回頭,眼神里沖斥著搵怒與痛苦!他堅定地轉身,毅然而辜辜地地走了。老人漸行漸遠的背影,顯得愈加矮小而且有些佝僂。
后來,聽說童美娟的父親死于那次回家路上的車禍;又后來,童美娟綴學了,聽說隨母親改嫁到遠方;再后來,已經是三十年后的一次同學聚會,我見到了闊別數十年的老同學童美娟。我們在高一同學,而現在的她也老了,老得那么明顯,老得讓我失望。時光催人老,曾經的童美娟同學是那么地青春,那么美麗。
我常常會想起日本電影或者電視劇里的女主人迎候丈夫歸來時的情境。美麗的女主人惶恐地放下手中的書,迅疾地離開榻榻米汲上木鞋,笑容可掬地說,“お疲れ様でした(您辛苦了)!”如此溫馨的迎候,想想都讓人暖心。我還會想,日本人的夫妻生活真的那么和諧嗎?并不是,但她們的笑臉是真實發(fā)自內心的微笑。日本人善待朋友,更尊重家人。我們渴望理解,缺失親情,送給親人最多的不是笑容而是冷臉。
我們,這是怎么了?!
家人的笑臉固然會舒緩一天緊張工作情緒,也能化解生活與愈來愈大的社會壓力;而冷臉,卻只會隔斷親情讓親人之間產生距離。這種距離,不是社會地位的高低,不是對家庭貢獻的大小,而是對待親情時用心的溫度差異。相濡以沫,原本是夫妻生活的常態(tài)。而今,相敬如賓竟成為許許多多不缺生活資源的人們的奢求。
無論多忙無論多累,無論多么偉大與渺小,親人都不是用來發(fā)泄和表現淫威的對象。他們是創(chuàng)造的動力,是幸福的源泉。任何缺失親情的生活,或者會有一時的快感,卻不是幸福,而且快感之后的落寞愈加凄冷。那樣的生活會很冷,這樣的成功很孤獨。
生活拒絕冷臉,親情需要保潔。即使疲憊了,到了窮途,我也得從眼睛里擠出一點微笑,掛在臉上。
【冷臉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善待自己散文隨筆08-24
人生橋梁散文隨筆11-03
彩虹之上散文隨筆11-03
大灣里散文隨筆11-04
女兒紅散文隨筆11-04
又夢見你了散文隨筆01-31
田園詩人散文隨筆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