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 《花鐘》說課稿 推薦度:
- 花的詩句 推薦度:
- 含花的詩句 推薦度:
- 金色花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花棍散文隨筆
世俗的人不可能脫離世俗。就如斥鸚,雖然決起而飛,但翅膀就那么長,本領(lǐng)就那么大,只能“搶榆枋而止”。
雖然很多晚上,都用道家修煉的心法,眼觀鼻,鼻觀心,來引導(dǎo)自己進(jìn)入那個清虛的境界,但往往走火入魔,記憶總是回到那些饑餓的年月。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時光,說起來讓人羞愧。一入深秋,肚子始終處于半饑半飽狀態(tài)。冬春二季,大人們在替人民公社出工差。而那些孩子則開始奔走于阡陌,戰(zhàn)斗于田野,項著朔風(fēng)挖荸薺,裹著春雨覓野菜,一天到晚睜著一雙饑餓的眼睛到處找吃的。說實話,那個時候,大地上凡是能讓肚子泛個飽嗝的東西都讓孩子們搜羅殆盡。在那樣的日子里,除了風(fēng)聲雨聲和餓犬吠日的聲音之外,還剩下一種音樂,便是肚子里“轆轆”的車輪聲。
1969年更是一個兇殘的年頭。仲夏時節(jié),一場黃湯大水湮沒了農(nóng)家的一切希望。七天之后,龍王收兵,除了在洼田里捉了些被困的魚鱉蝦蟹,正在打苞孕穗的所有莊稼全部腐爛,人們一下子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
就是在這一年深秋,我第一次聽到花棍音樂。
打花棍的是祖孫兩代人,奶奶和孫女。奶奶發(fā)白如絲,在凄寒的風(fēng)中蒼涼地飄飛。孫女十來歲光景,雖然面呈菜色,也掩不住國色天香。
那花棍是三尺來長的竹竿做成的,竿子用五彩線裝飾。離兩頭一寸遠(yuǎn)的地方開出相對的'口兒。中間裝上用粗鐵絲穿著的銅錢,兩端轄住。打起來,手法靈巧,不斷地在上臂、兩肩、雙股上磕磕碰碰;隨著敲打,那兩端的銅錢便發(fā)出“爽啷,爽啷,爽啷啷,爽爽啷啷爽啷啷啷爽”這樣清亮的聲音。打時,腳步舞蹈著,“金雞獨(dú)立”“燕子剪水”“鷂子翻身”等一式式地演,煞是好看。
隊長發(fā)現(xiàn)大人孩子跟著看得多,就起了心,他招呼道,“全隊老少爺們,讓這奶孫倆給俺們好好演一場,一家給她口吃的,咱們窮樂嗬,餓死了也做回快樂鬼!贝蠡锖迦豁憫(yīng),在谷場上圍起個場地,祖孫倆演起來,竟是一出折子戲,講朱元璋起義的故事,那小姑娘唱得有板有眼,嗓音鶯啼鸝囀,讓人們一上午沒覺肚子餓。
演出之后,隊長留祖孫倆吃了飯,大家你一捧玉米糝,我一個紅芋,為祖孫倆揍了20多斤糧食。
現(xiàn)在想來,仍然讓人心里發(fā)熱。窮樂嗬,餓死了也做回快樂鬼。這就是咱的百姓,不論日子如何艱難,他們永遠(yuǎn)樂觀。就像小草,只要獲得一點春訊,就會呈碧獻(xiàn)綠。再往深了想,當(dāng)日子過到比死亡還艱難的地步,選擇死亡便是懦夫,堅持活著才是好漢。
始終忘不了那奶奶、那孫女和那花棍。傳說,當(dāng)年朱元璋發(fā)明了這花棍,一路行乞,從而聯(lián)絡(luò)了天下窮人,打下了大明江山。
【花棍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太陽花》散文隨筆03-26
蘆葦花-散文隨筆03-27
《花吟》散文隨筆03-27
《花亦》散文隨筆03-27
山丹花散文隨筆09-09
村花散文隨筆09-10
竊花散文隨筆09-21
花趣散文隨筆09-22
花喜子散文隨筆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