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詩江南散文隨筆
在蘇州四年,卻很少真正感受到那詩意中的江南,似乎江南已經(jīng)塵封在歷史的記憶里,離現(xiàn)代人越來越遠(yuǎn)。
然而,在湖州,在南潯,我看到了江南,感受到了江南的柔情與無與倫比的風(fēng)情。從遠(yuǎn)古走來的江南,夢中的一個記憶奇跡般地復(fù)活在這樣一個古鎮(zhèn)上。這是一片靈性的土地。多少才子從這里走出,開始了詩意的一生。多少蕙質(zhì)蘭心的女子在這里演繹出紅塵的傳奇,寫下愛情動人的詩篇。
在藏書樓,古代文人雅士對文學(xué)的追求,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和堅守,對文化傳承所作的偉大貢獻(xiàn),無不令人感動。在這個浮華的世界上,總有一些真正干事和干好事的人。這些人,盡管很多都已經(jīng)湮沒在歷史的煙塵中,但他們才是真正應(yīng)該被歷史記住的人。園中的紫藤蘿倒讓人眼前一亮,一下子想起以前的課文《紫藤蘿瀑布》,心中一下子變得明亮很多。
幾處名人故宅如張靜江故居、張石銘舊宅,都頗有意味,令人感慨。張靜江的故居給人印象更是深刻。張靜江,民國大佬,在近世曾有過很大的影響,沒想到曾住在這么一個雅致的所在,讓人傾羨。南潯的古建筑保留下來的特別多,大多是過去大戶人家所在。比如百間樓,據(jù)說是一戶人家陪嫁丫鬟的住處,不由得讓人感慨。當(dāng)時一定有很多人,住在茅草屋或者什么石洞里,食不果腹,像奴隸一樣地活著。所謂大戶人家,果然法度森嚴(yán),處處都能看出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下家長制的影子,什么人該住什么地方,什么地方該怎樣布置,都是一點也不能亂的。不得不感慨歷史的無情,小民自古多艱。
坐在小鎮(zhèn)上的石板橋上,江南的微雨偶爾會落在我的臉上,輕輕地,涼涼的。我輕輕撫摸著青石板,感受著歲月的滄桑,看著遠(yuǎn)處的.房屋、河面上的游船、兩岸的依依楊柳、風(fēng)中飄揚的酒旗、近處的洗衣女,心中莫名的感動。生活原來可以這樣從平凡中走向偉大,從瑣細(xì)中走向從容,從漂泊中走向安定,從喧囂中走向?qū)庫o。南潯的民俗風(fēng)情街倒讓人覺得很有生活氣息,處處都有人熱情地招攬客人,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掏了腰包。我也是一個經(jīng)不起誘惑的人,別的沒買什么,當(dāng)?shù)氐男〕缘官I了不少,又買了一壇南潯的好酒,準(zhǔn)備回去后讓朋友也陶醉在這江南的醉意里。
回去的車上,我迷迷糊糊睡著了,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夢中有若隱若現(xiàn)的南潯古鎮(zhèn),有水墨畫一樣江南,有雄奇瑰麗的蜀山,有一首不知從何而來的莫名歌謠: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江南,我心中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