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炫關(guān)于音樂的日志
簡介:從曾經(jīng)的優(yōu)客李林,到之后的至情至炫,以及不久前的《one take》專輯的錄制,林志炫一直走在追求音樂的路上。2013年2月,林志炫空降湖南衛(wèi)視《我是歌手》真人秀第五期,以一首《沒離開過》破陣奪得當期冠軍,人氣再次爆棚。2013年4月12日,林志炫和蕭敬騰合唱《Easy lover》,以及一首《浮夸》,奪得《我是歌手》總決賽第二名。
曾經(jīng)的優(yōu)客李林
1984年,已經(jīng)是臺北明新工專電機科學(xué)生的李驥帶著樂隊在音樂教室準備校園民歌比賽,排練的是Air Supply的《All Out Of Love》——上世紀80年代美國最紅的一首流行歌曲。土木科的林志炫恰巧經(jīng)過,他覺得這個樂隊吉他手不錯,鼓手不錯,貝司手也不錯,但要是有一個很好的主唱會更好,就跑進去說:“我可不可以當你們的主唱?”雖然有些不服氣,李驥還是交出了麥克風(fēng),從此就有了優(yōu)客李林的雛形。那時,出國和聽英文歌是值得驕傲的事情。那一代臺灣年輕人的青春記憶是:到臺北中華路買零件,自己組合音響,聽15元一張的唱片,墻上掛著Eagles的海報,床邊架著最便宜的吉他……那是一批瘋狂接觸、吸收西洋文化,卻不以洋化為崇尚的年輕人,李驥和林志炫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喜歡單純、少量的樂器演奏,以吉他和鼓點為主的音樂。
1991年,優(yōu)客李林帶著《認錯》出現(xiàn)了!皟(yōu)客”取自Ukulele——夏威夷一種琴音清脆悠揚的四旋吉他,“一個是清瘦飄逸,一個是墨鏡平頭。就像兩條不規(guī)則線,時而交錯、時而平行!薄墩J錯》專輯的文案這樣寫道。剛開始,林志炫和李驥認為唱片最多能賣5萬張,為了節(jié)約成本公司也沒有拍MV,這樣老板就不會賠錢。但三周后,專輯就賣出了15萬張,唱片公司又要求他們連續(xù)工作36個小時趕拍了三支MV《Just For You》、《認錯》、《你的愁,我的夢》。到年底,專輯在臺灣賣出了100萬張,優(yōu)客李林和Beyond在當時成為港臺兩大演唱組合的代表!墩J錯》之后的四年間,優(yōu)客李林接連推出了《黃絲帶》、《少年游》、《捍衛(wèi)愛情》以及英文專輯《Ocean Deep》、《Perhaps Love》,張張暢銷的專輯證明,他們已經(jīng)不再是帶著吉他唱歌的學(xué)生歌手了。
生活艱難,家計音樂兩不忘
林志炫是家中的長子,父親在基隆老家經(jīng)營著一家印刷廠。小時候的林志炫是一個非常乖巧的孩子。
林志炫大學(xué)讀的是工科,父親想讓他將來接替家里的企業(yè)。1995年,優(yōu)客李林與點將唱片的合約即將到期,他必須作出新的選擇。最終他尊重父親的意愿,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家里的印刷廠,“每天8點多上班,先到廠里巡視一下,然后親自上門拜訪客戶,晚上我會全部留給我自己,聽聽音樂!痹卩従友劾,林志炫是一個很有禮貌的鄰家男孩,總是喜歡戴著耳機,唱英文歌曲,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林志炫一身樸實打扮,戴著帽子,推著整疊印刷品,走南闖北去送貨,偶爾也會被認出來要求拍照。
談及優(yōu)客李林的解散,林志炫說:在人生當中,我們只有一雙手,那當你手上有很多球都要顧的時候,我們就要找平衡點。當時覺得家庭和健康是里面兩顆玻璃球,我如果沒接好,掉到地上碎了是補不回來的;然后很天真地覺得事業(yè)、理想是像皮球,它如果掉下去了,以后有機會還彈得起來,所以當時就做了一個決定;在我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抱好那兩顆玻璃球。
可是好景不長,優(yōu)客李林解散后第二年的夏天,林志炫家的印刷廠被一把大火燒掉,家里亂成一團,很多人來搶他們的客戶,很多事情成了意外,“那段時間我都忘記難過了!辈贿^也正是發(fā)生了那些事情,一直反對林志炫唱歌的父親感受到“失去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心情”,在印刷廠重新走向正軌后,父親有意把林志炫身上的工作轉(zhuǎn)給其他人,直到有一天,林志炫聽到父親說,“我把你的時間還給你,”一下子淚流滿面。
之后的林志炫迎來了事業(yè)的巔峰,先是出版了單飛后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一個人的樣子》,全是翻唱經(jīng)典老歌,比如羅大佑的《你的樣子》、王菲的《我愿意》、黃鶯鶯的《哭砂》,之后以一曲《單身情歌》在大陸走紅。七度入圍金曲獎,其天籟美聲受到倫敦交響樂團的青睞,成為第一個與國際著名樂團合作的'中國歌手;曾為席琳·迪翁等國際天后制作專輯的金牌制作人東尼·史密斯盛贊其為“任何語言領(lǐng)域最棒的歌手”。
我有不滅的音樂夢
盡管現(xiàn)在早已退去了往日的年少輕狂,但是說起音樂來,林志炫仍然是眉飛色舞。林志炫的很多歌曲除了高昂的嗓音之外,都有一種憂傷,但是又不太多,剛好是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這是林志炫大部分歌曲里邊的特色。其實很多歌迷也是因為這樣的情節(jié)喜歡上他的歌。
2013年2月,林志炫空降湖南衛(wèi)視《我是歌手》,談及參加《我是歌手》的緣由,林志炫說:借《我是歌手》這一節(jié)目,我想傳達兩個信息,一是重新定義歌手的內(nèi)涵:讓偶像的歸偶像,歌手的歸歌手。二是通過節(jié)目讓大家領(lǐng)略現(xiàn)場音樂的魅力,同時推廣我自己的“one take”理念。在追求音樂的道路上,林志炫一直在推行著自己的“one take”理念。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之前的很多歌手,他們在錄音時其實就是一個麥克風(fēng)放在場地的中央——one take很多歌手都能夠那樣做到,因為那代表著其實你真正擁抱而且擁有了這首歌,你有能力把它一次詮釋到最好;當跟樂團一起浸淫在音樂當中,當下的那種互相激蕩的磁場,有時候會蕩漾出一個你看不見的火花。真實地能夠一次把歌曲唱到好,你才算是真正地擁有和擁抱了這首歌。這是林志炫的音樂觀。
毋庸置疑,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林志炫上場的舞臺感受力是最強的,觀眾能夠在不知不覺中被他的聲音打動。音樂是用來交往,是一件非常好的溝通方式。在《我是歌手》決賽當中,林志炫的一曲《浮夸》唱出了自己追求音樂的心聲。出道二十年,他從來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縱使別人的不理解和不欣賞,他還是堅定自己當初的信念。唱到思緒都融化,唱到聲音也沙啞,說是我著了魔也好,瘋了也罷,若不能揮灑,算什么歌唱的玩家。也許林志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盡管不是大紅大紫,但對音樂的那份追求,卻始終不曾放棄。也正是擁有了這樣一種豁達的心胸,才成就了今天的林志炫。
【林志炫音樂的日志】相關(guān)文章:
林志炫的勵志故事03-18
音樂教師研修日志12-01
小學(xué)音樂的研修日志10-22
小學(xué)音樂教師研修日志02-23
國培音樂研修日志11-20
學(xué)校音樂教師研修日志11-30
音樂國培研修日志12-02
初中音樂研修日志11-23
初中音樂研修的日志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