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的景致在路上日志
我有多長時間沒走這條路了,桃子那么大了,少許已經(jīng)有些紅了。只是今年的桃子好像不如往年結(jié)得多。那棵李子樹倒是結(jié)著稠密的果子。這個桃園我最初看到的時候,是很寧靜的。前年,一條新修的公路從桃園中穿過,這里就多了幾分喧鬧。
桃園北面是棗園,是那種很低矮的棗樹,已經(jīng)開花了,甜甜的味道像蜂蜜。
棗園旁,有一條東西走向的鐵路,鐵路下有新建的立交橋。橋下,一位老人坐在三輪車旁的凳子上,專注地讀著一張樂譜。以前走過這里,也曾看到有老人在拉二胡,還有女人在唱戲……
過了立交橋,是開闊的田地。去年,這里種著玉米花生,還有一個個荷塘�,F(xiàn)在,這里成了北海道黃楊實驗基地,有鐵網(wǎng)圍墻,有鐵板房。新栽種的樹木很矮小。房子不遠處還種植著低矮的月季,絨絨的紅花點綴其中……
那條古樸的小河,如今也不怎么古樸了,兩岸各有一輛挖掘機在工作。河里還有不少荷葉。只是,岸邊那些一個連一個的荷池都已不復(fù)存在,只有一些蘆葦還略顯孤單地立在岸邊……也不知這里會建成什么樣子,但愿是那種不留人工痕跡的自然美。
河邊的楊樹林里,三個女人在練習(xí)吹小號。
河對岸,原來有連綿起伏的小山一樣的樹木,現(xiàn)在都不見了蹤影。沒有了樹木的遮擋,能看到更遠的田野,只是,內(nèi)心也是空的了。
繼續(xù)往北走,公路的東面還有桃樹,這一片桃樹顯然沒人管理,黃黃瘦瘦的,結(jié)的幾個桃子也只有小杏那么大,甚是可憐。公路西面,是密密的樹林和管理得很好的田野。
這條路,我不知走過多少遍,常會發(fā)現(xiàn)或大或小的變化。這條路盡頭的那個飯店,就不斷有變化,包括店名,只是無論店名怎么換,都是我喜歡的。最早叫大自然生態(tài)園。那時,還沒有修這兩條公路�,F(xiàn)在,這里有南北走向的水泥公路,還有東西走向的更寬的柏油公路,附近還正在建一棟棟高樓。本來,我覺得這里大自然的含義正在逐漸減少�?墒牵�(dāng)有一天我知道那些高樓是我的摯友李瑋的單位建的,心里又是欣慰的了,雖然她未必會住在這里。
這個酒店的'一面圍墻也是密密的鐵網(wǎng),常有人站在鐵網(wǎng)邊看里面的鴕鳥猴子和孔雀。這些動物大概是今年才有的,剛開始只有兩只鴕鳥,后來又多了兩只,再后來,又多了兩只孔雀和兩只猴子。曾有兩次從這里走過,一只孔雀一直開屏顯示著它的美麗。這次沒有開屏,漂亮的尾巴在地上拖著,實在有些可惜。它的寶石藍顏色的脖子彎曲生動,隨著它的走動優(yōu)美地微微屈伸……
很多時候,并沒有想著非要寫字,一切事物皆被大自然的妙筆描畫而成,就是再能生花的妙筆又怎能低過大自然的手筆?更何況如我這樣的笨拙?可是,回來以后,這些很普通的景物又一直在我的心里翻來覆去,讓我欲罷不能,于是,夜里醒來,把它們變成簡樸的漢字……