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中的姥姥抒情散文
在綠樹環(huán)抱中,野花點綴的山腳下,松濤林海靜靜地陪伴著姥姥二十多個春秋,星移斗轉,時光流逝,如煙的往事被無情的歲月沖刷地支離破碎,只有姥姥的音容笑貌,和在她身邊度過的甜蜜而快樂的童年永遠銘記心中。
姥姥柔弱的脊背是我童年的搖籃,用她善良的舉動為我撐起了一片天空,她的愛是我童年天真歡樂的沃土,偎依在姥姥身旁,喝著她的紅糖水,吃著她舍不吃的餅干,聽她講著過去的故事,童年時光,短暫而難忘,姥姥用她全部的`母愛,給了我甜蜜而美好的童年,她的勤勞節(jié)儉,對兒女以及下一代的無私奉獻,至今在夢里時常出現(xiàn),留下深深的烙印,影響我一生。
姥姥出生在舊社會,她母親因為難產而亡,幼年喪母,吃盡了人世間的千般萬苦,五歲纏腳,纏足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裝飾陋習,又稱“金蓮”……其具體做法是用一條狹長的布袋,將婦女的足踝緊緊縛住,從而使肌骨變態(tài),腳形纖小屈曲,以符合當時的審美觀。成年之后,骨骼定型,行走及其不便,身材小巧,白細的皮膚,烏海的頭發(fā),濃眉大眼,依稀可見年輕時俊美的模樣。
十七歲的姥姥嫁給她丈夫開始,姥姥的世界一直沒有清靜過。那時候姥姥的世界里有爺爺奶奶,姑姑叔叔,還有太爺太奶,一大家子十幾口人的吃喝拉撒睡都要姥姥操持。姥爺在家為長孫,姥姥也坐在了長孫媳的地位,這個位置,意味著一個女人的辛勞與責任。那個年月是婆婆時代,姥姥也不例外,要承受公婆的強勢,小姑子們的挑剔,還要擔負傳宗接代的重任。一家子人誰也沒有人心疼姥姥小小的年紀所承受的負荷,沒有人體恤姥姥每日的勞作而帶來的身體上的疲憊。一大人家的吃喝都是姥姥靈巧的雙手操勞,那個大風箱,從春到秋,從冬到夏,一來一去“呼噠,呼噠”,如此而形成的一強一弱的滾滾煙火,把姥姥還是少女的單純,熏染成一個成熟老道的家庭主婦。
由于日常的勞累姥姥總是佝僂著身材,穿著黑色衣襟布衣,腳下纏著黑布裹腿,走開搖搖晃晃,輕微的一陣風能推到,頭發(fā)梳的一絲不亂,腦后用黑色的發(fā)網包裹好。院里,廚房里邁著小腳的姥姥忙碌不停喂豬,喂雞,一家人的飯食,在童年那個年代,填飽肚子是最大的奢求,姥姥節(jié)衣縮食,維持一大家的口糧,做熟飯后,從不上來和舅舅一家吃,總是別人吃完后,自己拿水一泡對付自己,姥姥轆轆饑腸,還是腹中滿滿,遺留下終身的胃病。
那雙粗糙長滿老繭的手,靈巧的能納出針腳密密的讓年輕人都汗顏的千層底,可以用剩面糊糊做成酸飯,至今回味;酸酸的,甜甜的。消暑降溫的人間佳釀,還可以把莜面做成各種樣式,尤其是莜面窩窩,經她靈巧的雙手加工,精,靈,潤,熟了也不到樣還是橫豎成行,還可以把野菜做成出色香味美的佳肴。
袼褙是制作中國傳統(tǒng)布鞋的特有材料。別人打袼褙弄得漿糊滿天飛,破布爛套,工具剪刀亂丟,一片狼藉。姥姥則不同,準備充分后佇立壁前,凝神靜氣,胸有成竹,于亂布叢中取出布料不假思索看似隨意但十分合理粘貼,幾乎不用剪刀揮灑自如一氣呵成。那陣勢猶如大將軍于萬馬叢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般,偶爾,扯布那聲“噗扯”也如天籟。工作完后身上無一點漿糊,令人叫絕。
這就是我的童年,這就是姥姥和我的童年往事,還有那些星星點點的記憶碎片,將永遠埋藏在我的心靈深處。
【童年中的姥姥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月光里的童抒情散文03-10
懷念姥姥的抒情散文02-27
童夢初一抒情散文12-13
那年中考抒情散文06-28
童12-04
在姐姐的童年中度過抒情散文09-09
小雨傘童童找團隊04-26
小雨傘童童找團隊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