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春天優(yōu)美散文 推薦度:
- 抒情散文 推薦度:
- 優(yōu)美寫景散文 推薦度:
-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桃花來信經(jīng)典散文
我居住的海濱小城,近郊有座山叫里口山。滿山桃樹,盛時季節(jié),花可賞,果可采;屋舍依山建,有山溪由高及低,自性清流。確有幾分巍巍峭拔之貌,幾分含靈蘊秀之韻,村人緣水而居,如在桃園。
二三月,沿路有玉蘭,一朵朵俏立枝頭,順小路望山,滿山已是桃花春。這時賞花、拍照,“最是一年春好處”。六七月,滿樹果香,引來客人,采摘自如,再在農(nóng)家小院,參天樹下,擺一桌野菜宴,得閑得趣。
我第一次去里口山,被山間錯落的房舍吸引住,再看峰谷含煙,白云縈繞,溪水越石,就抬不起步子,只愿在那里住下。恨不得從子燕春歸,住到山花浪漫,從山幽風(fēng)清,住到白雪成詩。
里口山里,有一個瘋畫家,據(jù)說他年輕時因為感情的事受刺激,瘋了,有同行朋友把他從千里外接到這里來,給一間房,無數(shù)顏料與畫筆,他便一直住了十幾年。一個畫家朋友,經(jīng)年累月,想起便去看他。我曾問朋友,為什么每次去不賞花,只看瘋畫家。他回我說,因為羨慕他,瘋瘋癲癲,一草一木總也畫不完。
我見過瘋畫家?guī)状,但從沒交流過。唯一一次,竟是在夢中。應(yīng)是三月天,我在一堵爬滿藤蔓的墻前駐足,他突然在身后問我,你在干什么?我轉(zhuǎn)身正不知所措,他又說,來,我給你畫張像。被他拖到幾步遠他的小屋,我坐竹椅,他站在畫夾前,專注地畫我。一刻鐘后,他把畫好的像遞給我看,畫上沒有我,只有一株桃樹的枝,從宣紙一角斜出,斜到長長的青磚墻上。
要走的時候,他又問我,你來干什么?這次我清楚地聽到自己說,來看自己。是的,我與這滿山的桃花,交上了情意,每年好花時節(jié),都要來看看。我看的,是自己世外的樣子。
每年去里口山幾次,就像走進一闋陽關(guān),為塵世的背影送行,就像走進一首古詩深處,見得一山,一花,便得一靜,一桃園。轉(zhuǎn)眼十年過去了,其間我?guī)缀蹙褪请[于自己的生活之中,最奢侈的`時光,莫過于去山林,去看這一山桃之夭夭。
我寫了無數(shù)次的桃花,,桃花的山,如今回憶起,大概是跟青春的心境有關(guān)。高中時,一有閑暇,我就一人躲到離學(xué)校不遠的山上去。山上有一坡桃樹,開時灼灼,密密匝匝。大學(xué)時沿海岸線一走就是一天,走到與世隔絕的小漁村,村口有一株桃樹,不曾邀約,但一樹花開,是留給我的溫暖線索。
如今想來,青春,就像寂靜的林間,你聽樹葉沙沙,與你說話,心里便充盈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與欣喜;往事,就像無人的沙灘,只有身后的腳印,被海水撫過,了無蹤影,但你明白有一種相遇,不需邀約。
原來我一直不停不停地穿行于山間,就是為了給塵世的自己留有溫暖的線索。如此我才能在一頁古詩里,聽得雎鳩一聲關(guān)關(guān),尋到前世,在河之洲。再看手間,參差荇菜,誰偷贈我一束。我知道有女子,左右采之,一采已是兩千六百年,我會把這一束種在我的掌紋里,總有女子,尋來采芼。而丘陵上,莪蒿綠生生,誰在唱,既見君子,既見君子,樂且有儀。我在書頁里尋一把月光琴,想撥響如水的弦,卻看見書頁里開著一萬朵桃花——那是塵世寄來的一萬封信,落款是人間草木,地址是心中桃園。
世間的得與失,愛與怨,聚與離,喜過,又憾了,恨了,掙扎過,又迷惘了,萎靡了……最后找不到自己。人于世間勞碌奔走,其實很多時候,往往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清代史繼昌在畫作《烏鵲寒枝圖》的題字中有一句“寒聲何地起,風(fēng)在最高枝”,是我喜歡的一句警醒語。百般揪住心,萬般得失一寸間。人生的寒聲,命運的風(fēng),躲不了,逃不掉。但我們可以選擇放下,一路走去便是好境界,再看花靜開,葉自舞自翩躚,哪個不是自己。
明代心學(xué)家陳白沙曾說:“東山月出時,我在觀溟處。”是的,我在。“我在”是一種心境,充滿禪機。因為我在,總有一縷溫暖的線索,能找到自己;因為我在,林梢清風(fēng),山間明月,耳得為聲,目遇成色;因為我在,世上桃花,開成詩句,落成信箋,我是讀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