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喇嘛山日志
喇嘛山位于牙克石市東南大興安嶺東麓,距牙克石市市區(qū)200公里,巴林鎮(zhèn)西北1.5公里之遙的危坡之上。這峰一柱擎天三角高75米,面積7平方公里。這里景致全部自然形成,有大小石峰28座,似鬼斧神工劈一般,形成大興安嶺上獨特的石林景觀。
巴林本為驛站之名。地處牙克石東南159公里,巴林為蒙古語,“巴拉”的音變意思為“有虎的地方”。清代稱巴圖瑪驛站。是齊齊哈爾至呼倫貝爾驛路第五臺站。又名“巴里木”。1901年濱洲鐵路在此建站,伊始形成居民區(qū),從博克圖出溝口站東南,距濱洲線鐵路約522公里處南北兩側山峰分水嶺東南2939平方公里為其行政范圍。南與扎蘭屯交界,北連博克圖,東與阿榮旗接壤,西臨綽爾鎮(zhèn)。鎮(zhèn)區(qū)中心在市區(qū)東南189公里處,座落在呈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谷平地。北靠峻峭的喇嘛山,西依雅魯河。林木茂密,山青水綠,景色宜人。沙俄時代增長此地建立大型喇嘛山臺和療養(yǎng)所。歷史滄桑,這些建筑物雖已不復存在,但仍是避暑勝地。這里因地處大興安嶺暖東坡。發(fā)源于大興安嶺中段東側的雅魯河由西北,東南流向嫩江,貫穿鎮(zhèn)內的中游流長60多公里,河流沿著濱洲鐵路線蜿蜒北上,是漂流的好地方。
喇嘛山的主峰,如柱擎天;誦經臺,即平又寬;群山舉從南側望去,宛如三支雨后春筍頂著一方板石崛地而起。石山斷如網,不隙中有林木長出,橫枝臨風奮然向上。石峰四周危石險立,有形如觀音的凈水玉瓶,長頸秀肩,造形雋麗,充滿仙氣;有的恰似頭戴玉冠的.巨人,神態(tài)端莊;石峰的遠處,有一奇險的石崖,稱之“天斧開山”;石頂縫隙赫然斷石斜聳,猶如天工巨斧劈云而下,崖下有兩面壁石對立,半腰中夾著一塊方石,人稱“仙橋墜石”。喇嘛山北側有一石堆,石堆圖頂方廊,如同遠古時代的陵墓,“陵墓”兩側,風雕雨尊石師,神態(tài)儼然,維妙維肖,兩只石獅,一只朝南,一只朝北,背向而立,恰似傳說的“孔”。相傳明代家樂年間,這里就有人煙,這座古驛道旁的鼓磬鳴鐘就曾無數次為林海中迷路的行人或是暴風雪中的車馬指引道路。19世紀末,沙皇軍隊侵入中華大地,清軍反擊,喇嘛投入了抗俄行列,終因彈盡糧絕,興安失守。喇嘛攀上這座石峰,以身殉國,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故稱此山為喇嘛山。
當我望著這擎天石柱,仰望前方,但見亂云飛滾,叢叢高峰有如利刃直播青天,再向下看,峰巒無際,氣象萬千,有如無數枝形結晶體,有如朝天萬笏,一大團一大團云霧急速升起,籠罩著喇嘛山,那云霧如海,如雪,如朵朵白蓮,有環(huán)繞在山頂。這種潔白,使你心靈感到無比純凈,這種俯瞰在大興安嶺喇嘛山何等雄壯,何等神奇,茫茫宇宙,浩浩天風,一切莊嚴靜穆。美麗多姿的喇嘛山堅貞不屈,屹然挺立,是那么的圣潔,永遠亭亭玉立。
【巴林喇嘛山日志】相關文章:
云遮霧罩喇嘛山寫景散文01-22
情感日志:山05-28
山戀日志05-01
山樹人家日志04-29
游玩中東巴林05-12
巴林小鎮(zhèn)游記-散文05-27
蘆芽山印象日志07-07
你是我的山伯日志04-28
狼山行記日志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