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散文隨筆
吶喊散文隨筆1
一言,難述心中離殤,一曲,難吟心中悲慟,一表,難明心中哀憤。恍惚間,轉身,輾轉人群間,摸索著,人的七情、六欲占據(jù)了所有,跌跌撞撞,甚而鼻青臉腫,也無法,抹卻,這世界愚昧于我的,印證。我,瞇著眼,仰頭望,遠方的天,渺茫而曠遠,寂靜無垠,只想對著這個世界,吶喊!
不曾細數(shù)肩上發(fā)絲幾何,那是,難以數(shù)盡的存在,恍若那執(zhí)著消逝的寸寸光陰,亦是難以數(shù)盡的存在。然而,聰明的人兒,在某個未知的時刻,細數(shù)光陰,從懵懂混沌的存在跨入時空的存在,而我,循著先輩的足跡,在虛渺的存在里,恍若深海之游魚,搖搖擺擺,不知所從。腳下的路,經(jīng)物欲的沖刷,晃了我的眼,我木然的杵在路邊,思考著:何去何從。紛亂的背影,匆匆的步履,繁瑣的行囊,刺激著我那敏感的神經(jīng),我,終究脆弱了,轉身,尋了片綠蔭,攜書,靜靜的,享受光陰從指間滑落的瀟灑。
閱盡星云萬變,胸中,層云疊嶂,轉頭,望向那紛繁活物,心中,已如深潭般清冽,淡笑,低語:眾生百態(tài),我固守己心。自成一態(tài),是“直掛云帆濟滄!钡牧柙茐阎,是“百川東到!钡臑⒚擃V,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不羈世俗,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明朗存在。這,世界,是心的使然。
憶起書海中偶然遇見的那幾頁黃紙,它們在靜謐中談論著人的原欲、原惡,亦闡明:萬惡懶為首。我頓悟,不是世界在疾馳,而是,那聰明的.人,在偷時間,在主宰生命,在有生之年,做了件不平凡的事,所以,他們感到自己似乎已成就了自己,找到了自我的存在意義,便紙醉金迷,沉溺于百年的閑暇,永遠也無法超越生命。在這茫茫人海,我是什么?不自知,或許在臨死之際,我會略知,但,這,是可悲的存在,是生死一遭的悵惘,是百年碌碌的無為。這,是人性的劣根性,是俗人無法擺脫的致命的毒,是噬人心魂的撒旦,縱然是那般可怕,卻依然有可愛的人兒為此吶喊,為此熬盡心血,只為讓這個世界,更加清明。我深諳:古來圣皆寂寞。在世間徒步,懂我者,何人,知我者,何人,我靜心佇立,只為來人,持一手春風,拂去人世落寞。
聰明的人兒,停下來,小憩,靜心,明目,再踏征程。
吶喊散文隨筆2
最近,看新聞時有一則消息引起了我長久的深思,作為國家級生態(tài)自然保護區(qū)的扎龍濕地,如今竟然也面臨著被破壞生態(tài)的現(xiàn)狀。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條水渠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為挖掘造成的,我們還可以看到挖掘機正在挖河里的沙子,此舉將會破壞水層的結構式,加速水的滲露速度。也許過不了幾年,扎龍濕地會因為水的大量流失而不再復存當日的風采。
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誰把罪惡的黑手伸向了這片飛翔著美麗的丹頂鶴的樂園?大家之所以眷戀扎龍濕地,是因為這里是原生態(tài)的、沒有經(jīng)過任何雕琢的美玉,可是如今的扎龍濕地,卻無可奈何的忍受人類對它們無休止的開發(fā)和利用,開發(fā)商是看中了濕地能給他們帶來大量的利潤,當經(jīng)濟利益驅動一切時,誰還能顧得上保護濕地的意識呢?
濕地是地球母親的腎,保護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如今,扎龍濕地向我們發(fā)出了無聲的“吶喊”,我們人類是該反省一下呢?
吶喊散文隨筆3
每年一到冬季的時候,就有人在居民區(qū)扯起了網(wǎng),那種網(wǎng)之間的縫隙很小,在陽光的照射下,如果不注意看的話,根本發(fā)覺不到那張網(wǎng)的存在,可就是這張網(wǎng),葬送了多少無辜麻雀的性命。捫心自問,麻雀與我們人類之間有深仇大恨嗎?為什么我們不能懷著一顆憐憫的心放過它們呢?
北大荒的秋天,糧食是富余的,新打下來的玉米像座小山丘一樣堆滿了場院,這時候,喜鵲,還有麻雀都頻繁的圍繞著玉米飛上飛下,趁人們不注意的時候啄上幾口,待人們轟趕的時候,便又呼啦啦地飛向另一片領地。只是大家對待它們的態(tài)度卻截然不同。對于喜鵲,大家往往都是拿著樹枝輕輕嚇唬一番,誰讓它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呢?更何況大家都相信喜鵲是能帶來好運和吉祥的?蓪τ诼槿竵碚f遭遇的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由于它終年穿著一身灰不溜秋的外套,使得大家對它們望而生厭,一見到有麻雀偷吃玉米,便毫不留情的用石塊狠命的砸過去,麻雀受了驚嚇,冷不丁地落荒而逃。
到了冬天,糧食顆粒歸倉,麻雀尋覓食物變的困難,為了生存,它們只能終日不知疲倦地去尋找可以充饑的食物,也許是饑不擇食,終究會有幾只麻雀撞上那“魔網(wǎng)”,令它們動彈不得,越掙扎就越加速死亡的進程,最后一命嗚呼。我不忍心看“魔網(wǎng)”上掛著麻雀橫七豎八的尸體,更不敢與它們的目光相對視。
我只記得,在大肆捕捉麻雀的第二年春天,當房前屋后的沙果樹、李子樹相繼掛果的時候,每一顆果子幾乎都逃不掉被毛毛蟲啃噬的命運。即使是噴灑大劑量的農(nóng)藥也無濟于事,那些可惡的毛毛蟲的生命力卻更加頑強,它們的負隅頑抗和蔓延的速度超乎了人們的想象。沒有人會把這一切和那些消失的麻雀聯(lián)系在一起,當們意識到這一切的時候,已經(jīng)晚了,麻雀們已經(jīng)飛走了,離開這一片讓它們感到無比害怕和沒有安全感的地方。
什么時候,人類可以做麻雀真正的朋友,讓它們撲動輕盈的翅膀自由的飛翔在這片蔚藍的天空里呢?
吶喊散文隨筆4
“吶喊”似乎是令人“神往”的一個名詞。魯迅先生有過小說集《吶喊》里面收錄了許多今日仍耳熟能詳?shù)淖髌。還有愛德華·蒙克的名畫《吶喊》,這幅畫在20xx年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199億美元拍賣成功,創(chuàng)造了拍賣的最高價格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蒙克的繪畫風格以“后期印象派”為主,在主題上卻是象征派,其繪畫內容在于刻畫內心世界而非外在現(xiàn)實。在當時哲學和美學思潮影響下,他努力發(fā)掘人類心靈中的各種狀況,表現(xiàn)疾病、死亡、絕望、情愛等主題。因此他的創(chuàng)作有“心靈的現(xiàn)實主義”之稱,這是對“后印象派”的提升。
就像欣賞“后印象派畫作”每個人都會感到“累”一樣,因為藝術家的主觀感受和情緒被無限夸張,繪畫對象本身成為所要表現(xiàn)情緒的載體,所以這些畫具有強烈的震懾心靈的力量。我們因為“震懾”所以感到“疲憊”,這種疲憊來自于“本我”。
《蒲伋詩境》之《漂》里也有一片詩歌《吶喊》:“我和你一樣已經(jīng)沒有時間思考,簡短與成熟的思考/城市的人太多太多,只是從來沒有走向我相互交流/你如我知道的彼此總太少太少,已經(jīng)可以完全忽略/或者省略,這樣很好,沉默都可以成為無聲的吶喊”;蛟S這個層面上的吶喊更直接“如干嚎,如咆哮,許多圍觀的人會啞然失笑”。但是如果僅僅是這樣,這不是吶喊,因為吶喊發(fā)自心靈,所以才會引起心靈的“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也寫過一首歌詞《吶喊》,意境與詩歌不同,它更趨向與描寫“人類心靈的狀況”,同樣也是“心靈的現(xiàn)實主義”的寫照。無論如何,詩就是靈魂的“吶喊”。
“眼前有風的呼嘯伴著沙塵暴,我迷失了目標被困在密封的地牢。也許每一次逃跑都是妄想,我艱難地讓自己堅強。耳畔有風的呼嘯伴著雨雪冰雹,我無數(shù)次無助地跌到卻不跪地求饒!路馃o數(shù)到光芒穿透黑暗,我正跟隨風的腳步帶你找尋陽光明媚的春天。”(蒲伋:中國詩歌學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