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又一日略讀子瞻日志
生命終有歸途,于某年的某一天,一切塵世的束縛棄你而去,空空蕩蕩的軀殼,便是你最為真實的重量,千年萬年那21克的靈魂之重不增不減!而再回首看酒場叱咤,胸膽開張,燕子樓上佳夢低徊,剎那間,重心輕飄,衣袂飛揚,歲月中的子瞻竟輕若只言片語,筆墨丹青,如風肆虐,遙遙蒼穹,如筆揮毫歷史王朝!
天賦邁往之氣,筆墨描摹不盡你的器宇軒昂;縱觀往昔歲月,你于書海登峰造極,傲然孑立!恰值少年風華,你博覽群書,才氣越人,信手揮筆作一聯曰“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大幅貼于門前讓來往之人刮目相看,誰曾料你小小年紀就此等豪氣,也不枉明允以“夫子登軾而望之”與你取名為軾。
在慈母嚴父的悉心培育之后果不負眾望,才華凸顯,通經史、曉上下歷史天文;習墨字、作驚俗駭世篇章;嚴詞駁論、評權野朝政,真正成長為一個抱負非凡,才氣縱橫的知識分子。那寬廣卻了無波瀾的胸襟,那桀驁而不孤立的人格,空前絕后,無可超越,那生命的魅力若刺破漆黑夜晚的繁星,在千百年來后人的眼前熠熠發(fā)光!
而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里,我們卻常常因為明天怎么活,活著為什么而困惑、迷惘,我確定時光當真不可能輪回,而我們更無法參與過去的歲月翻篇,但是我深知以史為鑒,借著子瞻暢快、愜意的生活態(tài)度來度我錦瑟年華。他雖歷盡坎坷,也被命運擺布,而他卻在極不自由的境地里,獨行荊天棘地,單闖魑魅魍魎,不論陰謀陽謀,還是在一片諾諾聲中,他都有“雖萬千人,吾往矣”的英雄氣概。不肯茍于人同,認為如此便能“揀盡寒枝不肯棲”。
當然一而再,再而三遭遇排斥和謫逐,讓我也不得不想到了命運的必然之說。為何說是必然的呢?子瞻只是一個在名氣上得意太早的書生,缺乏實際的切合當時時代需求的政務經驗,只因讀書甚多,方才氣充沛,率然在朝堂之上,百官之前,放言高論,難免有未盡事實。好似強者面前永遠沒有弱者的席位一般,進而遭遇殘酷的.政治迫害,只能讓他空嘆一聲“寂寞沙洲冷”。
這不得不讓我想起子由說過的一句話:“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只因他才華橫溢,太過出眾,一身光芒讓朝堂眾卿,民間雅士,禪院高僧黯淡無光,好似武將功高震主,怎能不讓人萌生嫉妒,故經一系列的事件之后,他便也會心靈流血,全身而退。軾離群孤立,彷徨失措中,諸多夢幻奇緣,無不反映他心靈的空虛,然,他畢竟是研讀過儒家思想的東坡居士,輕閉雙眼,放空心靈,靜定下來,反求諸己,檢討禍患所生,前因后果只歸咎于自己的年少魯莽與輕率無知,不怨天,不尤人,一個滿懷抱負的政道志士自此暗隨年月,默默消融。
落筆此處,稍加停頓。我乃茫茫人海中一個小小的讀者,才疏學淺,沒有飽讀詩書,沒有研讀儒家思想,也沒有涉獵政事,不敢多言,妄加評論,更不敢斷章取義否定子瞻某一感喟。
進而,再說說詩書畫俱佳的東坡如何至情至性。
萬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那禁瀉“。初到黃州,張口便是此句,余年似酒,怎能不曉東坡也是愛酒之人。他認為醉中求樂,不免還有酒醒的時候,正如生命之有生必有滅,人的智愚覽不肖,一樣無助于生命的存續(xù)。所以,他道出一種”不醉亦不醒,無癡亦無黠“的境界,認為如此便可返璞歸真,完全純真自我。讀完這些,我這弱冠之人竟也覺得以前所說過的枯燥乏味生活其實也猶如一壇美酒,馥郁香醇,一切事物不是本來就被權勢名利包裹,只是我們太過于追逐強加給它們的解釋罷了,如果我們不再追求奢華,追求權勢,只求擁有東坡愛酒好茶的性情,這浮生便可怡人無罪、濁酒無醉,酒不再醉人而人醉于眼前大好時光。
再說東坡為人胸懷曠達,談笑風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所以畢生朋友滿天下,道士、高僧、朝廷命官、邊城小吏、平明百姓、書畫大家可謂是舉之不盡,列之無窮,想必親眼見識過東坡風采的人,畢生都將難忘這位朝云口中”滿肚子不合時宜“的學士,這位光風霽月的老者,這位與天不老的孩童。千百年的頂禮膜拜枚不勝舉,我也斗膽在這新的時代書幾行文字,記我心目中之子瞻,追隨他素若綢帳的淡薄。
只不過再華麗的文字也承載不了你這千古風流第一人,我這小小讀者不會羌笛,更不會撫琴,不然,我定會去那杭州西湖畔,徐州燕子樓旁,品一杯你當年甚愛的”密云龍“,為你輕撫一曲《夢江南》,豈不妙中之妙!
你是才子,琴棋書畫詩酒花,吟風弄月,臥雪眠云;你是平民,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達則御前論政,窮則東坡躬耕;生時久久不能往故鄉(xiāng),逝亦不能歸祖塋。子瞻一生最大遺憾莫過于此。所以我們在讀他詩詞,欣賞書畫,品他人生之余,也應在寒食清明之際,種下一片落紅,讓它在茫茫天地之中繁盛至無窮闊端!
【十又一日略讀子瞻日志】相關文章:
精讀與略讀日志07-07
與子瞻面對面08-06
總覽略讀法五法日志07-06
又一季日志07-16
初一日志:父與子07-02
過卻三生又一世日志07-13
人生又一春日志04-29
秋濃夢真花落又一年日志06-30
十年日志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