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山在那里散文隨筆
一道青山,橫亙在南邊。
多少年來,我一抬頭就能看見它。
小時候,在田野里打豬草、拾麥穗、摘酸棗時,常常會看著它走神。它變幻著青色或灰色或彩色的衣服,有時還戴著云或雪的帽子。山腰的樹木,山頂的廟宇,依稀可見。山里都藏著些什么?山那邊又有什么?看著,看著,心就長出了翅膀。
師范畢業(yè),我又回到山腳下,在一所村廟中學當老師。那十幾年,幾乎與世隔絕的日子里安頓著一顆愛幻想的心。辦公室在土樓上,是教室后面隔出來的小屋。南邊有窗,窗下有桌,陽光涌進來,照得瓶中的野花一片燦爛?臻e時,坐在窗下翻閑書,一抬頭,南山就入眼中。
那時,我已多次登山。松林中,鐘聲隱隱,古廟蒼然;山澗中,泉水淙淙,飛珠濺玉……而印象最深刻的,是揮汗如雨,腿疼腰酸,老是望不到頂,真想坐下來不走了。絕望之時,咬牙堅持,美景就在前面招手了。
當時手邊的書很有限,翻膩了自己買的`幾本詩集小說集,就去翻父親買的古文書。其中有一本《世說新語》。書中也有山,會稽的山最秀麗,東晉名士多次描繪到它。蘇門山最神秘,山中隱居著一位真人孫登,阮籍去尋他,任阮籍博古通今,談天論地,他卻擁膝而坐,一言不發(fā)。阮籍長嘯一聲,真人才笑著點頭。阮籍意盡而退,半山中傳來了真人如萬樂齊奏的嘯音。
故事引人,卻依舊有些懵懂:真人為何不肯言語?他的長嘯里究竟藏了什么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味?不懂就不懂吧,就如遙看南山,即使不知其藏多少風景,也覺賞心悅目。
土樓上的歲月,靜對南山,相看兩不厭?此Ч艧o語,迤邐而立,想它無限風景,含而不露,然后,低頭在書中紙上安放我無邊的幻想,像獨自登山的人隨意唱山歌,自己給自己做伴。在凝望與吟唱中,歲月漸逝,心緒漸安。
南山依舊在,村廟無處尋。如今再讀《世說新語》,不懂的地方依然多。為安妥幾行文字,常常深夜不眠。想起顧愷之和王獻之等人,他們都曾描述會稽山陰道上的風光,云生滿谷,月照長空,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此中美景,坐在山腳之下豈能看到?每處風景背后,都有別人看不見的汗水與辛勞。而美景目不暇接時,哪里還會嘆攀登之苦?也會想起自己攀著石頭登山的情景,于是,重新生出勇氣來。
當把文字排好隊后,仿佛踩著石階登到一個小山頂,頓覺天高地迥,仿佛聽到孫登的長嘯,如天樂開奏,如梵琴撥響,如百鳳齊鳴,充溢于山野林谷之間。忽然明白,繁華俗世,怎比山中之趣,萬言千語,難以盡述,長嘯一聲,那是思考之樂與領悟之樂最好的表達。
讀著,寫著,也更加明白,世上有無數的大山,每座山都有不同的高度,有無限神奇的風景。而山是永遠登不完的,攀登者,只會謙卑,只會感恩,只會敬畏。他知道自己的渺小,只能踏踏實實地邁步。他也自知天資與勤奮都不夠,不求發(fā)出龍吟鳳噦的長嘯,只愿唱幾句山歌,快樂自己,也給同道者以鼓勵。
能數十年堅持攀登的人,多是因為樂在其中,所有的苦累都已在過程中得到報償。有一位登山愛好者,攀登過好多大山,也曾意外受傷,在他人眼中,就是自討苦吃。有人問他為什么登山,他說:“因為山在那里。”
是的。因為山在那里,山中的風景誘惑著我們。登山人的快樂,不是因為征服了山,把山踩在腳下,而是因為看到了不同的風景,收獲了人生的領悟。讀書與寫作就是登山的過程,沿途有不盡的美景,睿智的哲人,天籟般的歌嘯,一起陪著我們向前走……
【因為山在那里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因為山在那里日志07-07
山就在那里隨筆散文12-01
愛過的青春在那里散文隨筆08-25
因為友情-散文隨筆12-09
散文隨筆《因為懂得》05-02
山外看山散文隨筆05-03
生活散文隨筆:因為你05-06
因為有你散文隨筆09-13
因為沒有堅持散文隨筆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