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扶貧的民情日記兩則(精選),歡迎過來閱讀和參考。
【篇一:精準扶貧任重道遠——縣林業(yè)局余仁和】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今天下午,放下手頭所有的工作,我?guī)ьI全體局務會成員去扶貧點村巖汪湖鎮(zhèn)爛泥湖村,今天的任務主要是看望了解自己的聯(lián)系戶、走訪慰問其他貧困戶,并和村干部就本村扶貧工作和經(jīng)濟發(fā)展進行座談。
根據(jù)前幾年的扶貧經(jīng)驗,農(nóng)村貧困戶之所以貧困,原因五花八門。有的是因病返貧,有的農(nóng)戶日子本來過的還滋潤,但由于家庭成員之一生重病,高昂的醫(yī)藥費一夜導致返貧;有的是因老致貧,農(nóng)民因年歲大了,勞動能力下降,又缺少青壯年勞動力,導致收入下降,生活境況窘迫;有的是因學致貧,孩子考上大學是件喜事,但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對個別家庭是天文數(shù)字,靠幾分責任田,根本無法承受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也有的是因殘致貧,有些農(nóng)民由于智力殘、精神殘、肢體殘等原因,無力耕作或外去打工經(jīng)商而導致貧困。
和村支兩委干部座談后,走訪的第一家是工作組和村委會給我安排的聯(lián)系戶張光升家。張光升,現(xiàn)年62歲,患有老年癡呆病,和妻子彭海燕相依為命。望著癡癡傻傻的張光升,頓時思緒萬千:一個農(nóng)民家庭,如果有一人得了大病,其主要勞力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對這個家庭來說,那就是致命的打擊、無法承受的天大的災難,生活將被徹底打亂,這樣的家庭隨即就會陷入困頓、陷入無奈、陷入絕望。這樣的家庭無法發(fā)展產(chǎn)業(yè),唯有享受低保才能保證其生活所需。
陸續(xù)慰問幾家后,繼續(xù)往下走來到彭洋清家,簡陋的三間平房,家里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只有彭洋清一人在家,他們家屬于低保戶,老兩口身體都不好,基本失去了勞動能力,兒子由于高中畢業(yè)考大學時精神受了刺激,常年在外游蕩,很少回家,今年32歲了依然還沒有成家。
老人說現(xiàn)在黨的政策好啊,我兩口子身體都不好,田里的活做不了,要不是政府幫我家解決低保,我們早就餓死了。兒子去年出去后一直也還沒有回來,也沒有任何音訊,不知道他是不是還在人世。
看著眼前滿臉皺紋、白發(fā)蒼蒼、一臉迷茫的老人,心里涌現(xiàn)出一股心酸:本應頤養(yǎng)天年享享清福了,這般年紀卻還要為子女操心。當老人接過慰問金時,他流下了眼淚,這讓我心里很不好受,離開時,我對老人再三表示,一定會想辦法幫扶他。
就在離開彭洋清老人家的時候,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大得連眼睛都看不清前方5米的地方,可一走出村子范圍,依然是晴空萬里。隨行的同事們都說,是這次的看望和慰問感動了上蒼,上蒼都為我們的善心落淚了。我知道,哪里會有什么上蒼,只是感覺扶貧工作還任堅道遠。
說實在話,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每年都會安排我局聯(lián)系一個貧困村,每次到點村那些貧困戶家里走訪,都會受到一番心靈的洗禮。今天,我受到了一次特別的洗禮。
【篇二:扶貧路上 你我同行】
2015年8月,我被縣委組織部委派到擂鼓鎮(zhèn)碾盤村任第一書記。自受命以來,晝夜寢室難安。碾盤村是擂鼓鎮(zhèn)一個偏僻窮村,全村有6個村民小組,390戶,1444人,精準識別出貧困戶159戶,占全村戶數(shù)的40%。由于地處邊遠,交通不便,外出務工是村民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村集體沒有任何經(jīng)濟收入,屬全省重點貧困村。在摸準貧困戶后,我便深入百姓家庭走訪,期望在走訪中拿出切實可行的脫貧方案。在此,整理走訪民情日記三則,分享與所有扶貧工作隊員,期待以此與君共勉。
傻傻的愛
幾堵坍塌的墻,凌亂堆積的瓦,令我的心一沉!斑@樣的戶能扶起來嗎?”我心底在納悶兒。聽附近的村民說,李文虎現(xiàn)在沒住在這里,寄居在他姑父家。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再次見到了李文虎本人——一個中年漢子,1米7左右,憨厚樸實,衣著雖不是很新但很整潔。我說明來意,他笑而不語。他姑父林先勝隨即丟下手中碗筷迎了出來!八衲48歲了,是聾啞人,有些傻呆,患有支氣管炎,你要了解他什么,我告訴你!绷窒葎僬f。
“我想了解下他的致貧原因和脫貧規(guī)劃。”
“呵呵,說來話長……”林先勝頓時打開了話匣子,仿佛有說不完的故事!八母赣H1998年因為氣喘病去世了。他跟著他的母親生活到2002年,終因母親體弱多病無法照顧他飲食起居,整戶外遷到遠嫁福建的妹妹家。”
講到這兒,林叔眼里掠過一絲酸楚,頓了會兒,繼續(xù)說:“住了3年,母親在李文虎妹妹、妹夫的精心照料下身體有所好轉,可是他不習慣天天吃面食,死活不在那里住了,整天吵著鬧著要回碾盤老家。這下,一家人都慌了神,卻犟不過這個聾啞人。當他們回家時,他們的僅有財產(chǎn)——兩間土坯房垮了,根本沒法住,我就讓他住到了我家。當時,好多人都在笑我傻,說是也不能做重活,還要醫(yī)藥費、零花錢,他的母親和妹妹也不能在經(jīng)濟上支援他,還養(yǎng)的是外姓人……”
林叔喝了口水,臉上露出了驕傲的神色,“我當時就是一股犟勁兒。我想呀,身為共產(chǎn)黨員,還曾擔任過村干部,這孩子的事我必須得管。說來容易做來難,這一住就是11年。11年來,他跟著我下地,在我的指導下做些輕松農(nóng)活,身體也沒有再犯什么大病,總是樂呵呵的!
“哈哈,這孩子還就認定您了,認定要在故鄉(xiāng)生活了!蔽也辶司。旁邊的李文虎吱吱呀呀的說著什么,右手的大拇指豎了起來,指著他姑父。
“那他怎樣才能脫貧呢?”
“前段時間開會,我去聽了你們講的精準脫貧政策,我回來跟他比劃著商量了一下。他家現(xiàn)在有8分田,我和他繼續(xù)種著,吃就有保障了;兩畝多地可以種苞谷,養(yǎng)50只雞,政府可以補助500元,加上賣的錢,平時零花錢就夠他花了。還有1畝地的茶園和2畝地的金銀花管好了,再新建兩畝茶園,以后每年就有固定的收入來源了。條件好了,要是能給他找個伴我就放心了哦!”說到這里,林叔憨憨地笑了,李文虎也跟著笑了。
“好吧!聽了您的話我就放心了,我相信在您的幫助下他一定能如期脫貧”。
回去的路上,我想,“傻傻”的家鄉(xiāng)人對故土、對親人傻傻的愛是脫貧攻堅最堅實的支撐,只要我們愿意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幫貧扶困,沒有什么困難不可以戰(zhàn)勝。
感恩的心
走過蜿蜒崎嶇的田坎兒,來到高瑞芳家時,已近正午時分。幾位工作隊員和村干部的到來,讓兩間近乎危房的土坯房顯得有些擁擠。據(jù)村干部介紹,高瑞芳常年只有兩老在家,一個女兒,遠嫁江蘇。女兒家庭也不寬裕,兩老在家靠自己辛勤勞作,勉強維持生活。近年來,因為兩老年歲已高,高瑞芳的妻子患上了嚴重的鼻炎,一年僅醫(yī)療費用就需要兩千多,這令原本經(jīng)濟單薄的家庭雪上加霜。
一群不速之客、兩老人和回家省親的女兒圍坐在一起攀談起來。“你家現(xiàn)在常年兩老在家,經(jīng)濟又不是很寬裕,你們對這樣的現(xiàn)狀有什么看法”我問。
“我們聽黨的話,黨的政策好呀!雖然我們家女兒遠嫁他鄉(xiāng),身邊沒有孩子,但還有黨委政府,當?shù)馗刹空疹櫸覀冄?”
“那你現(xiàn)在怎么擺脫貧困現(xiàn)狀呢?”
“呵呵,現(xiàn)在這么好的政策,我們合計了一下,準備先把房子維修一下。那樣,我們就不愁熱天‘外邊大下,屋里小下’了。我們會釀酒,手頭的零花錢夠花”。
說到釀酒,他可起勁了,“我給你們舀點嘗嘗,我釀的酒味道可正了!闭f著就到里屋去打酒了。隨行的一個隊員品嘗了一口,連連稱贊,“嗯,好酒,好酒”。高瑞芳聽到隊員的夸贊,臉上笑開了花。
“上次開會,你們說引進糯高粱,我今年想種點。等高粱熟了釀點高粱酒,賣個好價錢,那可比種苞谷劃得來呀。高粱桿兒粉碎了可以喂豬,我還可以扎掃帚賣,一種作物,多種用途,是寶呀!多虧你們給我們帶來了致富信息。”
“好吧,我們想辦法爭取能調運優(yōu)質的糯高粱種子給您,到時候還可以讓我們局農(nóng)技人員來田間指導您生產(chǎn),圓你致富夢!
“那太好了,真是趕上了好時候呀,我們要好好的響應黨的號召,保管好自己的身體,多活幾年。”
臨走時,高瑞芳還交代,“等明年高粱豐收了,你們可要來再嘗嘗我釀的高粱酒呀!”
多么樸實的心愿。時刻感恩于黨的恩澤,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讓百姓的生活似陳年老酒越品越香。
美好的夢
漫山遍野的茶葉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濃濃的春的氣息。此時的我,突然想到了一個人,他就是碾盤村大塘金銀花茶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李社章。因為他家是科技示范戶,建有茶葉加工廠,所以百姓稱他李廠長。
信步來到他房前,正好在廠長在家。他熱情的前來握手,“張書記好呀,今天怎么有時間到我家坐坐?”
“呵呵,你是脫貧致富的好手呀,我就想來取經(jīng)呢!
“那倒說不上呀,我倒是準備找您說點事呢!
“好呀,我愿洗耳恭聽!
一陣寒暄過后,李廠長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我流轉了100畝茶園,有一個加工廠,附近的茶農(nóng)每年都在我這里炒茶。我就想呀,現(xiàn)在精準脫貧政策這么好,我想包保幾家貧困戶,帶動他們規(guī)范化管理茶園,為他們提供一定的生產(chǎn)資料,這樣他們茶園效益也起來了,附近農(nóng)戶的示范效應也起來了,我的加工廠的加工產(chǎn)值也自然提高了,可以互利多贏呀!張書記看我這點要求可以嗎?”
“當然可以,如果您帶動5戶以上貧困戶脫貧,還有1萬元的獎勵呢。您就好好想想怎么帶動他們吧。”
“那太好了,獎勵倒是其次,關鍵是能看到父老鄉(xiāng)親們都過上好日子,我也可以發(fā)揮我的帶動作用就好了呀。不瞞您說,你們局讓我參加了新型職業(yè)農(nóng)民培育,我還想組建一個家庭農(nóng)場。農(nóng)場名字都取好了,就叫‘大塘綠源家庭農(nóng)場’,我還想流轉200畝茶園,500畝土地種高粱。我有一個夢呀,就是要讓碾盤的土特產(chǎn)走出山村,讓城里人喝上綠色天然的金銀花、綠茶、高粱酒,讓外出務工的老鄉(xiāng)們記住家鄉(xiāng)的味道!
“好呀,我們可以協(xié)調土地流轉、農(nóng)場組建的事情,您就大膽的發(fā)揮您的特長,圓你的美夢吧!”。臨走前,他特意把我隨身帶的口杯換上了他自己加工的茶葉。
走訪回來的路上,我想起2014年小品《扶不扶》經(jīng)典臺詞:“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是呀,只要人心不倒,胸中有夢,我們所有貧困戶就一定能夠全社會的關照下,從貧困中走出來,全面建成小康。
漫漫扶貧路,你我同攜手。在我任擂鼓鎮(zhèn)碾盤村“第一書記”的兩百多天里,我不斷在農(nóng)村走訪、思索、追尋,我也在不斷交流、學習、實踐中成長。一路走來,我被淳樸的百姓感動著……我相信有全社會的特別關注、有貧困戶的十足干勁、有幫扶單位的傾力相助,一切美好未來不再是夢。(縣農(nóng)業(yè)局駐擂鼓鎮(zhèn)碾盤村第一書記 張鵬)
更多相關文章:
2.關于扶貧攻堅的優(yōu)秀民情日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