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終生伴侶情感日志
有些人有與生俱來的、與自己的靈魂融為一體的、永遠都無法擺脫的、陪伴自己一生的孤獨與寂寞。
而實際上,人有區(qū)別也沒有區(qū)別。王子在太陽下躺著,叫日光浴;乞丐在太陽下躺著,叫曬太陽。在稱呼上是有區(qū)別的。但實質(zhì)上他們都是曬太陽,從這一點來說,是一樣的。之所以人們對生命有不同的感覺,有的人有孤獨寂寞感,或許是人們心理的作用。
有的人卻喜歡沉迷于孤獨寂寞中,在細雨斜織的小巷中,在秋天如血的夕陽中,在夏日郊外的幽靜的小河畔,在冬夜的孤燈下和孤獨寂寞悄悄地對話,尋找心靈的寧靜,為自己疲憊的心靈找一個安逸的港灣。那里沒有風(fēng)雨,有的是蔚藍的海水,湛藍的天空,微微泛起的漣漪,慵懶的陽光。
白癡與智者誰最幸福、開心,誰最孤獨寂寞,似乎是一個永遠都無法解開的難題。
白癡的幸福是物質(zhì)的,而智者的幸福開心是精神的,而孤獨、寂寞卻是智者自己獨有的。
柏拉圖是孤獨、寂寞的
蘇格拉底是孤獨、寂寞的
孔子是孤獨、寂寞的
孟子是孤獨寂寞的
因為他們是智者。智慧總是在孤獨寂寞中形成。
當(dāng)一個人只剩下肉體的痛苦和饑餓的痛苦的時候,他的思想已經(jīng)踏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是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也就沒有孤獨、寂寞的感覺。這才是真正的忘我,或許是進入了化境。
智者的痛苦、孤獨寂寞來源于他的偏執(zhí),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不識時務(wù),難懂“大丈夫相時而動”。當(dāng)執(zhí)著變?yōu)轭B固,信念成了教條,對他來說,人生就只有咀嚼痛苦孤獨寂寞了。他也就與孤獨、寂寞結(jié)了緣,一生之中,孤獨與寂寞,也就成了他生命與靈魂的一部份,永遠享用背負著孤獨、寂寞這個行囊。
當(dāng)孔子駕著他的.破車,周游列國,被人冷遇和嗤笑的時候;當(dāng)孟子口若懸河販賣他的政治主張無人買帳的時候;當(dāng)柏拉圖學(xué)說無人理會的時候,當(dāng)蘇格拉底走投無路,苦笑著面對死亡的時候,是悲壯,也是凄涼;更是無法言喻的孤獨與寂寞。
人生是一部禪書,許多東西無人能夠參透,也沒有必要參透。因為每一個人雖然心里想著要超凡脫俗地活著,但每一個人更需要世俗、甚至庸俗的活著。也就是崇高一瞬間,平庸一輩子。況且人們所贊揚的并不是精神層面的人物,而是物質(zhì)層面的人物(地位、金錢、權(quán)力、美色等)。
沒有多少人能看破紅塵,看破只是因為受了太多的傷害,是出于無奈,是為了逃避,也是為了保全。所以能夠看破紅塵的人只能是高人?墒且灿腥耍赐讣t塵,但又不想超脫紅塵,所以他只有堅守著自己的心靈的陣地,在孤獨寂寞中,保持著自己靈魂的潔凈。
人生有許多的東西讓人孤獨、寂寞。生活的艱難,人心的叵測,追求異性,堅守自己的人格等。更何況不少人的基因里本來就有孤獨、寂寞。
愛情會讓人感到孤獨、寂寞。有人寫到:世界消失了/我會在天堂愛你/如果你走了/我會在淚水中愛你/如果我走了/我會在遠方愛你/如果你的心死了/我會在生命中愛你/陽光掉進了古井里/會知道黑暗的溫柔/當(dāng)我真的想你了/才明白愛你是我心里的最痛/但很悲哀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往往叫你失望叫你落淚/你最愛的 /往往沒有選擇你/最愛你的/往往不是你的最愛的/而最長久的/偏偏不是你最愛也不是最愛你的/只是在最適合的時間出現(xiàn)的那個人/我選擇的/也許就一個錯誤/就是一個默默無名的錯誤!所以愛情往往是錯過,而不是遇到。自然,人們就會孤獨寂寞。婚姻也是如此。在婚姻中總有一個潛意識:嫁誰(娶誰)都后悔。人把碗里的吃到后,總是兩眼直勾勾的看著鍋里。還有曾經(jīng)的在記憶里那個“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美好的人兒,所以,也會引起人們的孤獨、寂寞感。
生命的艱難也會讓人感到孤獨寂寞。為了生存人們要漂泊,浮萍與飛蓬般的生活,總是讓人厭倦,對故土與親人的思念,環(huán)境的惡劣,命運的多舛,突然遭遇的厄運,叵測的人生,都會給人孤獨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