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情思散文隨筆
撐一支光陰的篙
向記憶更深處漫溯
又是一年端午季,
又是家家粽葉香。
記憶里的父親永遠年青英俊。
記憶里的母親永遠忙碌勤快。
而我
永遠奔跑在龍舟競發(fā)的十里長堤上。
香囊
我記得我是佩過香囊的,那時祖母還在,祖母做的香囊是村中一絕,到端午前幾日,家家來求。香囊做成蜷手蜷腳的小孩兒模樣,俗稱猴子。用碎布兒頭縫了外面的套子,用棉花填實了鼓起來,小手腳齊全了,再往中間塞上雄黃一類的藥材,有些講究的人家還放冰片薄荷干花,給小孩兒掛著驅(qū)蚊蟲蛇蟻辟邪用。最后縫嚴實捆扎出形狀,再出眉眼口鼻,就算成了。像祖母這樣做的好的,可以保存很久,便是我們時常把玩拋扯也不會輕易散了。若是不善針線的,只怕掛了一兩回就成破布頭了。所有,別看玩意兒小,也是要功夫的費心力的。
祖母去世后,我便再沒佩過。
妹妹小,看別人家小孩有,纏著要,父母工作忙哪有時間理我們。為了哄妹妹,拿了針線布頭跟隔壁奶奶學(xué),手指扎出一個又一個針眼,總算做出個歪歪斜斜,擠眉耷眼的癟猴兒。妹妹卻是歡喜的,掛脖子上稀罕了好幾日。
如今,這樣的猴子香囊?guī)缀蹩床坏搅耍B端午的氣氛也漸淡了。兒子剛出生那幾年,一家人興興頭頭,父母大人備齊針線布頭每天都做幾個,給兒子辟邪驅(qū)蟲。如今母親垂垂老矣,父親遠去天國,不知道兒子的記憶中還有外祖做的端午的猴子么?
腌咸蛋
一進四月,母親就開始準備腌咸蛋了。買回上好的鴨蛋,那時候沒有土雞蛋土鴨蛋吃谷吃飼料之說,都是養(yǎng)鴨人早出晚歸趕著放養(yǎng)的鴨蛋。用鹽水浸洗,有那會浮在水面的就是壞的,得挑出來,否則會成臭蛋,壞了一窩蛋的。洗好挑好的蛋用軟布擦干,放在調(diào)了鹽的黃泥里滾上幾滾,調(diào)黃泥是做咸蛋的關(guān)鍵,鹽放多少,水放多少,泥的稀度都是技術(shù),蛋好不好吃全看泥調(diào)得好不好。我家的咸蛋總體來說還過得去,畢竟我父母不是很擅長做這些活的,沒整出幾缸臭蛋就很了不起了。在黃泥里滾足了泥漿再到草木灰里裹一層灰,然后就封在缸里讓它入味了。
大概半個月,蛋就腌好了。端午的頭天晚上,我們幫著大人把蛋取出來,清洗外層的黑灰黃泥,再拿去煮。煮蛋的過程是有點小興奮的,我覺得父母甚至有些忐忑,就好比開寶一樣,開出來是不是寶貝就等蛋熟殼落了。有一年,我們家的咸蛋做得超極好,油旺旺的蛋黃金光閃閃,美味極了。父母很得瑟了一回,每個慕名來吃我家咸蛋的左鄰右舍都贊不絕口,非得要我父母傳授經(jīng)驗。
看龍舟
其實對于看龍舟,我們小孩子是興趣缺缺的,管你哪方輸哪方贏,與我們似乎都沒啥關(guān)系。我們在乎的是那喧天的熱鬧,是那人山人海的集市,是集市上比平日里多出的不知多少倍的好吃的好玩的,還有我們手里能支配的端午那日大人發(fā)放的一筆小小財富。
初五一早是要有個儀式的,母親端了發(fā)糕粽子包子咸蛋祭了公婆祖宗,然后我們要吃喝上一回。那個年代,年節(jié)味是極濃重的,平時沒啥好吃的,過年過節(jié)才能大吃一頓。我們卻有些心不在焉。我記掛的是漂亮的新衣服新鞋子新遮陽帽,弟弟記掛的是怎么花馬上到手的票子,妹妹則記掛她的蛋網(wǎng)里放兩個咸蛋好還是三個咸蛋。
先是齊齊整整一家人出發(fā),到了大門口,父母都要去維持秩序了,他們是警察。吩咐大的帶好小的,別往河邊擠,就上崗去了。我們?nèi)齻就糾集了院子里大大小小的伙伴們呼嘯而去。
河堤兩岸人潮比江潮要洶涌得多。好在看船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走馬觀花一圈,得了這艘船漂亮,那艘船上人壯實幾句議論之后便散向各類小攤。我不敢撒了妹妹的手,一路牽著領(lǐng)著,弟弟早就不知野到哪兒去了。那會兒,車少壞人少,到哪里都安全。也聽說過拐子拐小孩的,我常擔(dān)心妹妹給拐走,所以從小我?guī)妹枚际菢O小的。弟弟就不一樣,能拐走他的拐子還沒生出來呢。
其實賣的'東西,現(xiàn)在的孩子看都懶得看一眼。我們那時候卻寶貝的很。青葡萄,一分錢一串,酸得要死,有葡萄的人家早早就摘了來賣。楊梅,那時候是希罕物,山里人家才有。一早挑來,新鮮得很,帶著葉子,還占著露水,楊梅水靈靈紅燦燦的,看看就想吃,不過比較貴,我舍不得。后來弟弟給了我們幾顆,他的朋友多,有時候不花錢也有的吃。妹妹看到啥都想吃,我給她管著錢,用得就不那么暢快了。為了不讓她啥啥都吃,我就得哄著她,這個吃了會拉肚子那個吃了會生蟲子。最后她不聽了,喜歡啥,直接拿了開吃,我不付帳不行。結(jié)果,小時候每年的端午都在她的上吐下馮跑肚拉稀中過去。
端午節(jié),我最沖動的時刻就是買小人書,我記得當(dāng)時一套買的紅樓夢三國鐵臂阿童木,戰(zhàn)爭題材的最多。也不知道當(dāng)年的那些小人書都到哪里去了。
記憶的閘門一打開,便關(guān)也關(guān)不住,往事如潮水般涌來。朦朧中,依稀有龍舟號子在耳邊響起。父親立在江邊燃起鞭炮,老家的船就要下水了,他年年要為他的鄉(xiāng)親鼓勁。
我的幾個晚出生的侄甥輩都沒能逢上這樣的龍舟盛事了。在他們的心目中,端午只是書本上的那些介紹而已,生硬而疏離,他們吃的粽子是在超市可以買到的,日日都有吃,他們不知道雄黃不知道艾草不知道香蒲不知道香囊不知道賽龍舟。這是不是一種缺失,這樣的缺失要不要補償給他們。還有許多許多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在一點點流失,難道真要讓他們成為記憶?難道只能在上一輩上上一輩甚至上上上一輩的回憶中才能翻找到嗎?
【端午情思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端午情思08-07
端午情思作文01-28
盛夏情思散文隨筆01-10
雪花情思散文隨筆03-27
春蘭情思散文隨筆09-09
中秋情思散文隨筆09-22
雨夜情思散文隨筆10-04
村校情思散文隨筆10-10
桂花情思散文隨筆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