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渭橋畔,商芝肉散文隨筆
開春,應(yīng)一家報(bào)社之邀,去西安采風(fēng);鼐┣耙惶,組織者安排自由活動(dòng)。晨起,我一改“三更漁火五更雞,敲打鍵盤抒感遇”的習(xí)慣。走出酒店,來到西安古城城墻下,獨(dú)自徜徉。
秦中自古帝王州。踏入這座中國自古建都最多、歷史最悠久的古城,沿途感受,如一組壯懷激烈的詩歌,久久在胸中涌蕩。沿渭河行走入陜,恍惚聽到古人若隱若現(xiàn)的輕鼾聲。博大山河間的文化積淀,真的`太深太厚。歷代創(chuàng)新的急湍,無論怎樣去刷新、去改觀,八百里秦川依然蒼莽;漢中棧道依然蒼涼;華山古松依然蒼郁,五丈原石碣的筆力依然蒼勁……來到西安,你盡管去豪飲闊論,盡管端著肥湯泡饃大快朵頤。盡管晃蕩在鐘鼓樓下,猛然吼出一段跑了調(diào)的秦腔,絕對不會(huì)有人在意你粗獷率性。令人念天地之悠悠的陜西啊,令人酣暢淋漓的西安!
迎著春日絲絲暖意,我來到古城一處老巷巷口。巧遇一同采風(fēng)的陜西作家。他一把拉住我:“走,我們暢飲它幾大杯!”
飲酒,理應(yīng)是午時(shí)或是黃昏。沐著晨光飲酒談笑,我感到有些不適應(yīng)。剛想婉拒,身材高偉、聲音洪亮的陜西作家看出我的心思,不由分說,一手用力拉住我,一手掏出手機(jī),吩咐駕車而來的妻子,送我們直入絲綢之路起點(diǎn)——咸陽市。路旁柳色青青,偶遇花色點(diǎn)綴。我們穿街過巷,停在西渭橋邊一家餐飲老店門前。
西渭橋,唐代始稱咸陽橋。建于漢·建元三年。是古人送客之處。這家老店酒柜上多是西鳳酒。酒家滿臉帶笑,把酒倒入深褐色“淺碗”,洋溢幾分古風(fēng)。陜西作家說,我們算是“把盞共話”。
近年,我一向喝紅酒。對于清香型白酒的代表作——西鳳酒,早已一別多年。小品一口,舊時(shí)滋味便涌上心頭,且增添了幾分豪情。陜西作家指著窗外絲絳般的垂柳說,當(dāng)年王維吟詠《渭城曲》時(shí),也是這個(gè)季節(jié)、這個(gè)地點(diǎn)、這般景象。我說,當(dāng)年,古人在此以淚揮別,今日,我們在此怡然相聚。暢飲、暢談,意境自然大不同。
他點(diǎn)了幾道風(fēng)味特色菜。讓我感到陌生的是,商芝肉。
兼有“美食家”稱謂的陜西作家,見我聽到“商芝”滿臉疑惑,又是一陣?yán)市,爽然告知,商芝即蕨菜。隨著他的娓娓道來,數(shù)千年前一幕幕場景,恍然在眼前重現(xiàn)……
秦末,天下依然是鐵馬金戈、烽火連三月。在陜西商山,有四位耄耋之年的大隱,人稱“商山四皓”。以論仙道、食野菜為樂。他們離世后數(shù)百年,晉·皇甫謐,在撰寫《高士傳》中,對商山四皓作如此描述:“四皓者,皆河內(nèi)軹人(河南)也。見秦政虐,乃退至藍(lán)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饑’……”那年,也是春初,漢高祖行游商山,聞名拜訪。見四人在山中撫琴弈棋、采芝(蕨菜)果腹,深得當(dāng)?shù)匕傩站粗,于是,熱邀他們協(xié)理朝政,委以重任,不想,一番盛情被拒。
10多年后,呂后用留侯(張良)之計(jì),用多種方法終于把四皓請出山,輔佐太子,使太子日趨成熟。高祖不止一次在四皓面前指著太子說:“羽翼成矣!”(此情節(jié)源于《史記·留侯世家》)
高祖為褒獎(jiǎng)他們,命御廚每次做蕨菜時(shí),都放入香噴噴的紅燒五花肉,要求精工細(xì)作,肉與菜,在色、形上搭配適當(dāng)。自此,商芝肉漸漸地傳入民間。
當(dāng)時(shí),淮陽山下,才學(xué)能力不亞于商山四皓的隱士應(yīng)曜,一直拒絕高祖的征召。一日,高祖命人把商芝肉端來,請其品嘗,他在品嘗前,十分認(rèn)真地把五花肉夾出扔掉,而后有滋有味地吃起了商芝。高祖聞聽此事,就再也不為難應(yīng)曜了。當(dāng)?shù)厝烁锌畱?yīng)大隱士“真清高”,留下了一句流行語——“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延至到今,成為掌故。陜西作家說到此,停箸嘆息。
此時(shí),我見到餐桌八寸盤內(nèi)的商芝早已吃完。一瓶西鳳酒業(yè)已見底,只剩下晶亮濃郁的五花肉……
我倆目光會(huì)意,撫掌大笑。
【西渭橋畔,商芝肉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西湖,西冷橋畔散文04-06
橋畔孤魂散文11-26
奈何橋畔,彼岸花開10-30
散文:楓林橋畔,夜色正美04-14
話說西橋散文04-05
小西散文隨筆09-26
西倉散文隨筆10-06
西浜散文隨筆10-20
七夕橋畔-現(xiàn)代詩歌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