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新年散文隨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边^了臘月二十三,隱隱約約已經聽到小孩子們放鞭炮的聲音。各家各戶也都開始蒸饅頭,炸油條,熬凍肉,年味愈來愈濃了。
城里的人管過年叫“春節(jié)”,在農村大多叫“過年”。要細說這過年,說上三天三夜也都不一定能夠說完。除夕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這一天中,男人都開始給家中貼對聯(lián),貼福字,話說這幅字要倒著貼,寓意是福到(倒)了。女人們一般都會收拾家務,把家里拾掇得干干凈凈,準備迎接新年。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會把院里的大紅燈籠全部打開,寓意紅紅火火,然后一家人就會坐到電視機前,嗑著瓜子,吃著橘子,欣賞精彩的春晚。到了12點就要開始吃餃子了,新年餃子對于北方人來講非常重要,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只為此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運。
過年對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件莫大幸福的事,記得小時候,初一早上天不亮就已經起床,起床第一句話莫過于:“媽,我的衣服呢?”穿好了新衣服,就把大人們全都叫醒,又匆忙吃了早飯,一溜煙跑進村里面玩去嘍。隨便去找一個小孩子,說起放鞭炮來,那都給你說的是頭頭是道,你只見他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圓球狀的東西,熟練地在地方挖出一個小坑,把那東西埋入其中,再小心翼翼地把土填回,不慌不忙地取出打火機,慢條斯理地點火。這個過程的熟練程度,絕不亞于大人們點煙,吸煙等一系列動作的熟練程度。這種鞭炮的名字就叫“地雷”,這可是鄙人當年最愛的鞭炮(沒有之一)。
有一年的過年特別冷,雪一直下著,我和幾個伙伴便提議去我家后面那個廢棄的塔吊的駕駛艙里打牌。三個人打破玻璃,賊一般的爬進去,畢竟不是什么好事!皩α,對八,炸彈王炸!闭麄下午說的全是這些詞語,頭也不抬的,一心只打“圣賢牌”,以至于忘記了回家,忘記了吃飯。后來家里人尋著這“對六”的聲音,才找到了我們。
過年對于大人們來說也是一件樂事,雖然過年前在家里累了好多天,但大年初一一大早,便和家人們去逛公園,轉一轉附近的景區(qū),若是在這一天,孩子們提出一些要求,大人們一定會滿足的。初二便開始走親戚了,許多大人們也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和一年沒有見的親朋好友拉拉關系,敘敘舊。當然提醒大家,過年期間一定要把口袋的錢裝夠了,萬一遇到哪家孩子多壓歲錢不夠發(fā),那可真夠尷尬的。不過近年來,隨著人們的收入增高,人們都會選擇旅游過年,比方說,北方的人到南方去,一改傳統(tǒng)的吃餃子,去品嘗品嘗南方的年糕。但無論是在哪里,無論是吃什么,喜慶,吉祥,團圓,美滿之類詞語,永遠都是過年的`主題。
可不要以為過了初七初八就沒事兒了,從初八開始就要為社火做準備了。在農村,男女老少只要沒事的都會去參加社火的排練。老人們有秧歌隊,小孩子們可以踩高蹺,婦女們那就多了,有敲軍鼓的,劃船的,坐花轎的……男人們也有,那就是流星錘了。想必有一些朋友不知道這“流星錘”是何方神圣吧?流星錘乃上古神器,但其實做法也很簡單,用紅色的紗布給里面包入兩斤的細沙,再用嶄新的銀白色麻繩,將兩個沙包連接起來,這樣神器流星錘就做好了。要說它的玩法,那可就多了,可以單手玩兒,可以雙手玩,可以走著玩,還可以跑著跳著玩兒,那些大師級別的他們的流星錘,就跟我們這些菜鳥的不一樣了,他們喜歡在晚上給流星錘抹點酒精點火玩兒。若是你有幸親眼見到,一定會覺得這比馬戲團的雜技表演還要精彩。
到了正月十五的那一天,社火就開始了,一般是表演人員要從城的這一頭走到城的那一頭,全長也要有七八公里長,腳底下沒點功夫還真不行。在那一天的街道上,小孩的歡呼聲,大人們的歡笑聲,小販賣冰糖葫蘆的叫賣聲,如同一支管弦樂隊,配上此時此刻的街景,宛如一部好萊塢大片,這一天無論是誰,心情都是美滋滋的。小編當年也是那演出隊的一員,事后還發(fā)了300塊錢的零花錢呢。
等到過了正月十五,這年才算過完了,家里的美食也都吃的差不多了,生活就又要回到往日的急促之中了,也只有小孩子們坐在教室里的前一個星期,還在依依不舍地回味著這個年,期盼著下一個新年的到來。
【話說新年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話說春天散文隨筆10-17
話說夕陽之戀散文隨筆08-31
話說行走散文隨筆01-14
教育資源整合,我們有話說散文隨筆10-10
新年紅日散文隨筆08-25
走進新年散文隨筆10-05
祝愿新年散文隨筆12-12
新年快樂散文隨筆09-24
新年的問候散文隨筆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