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心之境散文隨筆
每個人都曾體驗過這樣的境界:一件事或一個念頭之后,清晰的感受著自我的存在與美好。那或許是一位天真爛漫的兒童將手中的硬幣送給一位乞討者,面對一雙感激的眼睛而流露出的會心的微笑;那或許是一位善良而智慧的朋友,看著另一對朋友的幸福而生了欣慰,并為自己的力所能及的相助而快樂。
悅心之境,一定要先保證自我的完整與安適。這就需要營造一個氛圍,一個讓自己不被煩惱、焦慮、恐懼、憤怒所籠罩的氛圍。所以,這樣的境界不容易出現(xiàn)。
如果你付出了再多也不能得到別人的認(rèn)同,或者也不能讓別人真正快樂,那時就需要退一步,需要用平靜與理智來營造這樣的境界。我看到那么多人在刻苦,在努力,在寂寞中追求,在紛擾中堅持,我想,那就是一些清醒的人,他們知道他們的快樂在哪里,需要如何得到。
當(dāng)一個孩子的快樂得不到大人的共鳴時,他們會沉默,繼而不再與大人分享自己的快樂;他們會將快樂埋在心底,與懂他們的人交流;當(dāng)一個善良的人把食物送給動物園中的猴子,而那只猴子卻一把搶過并試圖搶走更多的食物時,這個人也就不再把慰勞猴子當(dāng)成樂趣。
悅心之境,需要主客觀的配合。
在追求這樣的境界中,人類變得具有適應(yīng)性,因而也遠(yuǎn)離了天真與單純。所以,崇尚自由的人們都愿意與大自然多親近,愿意用更多的努力來換取這樣的自由。所以,人們都向往與知己交流,都渴望有懂自己的人出現(xiàn),因為此時,自己的快樂才能成為別人的快樂,別人的快樂也才能成為自己的.快樂。
能相互以對方的快樂為快樂,是悅心之境的精髓,也是愛的精髓。
不管你快樂的理由有多么微不足道,有多么不值一提,那個人懂了,也跟著快樂了,這就是悅心之境。
一切試圖用人為的方式來控制別人或者改變別人的人,都不可能真正享受到這樣的境界。
真正懂得這種境界的人,即使一個人,也能感應(yīng)到與別人相通的快樂,比如佛。
那是天性的流露,是童年留給人們最恒久、最隱秘的快樂密碼。
【悅心之境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散文11-12
養(yǎng)花是為怡情悅心散文05-02
境由心生勵志故事04-05
無人之境的成語故事11-06
心之隨想散文11-07
心之明月 初二作文08-28
《漁人悅魚》勵志文章02-05
心之所向,唯寧而已散文11-18
悅讀越快樂讀書心得04-21
色難與色悅散文欣賞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