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過元宵日子火散文隨筆
打我記事起,家鄉(xiāng)每年正月十五都要擂大鼓、踩高蹺、扭秧歌。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個“鬧”字,道出了家鄉(xiāng)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烈追求。
正月十五這天早上,匆匆吃過一碗母親做的元宵,便喚上小伙伴們往村部大院跑,滿心期盼地等待那些上了妝的“藝人”們的精彩表演。
“咚咚咚……”一陣大鼓擂響,鬧元宵便開始了。
先是鼓镲表演。四盤大鼓成對角狀置于院子中央,每盤大鼓有兩個鼓手。大鼓的周圍站著的是鑼镲手,每個人手中都緊握著大大小小的鑼和镲。這些人都是由村里的青壯年組成,個個精神抖擻,擂出的鼓聲穿云裂石,震耳欲聾。鼓聲傳到四里八鄉(xiāng),吸引周邊村子里的鄉(xiāng)鄰向我們村涌來。
鑼鼓表演還沒結(jié)束,高蹺隊就迫不及待地上場了。他們個個身手矯健,不時做出后空翻、打側(cè)角、疊羅漢等高難度動作,引發(fā)陣陣掌聲、喝彩聲。
緊隨高蹺隊后邊的'是秧歌隊表演。秧歌隊由村子里的嬸子大娘、叔叔伯伯們組成。他們騎毛驢、抬花轎、扮媒婆……僅是扮相就讓人忍俊不禁,更別說他們跟著鼓點前后左右扭搖蹦跳了。我家鄰居劉大娘在秧歌隊中最顯眼,她面涂鍋底灰,頭戴瓜皮帽,身穿藍綢襖,腰系紅綢條,手執(zhí)旱煙袋,做出各種滑稽的動作,逗得觀眾大笑不止。
我們在人群中看誰不注意,就悄悄溜過去,扯一下他的戲服或假發(fā),然后又匆匆閃開。被扯的人一臉茫然地在人群中搜尋,卻又找不到扯他的人,那表情,逗得我們大笑不止。
村部院子里人越來越多,鬧元宵的隊伍按照事先排好的順序走出村部,走上街頭開始游街,看熱鬧的緊隨著隊伍觀看。在游街過程中,若有人拿出糖果、花生或瓜子交給領(lǐng)隊,隊伍就會停在這戶人家門口耍逗一番。如此走走停停,直到太陽落山,鬧元宵才算結(jié)束。
家鄉(xiāng)的人們以這樣的方式,將日子“鬧”得紅紅火火,一年更比一年好。
【鬧過元宵日子火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熱熱鬧鬧過元宵07-26
熱熱鬧鬧過元宵03-15
把日子過成平淡散文隨筆09-03
平淡的日子幸福過散文隨筆04-28
過啥樣的日子散文隨筆05-11
“鬧”元宵08-24
[元宵節(jié)征文]紅紅火火過元宵02-17
紅與火散文隨筆09-03
送火散文隨筆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