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你更遠的地方綻放散文隨筆
你再不來,我就要下雪了。
我是在黑夜里大雪紛飛的人啊!
裴多菲說: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每個人都是在摸索自由,在尋找自由,然而,或許也終究會有很多人,不知道自由。因為我們的生命看似自由,實際上卻處處充滿的枷鎖,好似一面透明的墻壁,你雖然看似看到了所有,實則是很多都不可觸碰的。
就像生活看似美好,實際上也是處處充滿不美好,我們看似美好的生活,大多數(shù)時候,也只是用別人的愛與溫暖鋪出了一條道路。
這個下雪的冬天,每次看見下雪內(nèi)心都會覺得歡喜,但每天早上出去,看見路上被掃除的雪,知道可能又是一個不眠的夜,是一群人不辭辛勞,只為了給別人通行無阻。我便知道,我每一次歡喜的背后,可能都是別人一次次的皺眉。
今夜,是不眠的夜晚。
幾十萬人在夜里不眠,只是為了讓這個城市不停下腳步。
每一次凍紅了雙手之后,吸取的都是身體的溫度。
還好,終究有人記得,自己是在吸取別人的溫度,所以,買幾份早餐分出去,“不要送貨,不要送貨,拿出去送給環(huán)衛(wèi)工人或者給外賣小哥自己都可以。”
“我把幾份粥都送出去了,因為我覺得他們比我更需要”。
那一刻,我覺得溫暖,因為那些被我們吸收的溫暖,終究沒有被當做是應該的,還有人記得,所以愛還在。
一直以來,每個人都渴望過更好的生活,渴望自己走進城市,希望走出山里。
所以,把老人和孩子留下,把那里的人留下,給他們一個有出息的背影。讓他們臉上露出羨慕的表情,“你真的很厲害,都在大城市里了”。
然而,也有人不斷的往山里去,不一定是山里的人,他們可能什么物質(zhì)也沒有,甚至也沒有成為別人眼里的成功人士。甚至很多時候,連自己溫飽都是一場。
“我想去支教,只要那里有一塊地,有一間屋子,就可以了”
“你人生地不熟的過去,那里會有地給你,就算要開荒那也是國家的,不準你開。你是用別人的憐憫來賭自己的命運”
這是那天在公交車上聽見的對話,且不管最后是否去了,但是著一顆心,至少是讓人尊敬的。
生活的困難,擋得住平凡而奢侈的肉身,卻擋不住宏博的愛愿,擋不住自內(nèi)心散發(fā)出來的愛與溫暖。
物質(zhì)的豐富,能夠讓一個安于享受的`身體更好的享受,卻不會讓一個人因此而變得豐富,不會讓一個人因此而高貴。
物質(zhì)只能征服物質(zhì),只有靈魂才能溫暖靈魂,只有精神才能感動精神。
某一刻,我覺得自己被治愈了。
而某一刻,我覺得自己好似被現(xiàn)實鞭打,鞭打的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的精神。
同事說:“金錢換不來我的自由”
聽到的時候,是覺得眼前一亮,但接下來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種不同的東西。
曾經(jīng)我們以為,當我們有錢的時候,就自由了;當我們長大了之后,就自由了。
然而,當我們長大,當我們開始自己賺錢,我們卻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得到自由。因為總有聲音告訴你,不夠,這不夠,真的不夠。
其實,在我們以為金錢能夠帶給自己自由的時候,就已經(jīng)失去了自由;
當我們認為獨立才是自由的時候,就已經(jīng)不再自由;
因為,真正的自由,必然不是限制,而是無限。凡有限處,總不自由。
對婷說,感覺自己是個很自私的人。
因為,我所有的行動,似乎都是為了自己,都是為了自身的自由和生存,并沒有其他的什么想法。
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一種被限制的東西在努力,看似是在掙脫,其實是進入另一種限制。
《敬畏生命》當中,史懷澤說:“善是保存生命、促進生命,惡是傷害生命、壓制生命。”。
從生命的兩重性上來說,一者肉體之生命,一者精神之生命。史懷澤所說的生命,是指肉體上的生命活動,而對于每一個有意識的人,必然還有另一個生命,那就是精神的生命。
在精神的生命當中,善當是宏博精神的愛愿,當是促進精神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